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它南起27°N,北止40°N,纵跨纬度13°;总面积约29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对我国及世界气候环境的变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青藏高原西风带路径的影响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公里)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而形成南北两支气流。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背,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我国东部地区倾泻到更南的纬度。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地处高原西风带的背风位置,风速较小,天气、气候别具一格。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还表现在它对于近地面气流的屏障作用。东西方向上,它阻滞了随西风气流东移的天气系统,南北方向上它直接阻挡着我国西部对流层冷暖空气的南北交流。冬季高原阻挡冬季风南下,使南侧的印度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温度高,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同时西风带气压系统受高原阻挡在其西侧停留、减弱、消亡,而东侧的四川盆地一带则又相对平静,气流扰动较少,风力较弱。高原北侧又不易受南来暖湿气流影响。有利于冷空气堆积,进一步加强蒙古高压的势力,进而产生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强寒流影响。而高原阻挡海洋湿润气流进入我国西北盆地,形成少雨的燥热天气,使我国新疆极端干旱,成为少有的少雨区和无流区。2、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形成的影响亚洲季风区是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区。季风区雨热同季,利于植物的生长,养育着众多的人口(中国和印度为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分析发现,亚洲季风系统中存在着2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和高原季风。(1)青藏高原对南亚季风形成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加强了南亚季风的力度。青藏高原的崛起,大大加强了南亚的季风环流,这种作用既有动力的,也有热力的。如前所述,青藏高原使西风带控制我国的范围向南扩展了,这种动力作用的结果,导致了冬季风可以向南扩散得更远,即加强了冬季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原上的空气水分和杂质都较少,云雾稀薄、能见度好,终年太阳辐射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为多;而且高原陆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比空气强烈,所以高原陆面温度比同高度自由大气高得多,陆面对其上空气加热程度也要比自由大气显著。另外,因为高原上空气质量比平原上少一半,同样的加热和冷却量,高原上气温变化要比平原上大一倍,这样的加热作用使高原主体冬为冷源、夏为热源,对冬夏气压场分布影响巨大。冬季,高原上形成一个低温高压中心,使高原与其同高度的周围自由大气之间有一个附加的气压梯度,在高原东侧我国东部上空产生东北风,青藏高原冷高压越强,东北风也越强,影响范围也愈大。存在于地面蒙古高压是个浅薄的系统,青藏冷高压的出现却加厚了这种系统,从而更增强了冬季风的势力。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西风带中的气旋又很少能进入亚洲东部,因而大大加强了蒙古高压的稳定性。这样,强大稳定的冬季风浩浩荡荡、长驱南下,致使亚洲东部大部分地区冬季更加寒冷干燥。夏季,青藏高原比四周同高度的自由大气温度高,高原上形成一个热低压,其上升气流造成的“抽气”作用,极大地加强了印度低压的强度,破坏了副热带高压带低层结构。从而使南亚的夏季风变得更活跃,势力更强大。这样,青藏高原便加强了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交替,扩大了冬夏季风活动的范围。(2)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形成的影响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的建立、维持与传播有重要的作用。对夏季风青藏高原主要是热力作用,南亚高压是亚洲季风环流中的主要高空系统,当它进人中南半岛时,东亚热带季风开始建立,当它跃人高原时,印度季风开始建立。对冬季风青藏高原主要表现为动力作用,由于冬季东北季风浅薄,青藏高原的存在限制了冬季风的传播路径.并使其风速加强。(3)青藏高原对高原季风形成的影响青藏高原表面的物理性质和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有很大差异。夏季高原成为热源,气流在高原面上辐合,形成青藏热低压,这个热低压从春季就逐渐发展、演化,到5、6月初基本形成,盛夏达到最强盛,它的形成破坏了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连续分布。冬季高原面降3温迅速,加上地势高,冰雪面积大,形成低温高压中心。夏季高原热低压的形成有利于高原面上气流的辐合,而冬季又有利于高原面上气流的发散。气压场的季节性变化引起了局部环流的季节性变换,夏季高原周围气流流向高原,冬季高原上气流又流向高源四周,从而形成高原季风。3、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对中国的气候有着关键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青藏高原对中国气温分布的影响受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势起伏的影响,我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表现为南暖北冷,温差较大,而青藏高原的影响,使我国气温分布产生极大的变化。(a)西部地区夏季出现了与南热北冷的纬度变化规律相反的南冷北热现象。夏季全国普遍高温,虽然等温线平行于海岸线,但仍有南热北冷的变化规律。而西部地区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峻,夏季原面平均气温低于北部的塔里木盆地。同时高原北部边缘山地又对塔里木盆地热量散发产生阻滞作用,使之成为夏季全国最热的地方。而高原地区却成为夏季全国之冷极。(b)高原东部的云贵高原由于处于冬季西风带的背风位置,出现“死水区”,南部又受西风南支气流北上的影响,冬季不冷,气温较高天气别具一格。昆明有“春城”之称,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此。(c)高原地区气温受地形影响等温线表现出明显地与等高线吻合的特点,打破了冬夏季我国气温的变化规律。(d)高原地区由于地高天寒,长冬无夏,7月份平均气温仍低于8℃。全年活动积温<2000℃≥10℃的持续期少于100天,部分地区全年日均温都在0℃以下,活动积温为零。可以划分为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温带三个温度带。(2)青藏高原对中国降水与地区地表形态的影响(a)对中国降水的影响我国的降水主要来源于夏季环流的西南和东南季风,比较丰实,且在地区分布上具有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规律。高原边缘山地的地形降水比较明显,南坡降水达2000毫米以上,东部地区200~400毫米东南边缘地区400~800毫米。高原阻挡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使之无法进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所以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大4部分地区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部分地区在50毫米以下。青藏冷高原建立的迟早和它消亡的快慢还直接影响到季风的强弱程度。冷高压建立早、强盛,冬季风迅速且大面积控制我国。消亡的迟,原面向外发散的气流阻挡夏季风北上直接制约着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所以青藏高原原面冷高压和热低压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国大气的降水强度甚至于旱涝灾害。(b)对中国地表形态的影响翻开世界地图可以看到,大部分沙漠集中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纬度上,即20°~30°之间,如北半球的伊朗沙漠、阿拉伯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及美洲的墨西哥沙漠等,人称“回归沙漠带”。中国的沙漠位置却与众不同,西北荒漠所在的纬度,比上述沙漠要偏北15°~20°。中国与回归沙漠带同纬度的地区,是温暖湿润、气候宜人的江南和华南。世界多数沙漠集中在回归线附近,为什么中国又会如此特殊?根源就在青藏高原。回归线附近属于亚热带,又称“副热带”。在南北半球这一地区上空,稳定地存在着一个高压地带,它像一个带状的高压坝,阻隔了热带海洋上暖湿气流向高纬度移动。“副热带高压”中盛行下沉气流,所在的地方,大气干燥炎热,少云寡雨。在其占据的纬度带自然会形成大片的沙漠。副热带高压也随季节南北移动。青藏高原是一块年轻的高地,它的隆起已经进行了几千万年,但最近250万年来隆起尤其剧烈。在它未曾诞生时,它所在的地方及现今中国西北荒漠地区有着温暖湿润的气候,水域广阔,森林繁茂。后来,碰撞的大陆吞没了古地中海,导致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亚洲上空的大气运动。高原隔断海洋的暖湿气流,使中国西北部气候严酷起来。但另一方面,它也在东亚副热带高压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使热带的暖湿气流得以到达我国东部的大片地区,形成了独特的东亚季风气候。在江南和华南地区,夏季风与沿高原北侧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后形成丰沛的降雨,造就了沃野千里、四季分明的江南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