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学类杂志书究竟能走多远孙雯如今,走进各大书店,我们会发现众多青春文学类书籍占据了位置显眼、规模庞大的书架。其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外,另一种形式的书籍—杂志书如《最小说》、《漫GIRL》、《爱丽丝》正越来越吸引着读者的眼球。所谓“杂志书(Mook)”就是Magamne(杂志)与Book(图书)的结台,它是日本人所创造推广的一种新文化商品,多图片少文字,编辑取向多情报少理论,其性质介于杂志和书之间,故而简称为Mook,也有人称之为“墨刻”或“慕客志”。目前,在市场上真正取得成功的Mook还是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系列。据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透露,《最小说》系列每辑的销量平均在40万册到50万册之间。紧随《最小说》之后,各大出版社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杂志书系列,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火星少女》,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爱丽丝》,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摩客》……这些兼具图书与杂志特点的新面孔迅速成为图书出版与销售的热点。杂志书中,青春文学为何独领风骚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图书市场中,为什么青春文学能迅速闯出“杂志书”的一片新天地呢?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青春文学迎合了杂志书的欧下几个特点:在出版形式上更加自由青春文学作品本身包括了多种形式,既有长篇小说又有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等等。如果按照传统图书出版的要求,那么只有达到一定篇幅的小说或某一个作者的作品集才有出版的可能,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局限。众所周知,在图书的市场化操作过程中,专门投资为某个新人打造作品不仅成本大、风险也大,出版社在做出决策时都要慎重衡量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而对于年轻的作者来说,成名之路须靠一系列作品累积人气。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杂志书”的出现可说是恰逢其时,因为杂志化的连续出版能在较长时间内培养读者对作家、作品的忠诚度,同时连续出版意味着读者与作者能有更多的互动,意味着作品可以有更多改进的机会,从而可以避免因一部作品出版的失败带来的遗憾。对于年轻的作者来说,杂志书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才华的新平台,这也是杂志书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杂志书大多注重整体的包装策划,这与传统书籍的装帧相比有了长足的发展。借鉴杂志的操作理念,杂志书中加入了更多的图片,突出了视觉效果。在栏目划分、字体设计、版面安排等方面也更丰富、活泼,这种多变的形式较适合刊载青春文学类的作品,也易受年轻读者的欢迎。在销售模式上更加灵活与传统的图书或杂志相比,“杂志书”既能进入各级书店销售,又能在网点遍布的期刊亭上占据一席之地,可说是充分利用了各种销售渠道,这也是其能取得不俗销量的重要原因。具体地说,这种形式吸取了书籍销售周期长、杂志销售模式便捷的长处,一方面延长了销售时间,另一方面扩展了销售空间。例如,一本普通月刊销售周期往往只有一两个月,在短期内销、不完就只能退出市场。而成为书之后,其销售周期就更加理想。但凡有需要的读者都可以在书店找到好几个月前的“杂志书”。如果一本书既能在书店销售,又能进入杂志与网络的销售渠道,无疑会极大地方便读者购买,这也契合了新一代年轻读者的消费习惯。杂志书繁荣背后的忧患然而,在青春文学类杂志书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非理性的泡沫,值得我们关注。避免商业资本的盲目投入目前比较成功的杂志书背后都有一个顿具市场号召力的工作团队,比如《最外说》的主编郭敬明和他的柯艾文化公司。在出版商的包装下,郭敬明已成为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他集内容、偶像作家的魅力以及80后人所期待的做人形式于一身,他的成功是多方面的。类似的作家还有饶雪漫、郭妮,等等。虽然他们本身的创作能力、文学才华颇受争议,但必须承认的是,他们的商业价值是其他人难以比拟的。现在,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杂志书往往拥有炫目的包装,但却缺少了核心竞争力——作者的市场号召力。如果不能掌握核心的作者资源,再多的资本投入也无法改变昙花一现的命运。2007年5月,21世纪出版社高调宣布出版杂志书《光年纪》,但在2007年底12月号出版后就悄无声息了,这与创作团队的稳定性不无关系。同样,由一批“80后”作者策划主编的杂志书《80志》在出版两期后也难觅芳踪。值得一提的是,湖南少儿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了第一期《ONE撞撞爱2007(试飞本)》,但是,接下来几期都是不定期地出版。谨防“以书代刊”的违规操作由于我国现行的出版管理体制,杂志书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难逃“以书代刊”的违规之嫌。尴尬的“身份”也限制了它的长足发展。已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行的《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明确指出:“图书出版单位不得以中国标准书号或者全国统一书号出版期刊。”为此,《最小说》已在2008年1月正式改为期刊。虽说书号和刊号只是出版方式的变化,但两者的内容侧重与经营模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出版方意识到了为自己的杂志书争取“合法身份”的重要性,并不愿意冒险“打擦边球”。如果杂志书的出版机制得不到改革,杂志书的命运就存在诸多变数。警惕“市场化写作”带来的弊病如今,图书出版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试图在追逐商业利润与文化诉求之间寻找平衡。“杂志书”形式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符合了出版商业化操作的内在规律,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它也为“轻阅读”“浅阅读”趋势推波助澜,精致流畅的情节掩饰不了苍白空洞的思想,时尚流行的语言提供的是娱乐而非思考,同时商业化的倾向也削弱了文学创作的独立性和原创精神。综上所述,青春文学杂志书作为图书市场上的一个新增长点,其发展壮大的背后有着种种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先天缺陷和不确定的因素。它能否走出不同于图书和期刊的新路子?能否在繁荣市场的同时促进出版行业观念上的新转变?让我们拭目以待!摘自:出版参考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