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土地退化现状及治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作学》课程论文题目:青海省土地退化现状及治理姓名:马吉安学号:2013010123专业:农学院系:农学院2016-05-30青海省土地退化现状及治理1、概述青海地处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气候恶劣,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戈壁荒漠广布。生态植被十分脆弱,是我国生态条件最差的地区之一。青海省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目前全省沙化面积已达33.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6%。黄河、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全省平均每年流入长江、黄河的泥沙达1.046亿吨,全省沙漠化的面积平均每年以13万公顷的速度在不断扩大。2、水土流失2.1水土流失概况青海省地处三江发源地,总面积72.12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3.4万km2,占46%.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自然条件严酷;地质结构复杂;坡耕地多;林草覆盖率低;过度开垦.由于水力、风力和冻融侵蚀交错,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近一半;河流径流减少,湖泊萎缩,“中华水塔”水安全存在严重隐患。青海地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5.4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9.44%,其中东部农业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该地区面积的59.62%;半农半牧区和牧区的土地沙化和草原退化呈加剧之势,全省沙漠化面积以每年200万亩的速度增加,“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退化面积达1165.13公顷,并以每年2.2%的速度继续退化。2003年,青海省气象局在柴达木盆地的冷湖和小灶火、共和盆地的共和县、环青海湖地区北部的刚察以及青南高原北部的兴海5个沙漠化典型地区选点设立了沙丘GPS定位点,发现5个地区的沙丘均发生了明显的水平移动和垂直变化。其中,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小灶火,其高度降低2米,共和降低0.5米,其余地区降低1米;水平移动距离最大的是兴海,达到27.1米,冷湖水平移动1.6米,其余在9~10.7米之间。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功能逐年降低,90%以上的沼泽地干涸,河流径流减少以至断流,湖泊萎缩以至消失。青海境内的黄河1988~1996年9年间年均来水减少23.3%,共计少来水22亿立方米。玛多县1000多个小湖泊干涸消失。龙羊峡水库多年达不到设计蓄水位,每年少发电24亿度。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干旱、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近20年青海东部农业区14个县出现春旱的频率在55%以上,每年受不同程度灾害的面积达13万公顷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亿元。除自然因素外,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据1998年调查统计,青海省因开矿、交通、水电等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是全省解放以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的3倍多。2005年上半年,青海省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就有32项,总投资达6613993万元,主要为公路、铁路、矿产、电力、煤炭、冶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并积极争取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复合肥工程、积石峡水电站等5个项目的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大量占压、破坏地貌植被和水系,造成形式多样的水土流失,对“中华水塔”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威胁黄河防洪安全。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恶化了生态环境。2.2水土流失的危害2.2.1水土流失容易破坏地面完整。水土流失中的沟蚀是破坏地面完整的“元凶”。例如,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地方沟头每年平均前进3米左右,把地面切割得支离破碎,从飞机上向下看,许多地方一半左右的地面都变成了沟壑。破坏地面完整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2.2.2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衰退,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暴雨中陡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特别严重,据科学观测,15~25度的坡耕地每年每公顷流失水量400~600立方米,流失土壤30~150吨;土壤中的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都同时流掉,造成土地日益瘠薄,田间持水能力降低,不耐旱,又加剧了干旱的发展,其结果是农作物产量很低,群众生活贫困。2.2.3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积山塘、水库,降低了这些水利设施的蓄水功能,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2.4水土流失影响交通运输。每年汛期,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公路、铁路沿线山坡塌方而引起的交通中断事故,全国时有发生,不胜枚举。一次较大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往往以数十万元计。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在河道,加上其他因素,使国内许多河流航程缩短。例如,广东省内河航运里程,建国前有2.0万公里,50年代初期减少为1.59万公里,70年代后期又减少到1.11万公里。四川省建国前有通航河流91条,航程1.6万公里,到1983年减少56条,航程0.8万公里。东北松花江流域,原有通航里程1500公里,到90年代初期,减少为580公里。2.2.5水土流失加剧干旱的发展。中国多年农田受旱面积2.94亿亩,多数发生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丘地区。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总量仅占全国l/8,但为了减轻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损失,部分黄河干支流水库不得不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随着泥沙排入黄河。而在下游,平均每年需舍弃200~3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用于冲沙入海,降低河床。2.2.6加速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贫困。水土流失是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是贫困的根源。尤其是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地力下降,产量下降,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90%以上都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水土流失地区。2.3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对策2.3.1原因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2)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3)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4)地面物质组成。5)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6)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7)植被的破坏。8)不合理的耕作制度。9)开矿。2.3.2治理对策1)加强藏区水土保持小流域坝系建设。通过淤地坝工程建设,拦沙、蓄水、淤地,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促使草场植被的逐步恢复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2)积极开展黄河、长江源头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及生态修复。青海黄河源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工程涉及我省藏区的黄南、玉树、果洛、海南4州12县。“十一五”主要建设内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和法规宣传;“十二五”主要建设内容城镇周边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和法规宣传;“十三五”主要建设内容城镇周边人居环境建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和法规宣传。生态修复涉及青海省藏区的6州24个县,开展生态修复面积2490平方公里。3)重点城镇周边小流域综合治理。藏区城镇周边小流域综合治理拟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城镇防洪、谷坊、小型水保蓄水工程、沟头防护、拦沙坝、水保生态护岸墙等。4)重点河流上游清洁型小流域。在湟水河、大通河、隆务河、黑河等重要河流的河源地区,以及在黄河干流龙羊峡、李家峡、拉西瓦、尼那等水库的库区周边地区,开展50条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建设。5)调整农业结构。一是通过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种植和经营技术。二是结合本地特点,要注意自然资源利用的技术条件,还要特别注意人文环境特点和社会环境。三是既要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单位种植(养殖)面积的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的净产出;又要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正确判断市场供求行情,及早调整产品结构。四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什么养什么,根据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研究发展绿色食品的战略措施,并加强品牌意识,拓宽市场,预测农产品的潜在市场。3、土地沙漠化3.1概述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作为土地荒漠化的重灾区,我国西部存在着大量荒漠化的土地。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青海省是我国荒漠化面积较大,类型较多,且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大省之一,同时也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荒漠化分布区北部和东部与甘肃省接壤,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木塔格沙漠相邻。从省域最东端的民和县至最西端的茫崖,从北端的祁连山南麓至中部的昆仑山北麓均有分布。青海省土地荒漠化面积正以每年13.3万公顷的规模急剧扩大,目前各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已经接近全省总面积的30%。按造成荒漠化主导自然因素,可将沙漠划分为分为风蚀荒漠化类型、水蚀荒漠化类型、盐渍化荒漠化类型和冻融荒漠化类型。3.2荒漠化危害荒漠化给全省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作为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和世界最高的荒漠化区,给长江、黄河中下游人民也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荒漠化使江、河源头的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在西起茫崖镇,东至贵南木格滩的千里风沙线上,有1330.5万公顷草场退化,20.3万公顷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水土流失问题更加严重。目前总面积已达3340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46%,其中沙化区1787.1万公顷,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53.5%。每年从青海输入黄河、长江和内陆河的泥沙量达11495万吨,其中黄河流域年均8814万吨,占输沙总量的76.7%;长江流域1303万吨,占11.3%。土地荒漠化减少了大量的生产用地,直接威胁着河流、库区的安全。国家大型水电厂龙羊峡库区周围已被流沙包围,单是北崖的乌曲长沙丘,长度达50km,每年有890万立方米的流沙拥入库区。土地荒漠化是地球的癌症,是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据《中国荒漠化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我国每年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3.3荒漠化成因及防治。3.3.1成因从自然方面来看,青海存在着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条件。在高原与高原和高原与盆地的结合部,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青海地处深处内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沙漠较多。水灾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就意味着地力下降,开始向荒漠化的方向发展;旱灾的后果是造成土壤水和地下水大量蒸发。而土壤水、地下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在降水量极少的西北干旱地区,土壤的含水量主要靠地下水毛管供给。当地下水位下降,毛管上升水不能达到地表或植物根系层时,植被开始衰退,覆盖率降底,受到沙化的潜在威胁。如果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土壤发育成干旱土时,植物便会干枯死亡。而当土壤上层长期处于干燥状态,植被衰败以后,就容易受到风蚀破坏,从而出现沙漠化。地下水位越深,荒漠化的可能性越大,植被越少,荒漠化等级越高。风灾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更为明显。风是沙漠扩展的原动力,地表一旦失去植被保护就会受到风蚀。在风蚀的作用下,地表的枯枝落叶层、粗腐殖质层、腐殖质层、泥炭层、盐聚层逐渐被风吹掉,形成光板地。当风沙流作用于裸露的地表时,会产生线状风蚀擦痕,擦痕加深,形成略微凸起的土墩与风蚀线状凹地。随着风蚀作用的不断发展,光板地演变成风蚀劣地,被吹蚀的物质形成风沙流。当风沙流速度降低或遇到障碍时,所挟沙尘下落堆积,受不同风向的影响而形成各种类型的沙丘,从而使该地变成沙漠景观。从社会方面来看,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大大加速了西部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对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方,进行过度开发,甚至竭泽而渔;对其他地方则视而不见或很少过问。有的为了扩大马羊的生存空间,不惜驱逐农户,破坏庄稼,把农田变为牧场;有的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惜砍伐森林,开垦草场,把宜林宜牧地区变为农业区。而滥垦滥牧、毁坏森林和粗放的耕作方式则直接影响着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对青海甚至整个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3.2治理措施根据我国西部沙漠化地区自然资源环境、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