桥梁预应力施工隐患分析与精细化施工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由于现行的人工加载试验设备无法达到周期荷载试验的要求,可采用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综合试验台(图4.6.1)。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综合试验台克服了一般的试验台架手工加载、人为因素影响大、质量难以控制的缺点。整个试验过程完全由计算机控制,可实现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具有高精度、重复精度和操作安全、可靠的特点,能准确、科学地对锚具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价。计算机设有人机对话界面,只要输入试验要求的参数,开动泵站,即可进入计算机自动控制,屏幕上清晰显示试验过程中的图像与数据(图4.6.2、图4.6.3),实现实时跟踪控制。一旦进入屈服区或图像异常,立即报警,提醒操作人员注意避免事故发生。加载时自动生成周期图像,具有峰值留存功能。对连接器试验,可自动定心和调索。所有试验均能自动打印实验结果(含图像与数据),并出具相应的试验报告。试验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自动保存,并可任意设定步长、打印数据清单。此外,对连接器试验,可长短台架并用,使连接的锚具端先获得定心和调索,然后再装挤压套的绞线,进行另一端调索,这样调索精度高,取消了另一个大千斤顶,试验可靠、精度高。1图4.6.1预应力锚具与连接器综合试验台2图4.6.2静载试验曲线3图4.6.3静载试验中绞线、夹片相对锚具的位移变化曲线4图4.6.4周期荷载试验曲线5图4.6.5摩阻测试6图4.6.6摩阻测试1钢绞线2工作锚3千斤顶一4台座5(单根钢绞线)磁通量传感器6约束环7被动端传感器8混凝土试件9锚垫板10工作夹片12限位板13张拉端传感器14千斤顶二15工具锚72.梳编穿束•2.1疏编穿束工艺•为了避免单根穿束引起的绞线相互缠绕,导致张拉时绞线受力严重不均。我们强调采用整束穿束系统进行穿束,此工艺已在不少工程中得到应用,对多索、长索效果更加明显,方法如下:•1)对于预制梁等预应力筋束长度较短的构件,用锚具疏顺钢绞线,每隔1米绑扎一次,以使绞线顺直、等长,绑扎成束顺直不扭转,以提高其刚度便于穿束,禁止在钢绞线不顺直的情况下绑扎成束。穿束时,应整束穿入,注意前端封头,以便于导向穿束,穿束时只做平动,切不可转动或扭动。若遇阻力,可前后拖动(平动),或用牵引。8•2)对于预应力筋长度较长、整束索数较多的现浇预应力构件,一般的整束穿束方法操作困难,甚至可能无法完成。此时可采取以下方法(图4.1):钢绞线下料完毕后在其一端套入锚板作为梳束工具(也可用限位板),用砂轮锯将该端钢绞线各索端头切割20~30cm,但保留中心一根钢丝,将中心丝穿入具有与锚具相似位置孔的牵引螺塞后镦头(图4.1.1),镦头直径大于牵引螺塞孔的直径,以满足整束穿束时拖动绞线平动的要求。牵引塞上各孔距略大于钢绞线直径,镦头后的整束钢绞线(图4.1.2)通过牵引螺塞和螺旋套连接(图4.1.3),牵引螺塞外径和螺旋套内径相同,均带有丝口,拧紧即可,螺旋套另一端由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牵引。绞线穿束前钢绞线端头(包括切割部分)须用胶带缠绕保护(注意牵引头缠胶带以前,应先用卷扬机牵引,使各绞线在镦头处长短一致),防止穿束过程中钢绞线端头散索。将牵引螺塞与螺旋套连接,螺旋套另一端由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牵引,穿束时由卷扬机缓慢牵引整束绞线平动完成整束穿束。若受场地限制可利用转向滑轮,也可增加卷扬机,钢绞线牵引时应采用锚板边梳理边绑扎,绑扎间距宜为1.0m。在穿束过程中,注意只克服预应力筋束与波纹管的摩阻,便于对系统的保护。9图4.1疏编穿束示意图1.梳束板(或锚具)2.钢绞线3.牵引螺塞7.绑扎胶带13.扎丝10图4.1.1整束穿束的牵引套11图4.1.2钢绞线的墩头12图4.1.3镦头后整束钢绞线及牵引头13图4.1.4牵引头和牵引套连接后14•3)对于分节段施工的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桥,宜采用梳束板梳束。梳束板上各孔的大小略大于钢绞线直径,但也不易过大,防止其在穿束过程中扭转与其它钢绞线缠绕。梳束板各孔的间距宜为2mm,并且各孔位应做好对应编号,其位置应与锚具安装孔位保持一致。梳束时,连接器周边带挤压套的绞线与梳束板之间钢绞线线形平顺,没有相互缠绕,对已梳理顺直的钢绞线可在远端进行逐段绑扎。梳束结束后,将绑扎好的整束钢绞线进行编号再穿束。由于梳束板比锚具轻巧,在预应力筋束较短的构件施工中,使用梳束板更加方便。15•4)在疏编穿束进行之前,预应力筋管道的安装一定要符合要求。管道在直线段应平顺,在曲线段应圆滑,接头两端与被接管交接处必须用密封胶带或塑料热缩管封裹,以防接缝处进浆堵塞管道,管道连接处应平顺。安装完毕后,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水或其他杂物进入管道,特别是在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避免混凝土渗入管道,造成堵塞。•施工单位按照疏编穿束工艺进行,在工艺实施过程中,疏束与穿束可分别同时进行,在熟练掌握后不仅不会耽误工期,还能大大提高工程效率,并消除各根绞线受力不均引起的滑丝、断丝等事故。16梳编穿束实例•疏编穿束不当会严重影响各绞线受力的均匀性171819•经有效预应力进行检测控制,采用整束穿束的方法进行施工后,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束索力不均匀度大为改观,绝不会出现张拉中的断丝现象,检测数据见下表。20212223•分段张拉锚固的预应力束,由于受到梁段长度的限制,纵向预应力束普遍较短,分段张拉时用连接器接长预应力束,各孔内绞线极易缠绕。这就对预应力束的疏、编、穿束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们现场观测,有些施工单位由于工期紧、施工难度大等原因,预应力束的安装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疏、编、穿束工艺执行(见图4.1.5),故不均匀性严重(见表4.1.3)。24图4.1.5预应力施工现场25表4.1.3有效预应力检测报告26•带挤压套的绞线在完成P型锚具(连接器周边槽)安装后必须逐根编号,套入锚具进行梳理,锚具各孔位也应做好对应编号,此位置应与锚具安装孔位保持一致。P锚与梳理锚具之间各绞线线形圆顺,不得有缠绕现象发生。同时应采用扎丝对已梳理顺直的绞线逐段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m。绑扎完毕的绞线方可依次安装罩壳、紧箍环和波纹管。为慎重起见,在预应力张拉前还应采用单索张拉千斤顶对各索预应力筋逐根预紧,预紧力为0.15con。经检测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精细化施工工艺,采取上述工艺进行整束穿束后,预应力施工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观,同束索力不均匀度完全合格(见表4.1.4)27表4.1.4有效预应力检测报告283.预应力张拉施工•3.1张拉准备•张拉前混凝土几何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锚垫板下混凝土密实、无蜂窝及其它明显缺陷。混凝土强度、龄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张拉时锚垫板下混凝土若有蜂窝及其它缺陷,应在拆模后立即进行处理,待处理完毕后方可张拉。这样做的原因是:张拉时,锚垫板下混凝土承受很大的压应力,如果其质量不满足要求,会造成张拉时发生意外。29•张拉前对仪器进行标定。成套(千斤顶、油压表系统与张拉仪)同时标定(至少保证同规格型号千斤顶系统有一组与张拉仪同步标定),能提高其读表精度,使传统的双控法进一步发挥良好的作用。在检测控制中,逐步让施工人员适应准确定位精读油压表数,提高张拉力的控制精度。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定期维护和校验。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的关系曲线,校验应在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千斤顶、油压表系统与张拉仪应成套同时标定,至少保证同规格型号千斤顶系统有一组与张拉仪同步标定。压力表与压力电阻变送器——油压传感器,输出Mpa与电压。•张拉机具设备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并应在进场时进行检查和校验。对长期不使用的张拉机具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全面校验。标定张拉设备用的试验机或测力计精度,不得低于±2%。压力表的精度不宜低于1.5级,最大量程不宜小于设备额定张拉力的1.3倍。标定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30•使用期间的校验期限应视机具设备的情况确定,当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以后应重新校验。弹簧测力计(油压表)的校验期限不宜超过2个月。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张拉设备重新标定:•1)千斤顶经过拆卸修理;•2)千斤顶久置后重新使用;•3)压力表受过碰撞或出现失灵现象;•4)更换压力表;•5)张拉中预应力筋发生多根破断事故或张拉伸长值误差较大。31•千斤顶、压力表和油泵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张拉施力系统,千斤顶显示张拉力值,油压表显示兆帕数,两者的相互转换与油缸本身性质(如张拉油缸面积)相关,因此必须结合施工现场整体静态标定,实际上在许多施工现场却是分割标定——只标定千斤顶与压力表,有的还是动态标定,其误差大又违背使用条件,往往导致张拉停顿持荷中张拉力偏大。由于千斤顶摩阻值在低压力状态下表现强烈,影响大,在标定时应尽量满量程标定(至少80%)以上,以减少摩阻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千斤顶的内泄漏不允许过大,内泄漏过大使千斤顶无法保压,也无法静态标定,不能进行张拉中的持荷保压,将导致张拉失控。32•油压传感器是电子元件,其精度很高,能够达到3‰。在标定过程中,油压传感器有校正作用,在其使用后期,可以对油压表读数进行多次校核,而无须将油压表送检测中心校核。油压传感器自身精度必须达到0.5级。由于油压传感器只能显示电压值,只有在使用中配套二次仪表,与张拉力系统(千斤顶、油压表)配套标定方可显示张拉力值。油压传感器标定时,应使用20%以上的量程标定,过小(小于10%FS)会导致误差增大。•无论何种测力装置在小于满量程10%后,其精度往往较差。油压传感器由于自身精度高,未与千斤顶配套标定显示张拉力值时,也可使用,但精度受到影响:油压传感器自身标定时,只显示油压与电压关系,而安装在张拉系统后,受千斤顶性能(如活塞与油缸摩阻)影响,其油压与活塞面积乘积与张拉力有些偏差。在小量程(小于10%FS),误差太大;在50%FS时情况大大好转,可以使用,不过最好与千斤顶压力表共同标定一次,还可对张拉系统作长期标定控制。333.2张拉施工工艺•预应力筋的张拉,应采取多顶同步分级张拉工艺,使梁在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受力均匀、对称且同步。施加预应力后,各束受力不均匀度高,不会发生像传统逐束张拉时,梁体受到偏心力矩发生弯曲扭转,施加预应力过程中对称、同步,受力均匀,不产生有害变形。•张拉施工时,各张拉机具应在保压持荷均达到稳定后同步放张。为排除混凝土的弹性压缩不均、预应力筋回缩及锚具变形不均等对张拉后有效预应力的影响而产生同断面有效预应力不均匀,采用设计规定的分级张拉程序,尽量消除各束预应力损失不均带来的有效预应力偏差。必要时可测出全断面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求出张拉顺序影响系数,校正张拉应力,以消除先后张拉影响。34•张拉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与锚圈口摩阻损失之和,其值必须小于预应力筋的屈服极限,此时预应力筋处于弹性状态,经多次张拉后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钢丝、钢绞线无屈服台阶的预应力筋在张拉时,应考虑对预应力筋进行超张拉。对于竖向束等短束,主要根据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造成的预应力损失情况来调整张拉应力,必要时采用低回缩值锚具;对于长束、环形束,主要根据摩阻损失情况来调整张拉应力。确定张拉应力时必须考虑预应力筋束有效预应力的不均匀度,最大张拉应力不允许超过其屈服强度的0.94倍。35•对于端部设有锚圈(有锚圈口摩阻损失的锚具)的锚具,张拉控制应力小于张拉应力;对于端部不设锚圈(无锚圈口摩阻损失的锚具)的锚具,张拉控制应力等于张拉应力。端部设有锚圈的锚具,张拉时,张拉应力最大值一般不得超过0.8,端部不设锚圈的锚具,张拉应力一般不得超过0.75。也就是说梁的张拉应力一般不应超过0.8,梁的张拉控制应力一般不得超过0.75。•明确张拉控制应力与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区别,张拉控制应力是张拉时对预应力筋锚下所施加的最大应力值,而锚下有效预应力是锚固后张拉控制应力扣除了各种因素的预应力损失(此时主要是绞线回缩和梁体压缩)。至于经长期衰减、徐变后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对无粘结筋即为沿程有效预应力,对有粘结筋则仍为锚下永存拉应力。36•梁的竖向预应力筋(精轧螺纹钢筋)可反复张拉到控制应力,以尽可能消除构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