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供应科白晓清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对于祖国无限忠诚和热爱的自觉意识,是维护祖国尊严和国家利益的使命感、责任感,是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贡献力量的奋斗精神和献身精神。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中国青年,由于受特殊时代背景的限制和影响,他们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模式等方面都表现出这一代人的独特性。与其他时期的青年相比,当代青年在爱国主义方面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对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特点进行研究,对当前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反思,进而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对当代青年的成长乃至对当代中国的发展都不无益处。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我们社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当前,我们的社会价值观正处在一个深刻的变化时期,与此相应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正确地引导青年价值观念变化,帮助青年尤其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已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依赖顺从走向独立自主,但正处于转型期的青年价值观、人生观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2当我们选择青年人生价值认识的教育手段时,可以看出许多人们熟悉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在当前显得苍白无力,唯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其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容易被青年所接受。爱国主义作为思想形态的现代精神,是青年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价值观的决定性因素,而青年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旦建立,又必然通过对青年的行为规范的导向和支配,对21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主导作用,所以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我矿团建科学化水平,也可以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贡献力量。一、当代青年爱国主义的特点对国家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是否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是否有为国家、为民族而献身的牺牲精神,是判断青年是否爱国以及爱国程度的一些基本指标或要素。当代青年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加之价值取向的特殊性和多元化,在爱国主义方面表现出这一代人独具的时代特色。1.爱国主义的模糊性与冷漠性出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青年,正值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幕徐徐展开之际。此时,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种种行为争相涌现。在这种背景下成长的青年,一方面受着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又要经受来自国外的欧风美雨的轮番冲击。而正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又往往由于模式陈旧,方法单一,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而遭到当代青年不同程度的抵制。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当代青年有爱国意识和爱国热情,但却没有3明确的方向性,即爱国主义呈现出模糊性的特点。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加剧,失业下岗、升学就业等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较为严重,当代青年在“修身”与“治国、平天下”面前往往偏重个人的发展,而相对忽略了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和使命,具体表现在“实用主义”和“自我化”倾向明显,未能很好地把关心自我发展与关心国家发展实现有机结合。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同时呈显出一种冷漠性。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二重性和价值观的矛盾性,直接影响到他们政治参与的实际水平和成效,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其爱国主义的模糊性及冷漠性。2.爱国主义的迷茫性与悲观性据调查显示,青年们的爱国情绪跟时代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易受一个时代或者一段时期所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的影响。近年来,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但是局部性冲突接连不断,其中涉及中国的也为数不少。譬如在发生了美军(打着北约的旗号)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后,当代青年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然而,在宣泄爱国情绪的同时,他们对国家的处理态度有一定程度的不理解,因而表现出了一定的迷茫性与悲观性。在对待国内问题上,由于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难以彻底消除,不公平现象在一定范围内继续存在,这些都对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虽然爱国主义精神在当代青年中依然最具感召力和凝聚力,然而爱国主义在他们身上却也出现了迷茫与困惑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悲观情绪。43.爱国主义的前瞻性与可塑性然而,上述现象并不必然表明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已经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在上述特点存在的同时,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还具有前瞻性与可塑性的特点。如上所述,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爱国主义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波动起伏的状态,即随着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家的内政、外交等政策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中国政治、经济领域改革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民主法治意识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理性化的思维也必将在全社会渐渐确立。对于青年自身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增加,他们在看待一系列问题上将逐渐摆脱情绪化和主观化的影响,更加趋于理性化和科学化,在处理问题上将更加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如果再辅以恰当的教育方式,那么,在青年群体中形成爱国的凝聚力将不再是很大的难题。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跟美国、日本等的关系都处于斗争与共处的状态。恰当地利用这种关系,在青年群体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二、当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误区学习和教育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教育的目的之一也在于解决人应该信仰什么、应该怎样信仰以及应该怎样行为。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要爱国、应该怎样爱国的问题。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当中,因而也必不可少地会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青年人由于知识结构还不完善,对问题的认知方式还不全面,因而容易出现偏5差,需要恰当有效的教育。当代青年由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风云际会,思想、行为比较“前卫”,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较快,而对于陈旧的教育模式则表现出厌倦情绪。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当代中国青年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落后于时代步伐。1.偏重童年、幼年时期的教育,忽略青年时期的教育有人在谈论中国的教育时用这么一句讽刺性的话语总结:幼儿园及小学时教他们学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中学时教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大学时教他们学习“谢谢、您好、对不起”。这虽然只是一个笑话,然而从另一个侧面却反映出当前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中某些不合理的做法。我们不是主张对儿童不应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所体现,但是却应该注意教育的侧重点。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初期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只能限于简单的、肤浅的层面,而不能上升到复杂化的层面。一个七八岁的儿童,怎能要求他们去理解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到底意味着什么。反之,如果从“爱母亲”开始教育他们,效果应该会好得多。当他们成长到少年、青年时期,再教他们热爱“祖国母亲”,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是,童年和幼年时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得较多,而对于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制约和影响,大部分学校集中精力抓升学率,根本就顾不过来搞爱国主义教育。即使搞,也是敷衍塞责,速6战速决,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青年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2.偏重形式主义的宣传贯彻,缺乏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与其他的教育活动相比,爱国主义教育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不是非常明确。一方面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之中,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于是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就呈现出偏重形式主义的宣传贯彻,而缺乏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的教育策略的状态。三、当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对策初探教育是一门艰深的学问,需要教育者乃至全社会的不断探索,不断开拓。针对当前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须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走出一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子。1.根据青年的个性心理特点,开展“诊所式”教育目前,我们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方式,即不管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统一开展教育活动。这种集团化、规模化和“批发式”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教育者工作开展,却很难取得教育的实际效果。人在拥有作为群体中的一分子的共性的同时,更多的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种教育方式或者模式对张三来说效果明显,对李四而言可能就是对牛弹琴,对王五则可能是火上浇油。现代教育理论坚持认为每个受教育者(智力正常者)都是可教和能够教好的,关键看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在国外的一些教育活动譬如在法7律教育当中,“诊所式”教育的效果就非常明显。在爱国主义的教育活动中,同样可以引入该种教育模式,即针对青年的个性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对于对爱国主义教育有逆反心理的青年,先要弄清楚他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解开其心头的疙瘩,这样才能起到教育的实效;对于那些缺乏爱国热情,对爱国主义表现冷淡的青年,则要让他们明白爱国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那些有爱国热情但却对于如何爱国处于迷茫状态的青年,则要帮助他们如何把爱国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怎样把爱国与“修身”结合起来,怎样通过成就自己来报效国家等等。2.根据教育的实际效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模式很多情况下,单一的教育模式是很难奏效的,必须根据教育的实际效果,适时调整教育模式,更新教育手段。青年人具有接触新知识的触角灵敏,接收新知识快等特点。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递的快捷,使青年人的视野大为开阔。这些情形的存在一方面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度。许多国际国内大事在教育者还未获悉的情况下,许多青年已经讨论多时。这时如果教育者还兴致勃勃地用常规的方式来把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则显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之下,教育者的任务就不在于仅仅复述事件经过,而必须引导青年从方方面面深刻分析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事件对中国的影响,进而引导他们应该怎样去做等等。通过深入讨8论,一方面加深了青年对事件本身的认识,另一方面则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了青年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教育者还可以设计相应的爱国主义的论题,通过在青年中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等青年喜欢的方式,使教育活动得到有效开展。总之,要勇于打破陈规,根据教育的实际效果来调整教育模式,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真正落到实处,也才能真正培养起青年的爱国情怀。参考文献:[1]戈玲:《试析当代青年价值观念变化对其政治倾向形成的影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2月。[2]《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第1期。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