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港口?现代港口有哪些功能?其港口发展趋势?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功能;⑴装卸和仓储功能⑵运输组织管理功能⑶贸易功能⑷信息功能⑸服务功能⑹生产加工功能⑺辐射功能⑻现代物流功能。趋势:国际港口向第四代港口推进;泊位航道深化趋势;码头专业化,装卸设备大型化趋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港口正向国际贸易的综合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后勤基地的多功能方向发展。2.现代港口有哪几大生产作业系统?1)船舶航行作业系统2)装卸作业系统3)储存、分运作业系统4)集疏运作业系统5)信息与商务3.港口规划层次:港口布局规划、港口总体规划和港口港区规划港口规划特性:战略性、宏观性、系统性、法律性、科学性4.港口各基本组成部分:港口水域、码头岸线、港口陆域5.吞吐量:进行船舶的装卸才计入吞吐量,并且输入输出叠加。装卸量:一个换装过程中装卸货物的数量,1吨货物从进港到离港,无论经过多少过程都以1吨装卸量计。操作量:每个过程中,装卸货物的数量,反应装卸工程量的指标。6港口运量预测的思路步骤:⑴收集有关数据资料;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预测;⑶区域内客、货总运输量预测(进、出);⑷运输方式分担预测(铁、水、空、管);⑸港口客、货吞吐量预测。扩大港口腹地的基本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距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近,集疏运条件好。②自然条件好③运输成本低,交通条件好,运输时间短。④装卸成本低,车船周转快;⑤服务水平高。无水港:以陆路为主要方式,具备港口和口岸服务功能的内陆物流中心。“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在无水港内设置有海关、动植物检疫、商检、卫检等监督机构为客户通关提供服务。港口群形成的背景及其必要条件?港口群的形成与广义的产业集群概念相似,地理位置的临近性是港口群形成的必要条件,港口之间交通的通达性是港口群突破以单一港口为核心,推进港口间分工、合作的推动力,政府部门的规划协调是港口群发展的关键因素。7.码头平面布置形式有哪几种?1、顺岸式码头2、突堤式码头3、挖人式4、沿防波堤内侧布置5、岛式8.港口规划调查的内容有哪些?各种自然条件对港口影响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1)腹地的经济社会条件调查2)港口的自然条件调查自然条件对港口的影响:地形地质条件、气象、海象、河口、河流9风玫瑰图、波浪玫瑰图作用:风玫瑰图:借助风玫瑰图可明确该区域的常风向和强风向,便于统计港口作业或工程施工天数,以及分析风向对港口总平面布置、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港口运营的影响。波浪玫瑰图:可以在进行港口规划和平面布置时,为了合理地选择航道、防波堤轴线,布置码头方位以及分析港口运营条件、建设期间的施工条件等。10.港口陆域布置的应遵循要求:(1)按照生产区、生活区、辅助区等使用功能分区布置(2)仓库堆场与前方泊位相对应(3)码头的陆域纵深应根据泊位性质、货种、货运量、装卸工艺及集疏运条件等综合确定。要求:陆域设施面积足够、尺度合理、位置适当、车辆进出方便,以便于货物的装卸、储存及集疏运的顺利进行,同时应尽可能争取以较少投资、较快的速度建成投产。确定码头前沿高程时应考虑因素:船型、潮位、波浪、陆域地形、港口营运要求11.港口陆域布置的基本原则:适应建港地点的地形、地质条件、后方集疏运条件和施工条件,布置出一个能满足港口陆域功能的平面方案。12.港口陆域设施:铁路、道路、给排水、供电等设施,还包括商务信息系统、分运中心13件杂货码头、集装箱码头等布置要求与特点?14.港口水域:包括船舶进出港的航道、转头水域、制动水域,过驳水转水作业和停泊的锚地水域以及港池、码头前水域等。15.港口吞吐量统计和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调查历年货流的货种、流向和流量。(2)调查港口腹地内经济发展状况(3)调查各大货主需经港口转运的货种,运量和流向及调查运输能力,价格,时间等方面的资料,运输部门能够满足的货运量要求。16.平原或山区河流港址宜选择哪些位置?①平原河流的港址选择a顺直微弯型(边滩型)河段:港址应选在深槽稍下游水深较好处。b弯曲型河段:有限弯曲河段,港址应选在凹岸弯顶下游一些的地方,蜿曲河段上一般不宜建港。c分汊型河段:河身较宽广,宽段河槽中有江心洲,将整个河道分成两个或几个汊道港址。不宜建在衰亡的汊道内,应选在比较稳定或发展的一汊内。②山区河流的港址选择山区河流按河床的特性分为非冲积性及半冲积性两种河段。a非冲积性河段-在这种河段上,港址选择主要决定于航行条件一般选在急流卡口上游的缓水段上或水深流缓枯水又无淤积的沱内。b半冲积性河段-这是山区河流与平原河流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河型顺直微弯河段上,港址宜选在两边滩间深槽下游处,弯曲型河段上,港址可选在深槽及沱处,分汊型可参照平原分汊型及山区非冲积性河段的要求。17、港口总体规划应当包括的内容1.分析港口发展状况,研究港口自然条件;2.合理划分港口经济腹地,预测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3.结合国内外航运发展趋势,预测到港船型;4.依据相关港口布局规划,论证确定港口的性质、功食琶;5.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岸线资源条件,提出港口岸线利用规划;6.确定规划港区功能、相应的水陆域布置规划,划定港口水陆域界限;7.提出集疏运、供水、供电等港口配套设施规划;8.提出环境保护规划;9.论述与相关规划的关系。18、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项目建议书的主要技术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技术依据。企业投资的港口建设项目应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或者备案文件的主要技术依据。可行性研究是港口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阶段,是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和项目申请报告核准或备案的主要技术依据,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19、港址选择选择:1.总体布局要求,先决条件2.发展要求,有利于起步,便于发展。3.航运与停泊要求4.岸线、陆域要求5.集疏运要求6.施工条件要求20、不同地区选址特点海岸地区①尽量选在岩质或砂质岸线,减少淤积。②尽量选在有天然掩护的海湾,降低造价.河口地区①尽量避开制约河段,尤其是潮流界附近的河段。②注意拦门沙对航道的影响。河流地区①不影响主航道——水域宽广河段为好。②避开冲、淤严重河段。③尽量不选在叉道上,应选在其上游或下游。④选在水流平顺、流速小的河段。⑤注意河床演变过程,应选在基本稳定河段。21、港口分区目的:1使码头专业化:降低单位装卸成本,加快车船周转(提高装卸效率)2.防止污染:尤其是大宗散货,如矿石、煤等等。3.保证安全:油码头、客运码头。4.管理方便:货物、车、船、装卸机械等。22、港区布置原则:1.深水深用,浅水浅用。一般散货区、油码头区布置在深水岸线。2.有污染性港区布置在下风侧。3.油码头区单独布置,远离其它装卸区,保证安全。4.件杂货船型复杂,应同时设深水泊位和浅水泊位。5.木材作业区靠外布置,不占宝贵的陆域场地。6.客运站布置靠近市区、交通方便。7.支持保障系统基地可根据港内岸线和为周围各区服务方便的原则确定。23岸线规划的主要原则:⑴适应性原则:满足腹地对港口规模的要求,适应港口自身发展。⑵协调性原则:要与城市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水利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协调。⑶优先性原则:宜港岸线优先满足港口建设。⑷可持续性原则:要充分考虑港口未来发展,远近结合,有序开发。⑸合理性原则:坚持深水深用和集约化利用,合理布局各类港区。提高岸线的利用效率。24港口铁路组成1)港口车站2)分区调车场3)联络线4)铁路装卸线5)连接线6)其他。港口铁路的基本形式:横列式、纵列式和混合式。港口铁路的布置原则:①与整体规则布置协调②方便货物的装卸;③通过能力与其它系统协调;④与城市规划密切配合;⑤考虑远景规划,留有发展余地25.港口道路布置原则与方法:1.平行、垂直岸线的干道数条2.进出港口的道路1∼2条3.联系各港区的道路按主要道路考虑4.港内道路尽量布置成环形系统5.交叉路口设圆弧转角6.路面高程与码头、作业区适应,与铁轨顶齐平7.道路尽头处设掉头区26.进行航道布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⑴避免船体受较大的横风作用;⑵航道应尽量顺直,避免避免多次转向(“S”形布置)。当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必需多次转向时,宜采取减小转向角、加长两次转向间距、加大回旋半径或适当加宽航道等措施,使其达到设计要求⑶在防波堤口门外应设不小于掣动距离的直线段;⑷充分考虑泥沙运动情况,避免严重的航道淤积;⑸对有冰冻的港口,航道选线应注意排冰条件和冰凌对船舶航行的影响⑹受潮汐影响的河口航道,宜利用天然深槽。当穿越河口浅滩时,应着重分析河流、海洋动力和泥沙对航道的影响,并进行河口演变稳定性分析。必要时应通过模型试验,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27减少船舶在港时间的措施:1)泊位组,把可以统一进行装卸的一些泊位组织在一起统一调度管理,称为泊位组。2)提高装卸效率,增加港口装卸设备,提高泊位装卸效率可有效地减少船舶的在港时间。3)速遣。速遣是将几个泊位的设备集中使用,使某些船只迅速离港的调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