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第一课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让学生初步感受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3、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课文围绕“青海高原一株柳”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图片展示:这是极其平常的一株柳树,古人说“柳者,留也”,朋友分别时人们常常“折柳赠别”。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对柳树情有独钟,写下了很多关于“柳树”的古诗,你知道哪些呢?2、现代作家陈忠实也写一篇关于柳树的文章,介绍“青海高原”。简介青海高原:(出示地图)青海高原,也就是我国的青海省,它位于被称为是“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高原的冬季漫长,气温非常低,最冷的时候要达到零下二十几度。高原上长年都是冻土。而夏秋季节又非常干旱,有时接连几个月会持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干燥、多风、缺氧、奇寒,这就是青海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在作者眼中,青海高原上一株柳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词串引读理清脉络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2.词串引读,理清脉络: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两合抱粗铁锭的色泽苍郁深沉独特锻铸巍巍然撑立持续的干旱严酷的寒冷虐杀生灵铺天盖地雷轰电击随意抛散有幸萌发重新抽条起死回生艰苦卓绝(1)读词语,点名读,齐读。注意“虐”的写法。(2)理解词语。(3)默读:思考一下这一组组的词语分别描写柳树的什么?第一组写了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第二组写了这株柳树的外形;第三组写的是这株柳树的顽强精神。3、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4、自由读课文,选择难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5、指名读自己觉得最难读的一个自然段。三、学习第5节,感受柳树外形之神奇。1.出示第五自然段及图片,这就是那株柳树。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词句中你能读出它的神奇?划出词句,写写感受。第一句(1)理解词语两合抱粗:(请两位同学一起合抱示范)看看,体会柳树的粗壮。百十余平方米:(相当于两个半的教室。)这么粗的树干,这么大一片树阴,真是神奇!(2)朗读。它的神奇就表现在粗壮高大和繁茂上,通过朗读感受它的神奇。第二句理解“生铁铁锭”:枝干的颜色有点像火车铁轨的颜色,给人以什么感觉——粗实坚硬,枝干就像一根根铁棒,神奇不神奇?第三句(1)理解词语苍郁、深沉:(联系后半句说说它的神奇)在高寒和缺水的条件下,叶子竟然绿得这么深、这么浓,焕发出勃勃生机。神奇吗?(2)用朗读把它的神奇读出来。第四句(1)理解词语巍巍然:平时我们用“巍巍然”形容什么事物?这一棵柳树就像一座高山、一座大厦,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上,神奇不神奇?读句子,感受它的神奇。2.齐读第5节。这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那么它生长在怎样的青海高原上,它的神奇还体现在哪?四、学习第3-4节,感受青海高原的苍凉。1、轻声读3-4自然段,走进青海高原。2、联系课文,谈谈你眼中的青海高原?扣句:(1)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的、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a.学生谈感受,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荒无人烟、寸草不生、荒凉、死气沉沉)b.出示边塞诗词,自读感受。《从军行》王昌龄;《凉州词》王之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使至塞上》。c.指名选择读诗句,谈感受,体会青海高原的悲壮、苍凉。再读第2节,体会。(2)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a.学生谈感受(没有一丝生机)b.扣住“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朗读。3、思考:作者是写柳的,却花了不少的笔墨写了青海高原,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环境衬托、烘托,更突出柳树的神奇、坚强。)4、走进青海高原,每个人都感到苍茫、悲凉,但恰恰是在这片土地上,偏偏有一株柳树,一株只适宜在江南生长的柳树,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这是为什么?下节课继续学习,相信你对“神奇”会有更深的体会。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