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三)发展目标第二章主要任务(四)突出加强学前教育(五)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六)推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八)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九)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十)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十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十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十三)加快教育信息化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十四)扩大教育开放与促进国际交流第三章体制改革(十五)改革管理体制(十六)改革办学体制(十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第四章重点项目和实验(十八)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十九)组织开展改革实验第五章领导和保障(二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二十一)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二十二)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二十三)维护教育的安全稳定第六章实施和监督(二十四)建立实施机制(二十五)广泛宣传动员(二十六)加强监督检查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根据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青岛实际,制订本纲要。第一章总体战略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城市的未来和希望。青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秉承齐鲁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汇融了建置百余年中外先进的教育成果。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学前教育不断加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推进,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的发展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知识竞争和创新发展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岛将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蓝色经济区与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形势任务对教育寄予了更高期待,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迫切,教育诉求更趋多元和多样,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教育事业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要求。全社会对素质教育尚未形成共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村教育和学前教育比较薄弱,区域、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强市必先强教。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是青岛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改革创新教育,以育人为本,把实现教育公平、优质和科学发展作为青岛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必须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更有力的人力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和民生性作用,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将教育现代化融入并先于城市现代化,构建结构优化、质量一流、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潜能、增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从体制机制上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育人为本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优质适合的教育。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改革,实现教育理念、服务、体制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增强青岛教育的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促进公平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推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切实缩小教育差距,使每一个受教育者享有机会平等的教育,实现全面、充分、有尊严的发展。提高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局面,提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率先建成教育强市,形成强有力的区域性人力资源优势,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主要标志是:体系完备,学有优教。高标准普及15年基础教育,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普遍开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城乡实现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选择性、特色性更加明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残疾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学校、家庭与社会相互联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市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体制健全,多元开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建立,政府统筹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管理方式多样,办学特色鲜明。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培养国际交往和合作能力,建设区域性教育国际化先行区。师资优良,保障有力。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培养一批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声望的中小学名师、名校(园)长,凝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形成高水平教师集聚区。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学校基础设施、教育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教育投入机制趋于完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人均和生均教育投入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质量一流,特色鲜明。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公平得到较好保障,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知识创新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快乐幸福为宗旨,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更具历史文化底蕴、更具青岛特点的教育体系,建设海洋教育优势区、创新型人才培养示范区,学生思想品德、体质健康素质和科学人文素养、创新实践能力的相关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青岛市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第二章主要任务(四)突出加强学前教育1.强化各级政府的职责。建立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资金补助、减免规费、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确保适龄儿童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问题。2.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在公共资源短缺的城区和农村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富余校舍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将实验类幼儿园纳入财政拨款范围,列入机构编制管理的自收自支幼儿园纳入财政补贴范围,逐步将现有镇(街)中心幼儿园等一批幼儿园办成公办幼儿园。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3.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以政府投入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区(市)、镇(街)、村(居)学前教育网络。按服务人口3000-5000人、就近入园的原则,科学调整农村幼儿园布局,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入园问题。依法落实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2012年前保证现有农村集体举办的幼儿园教师工资、保险等待遇按不低于70%的比例列入区(市)、镇(街)财政预算,由区(市)政府统筹发放。2015年前规范农村幼儿教师工资、保险等经费渠道,完善发放标准和发放办法。4.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实行区(市)为主、区(市)和镇(街)共管、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以区(市)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严格幼儿园准入制度,取缔无证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全面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幼儿园收费公示制度和备案程序,加强收费监管。推进托幼一体化,普及科学的保教方法,提高保教质量。办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让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五)均衡发展义务教育1.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进一步向财力困难区(市)和相对薄弱学校倾斜,缩小办学条件差距。2012年前基本实现区(市)域内城乡均衡发展,到2015年七区间、五市间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到2020年全市范围基本实现均衡发展。适应城乡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切实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高质量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制度建设,建立区(市)域内城乡间、学校间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制度和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与合作机制。2.提高义务教育公平满意度。坚持以输入地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校接收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对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区(市)给予经费支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办好适应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的寄宿制学校。有效防止学生辍学。扩大免费教科书范围,并争取制定更多义务教育免费政策。3.整体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间协作机制,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城区和农村延伸。完善不同基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管理和评价机制。大力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管理水平和学校管理能力。着眼于全体学生学习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学习辅导措施,重点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切实保证每一名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学习任务。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六)推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1.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按国家规定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全面普及高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优质高中阶段教育需求。通过资源重组、校际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覆盖面,到2020年全市所有高中达到省规范化高中标准。采取有力措施,2015年前将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40人以内。2.全面推动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特色、培养模式多样化。积极引导支持学校挖掘本校历史传统和办学优势,开发特色课程,培育校园文化,加强师资培养和设施配备,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努力形成校校有特色的格局,为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支持办好“新疆班”、“西藏班”等少数民族内地班,改善办学条件,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高中毕业生。3.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普通高中课程建设,强化综合素质评价导向作用,注重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积极开设选修课,推行选课走班、学分制等改革,关注学生自主发展,探索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指导和培养机制,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利用职业教育实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技能课,适当增加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向社会、志愿服务等实践学习机会。(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学校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