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阶段性总结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阶段总结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口算是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不借助于计算工具、不表达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的一种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等方面都起着非常广泛的作用。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抓好口算,计算能力才能提高。经常进行口算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研究,其中包括:正确处理好笔算和口算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关注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估算技能的养成。2、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口算练习的设计和对于口算方法和口算结果的评价模式的研究。3、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存在的错误及其原因的分析与研究。4、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较弱的个案分析研究。三、课题研究方法(1)调查分析法:通过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口算存在的问题。(2)行动研究法:确定实验班级二(1)班、二(2)班,通过对实验班级的学生口算能力的大规模研究,认真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3)个案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找到克服学生口算心理障碍的对策,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二)剖析影响口算能力的因素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1、教师未能结合儿童年龄特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使得练习形式单一化,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2、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即俗话说的“粗心大意”,这其中包括感知粗略,甚至感知错误,表象模糊,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注意的分配能力差,有意记忆力差,情绪脆弱等。(三)探索提高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对策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书面表达计算过程而通过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低。“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这是科学结论,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1、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口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良好的口算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证。大量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学生口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的口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口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3、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训练学生做题要有耐性,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口算题也要谨慎。教师要求学生无论是简单的口算题还复杂的口算题都要耐心细致地口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4、培养坚强的意志。要提高口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才会有成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口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晚上坚持练5分钟。口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和笔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就会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5、重视口算训练。《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低年级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我们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做到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6、安排专门的改错课。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五、课题研究的结果1、初步找到了影响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原因,并探索出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措施方法,它们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2)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3)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4)培养坚强的意志。(5)重视口算训练。(6)安排专门的改错课。2、经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运用以上措施方法对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提高产生的效果:(1)学生对于口算题的兴趣正逐步增强。在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中,我逐步改善了数学教学的模式,坚持口算天天练,充分利用挂图、教具和教学光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2)学生的口算能力在逐步增强。一年来学生做口算题,100道题由错10题以上到只错1、2题飞跃式的进步。(3)学生口算能力的增强对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口算能力提高了,数学成绩也就随着提高了。(4)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增强了,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对本课题研究,本人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通过读教育专著、教育理论书籍、撰写课题博客、写读书笔记,我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的能力提高了,撰写论文时也有依据了,总之,自身的素质获得了提升。阶段实验总结本课题在市级领导、学校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工作开展得稳步扎实,经过一年多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一定的成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总结出了几点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措施,主要做法如下:一、坚持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兴趣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之一,他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生的学习,完全是靠这兴趣来学习的,这个时候的孩子没有太多的自制力。如果这时老师教学有方,引导得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满足的快感,那学生的兴趣就会随这这种快感而不断的强化,达到教学的目的。首先,要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口算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意义及作用。如:有一个学生在算390-299时错算成了390-300-1=89,我问他:“如果你给售货员阿姨300元,这件衣服只售299元,是售货员阿姨要找你1元呢,还是你再给售货员阿姨1元呢?学生果断回答:“当然是售货员阿姨找我1元”我说“为什么不是你再给她1元呢?”学生说:“如果我再给她1元就给301元了。”所以这时我就告诉学生,给300多给了1元,售货员应找回1元,我们就要做成390-300+1,他很快明白了“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数多减了的要加回来,多加了的要减回来”个道理。,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明白算理很重要。其次,口算的形式要更加多样化。有一句歌词可以在这里借用一下: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学习也是这样,单一形式的重复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减退,影响学习效果。于是,在口算练习中,我采取了许多办法,我自制了许多口算卡片用于学生的视算,同时还进行听算训练和学生自己编口算题练习。如:学习运算定律后,我让学生自己编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方面的口算题,并让同桌学生交换练习,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调动出来了。再次教学活动中,采用分组竞赛及自我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抢答口算题卡等,让学生乐此不疲。二、建立算法模式,构建口算技能。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但只要老师肯动脑筋,想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低年级20以内加减法口算中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从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得出,在口算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建立算法模式,形成口算技能。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凑十法”进行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破十法”。在一系列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并获得算理,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算法模式后,再通过同一形式的题目多次进行练习,从而形成口算的技能。三、运用多种方法,逐步形成技能。低年级儿童思维表象性强,易定势,一旦得不到合理训练,很难形成技能,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视算听算结合练。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用眼看题,用脑算题,用口读题说出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计算方能算出得数。我在每节课之前经常利用几分钟进行视算或听算,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的同时参与,使其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并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得发展。将视算和听算经常调换交替使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这也为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个别集体分别练。在集体练习的同时,针对部分思维慢、接受能力弱,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则利用课后时间,不厌其烦的先教会他口算方法,再让他们与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并从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利用家校路路通和家长联系,指导家长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和退位减法表整理放大贴在床前,让孩子在睡前、早起时,抽出几分种,读一读、记一记,再配合适当的奖励。这样持续一段时间,这些学生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3、新旧知识同步练。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也快。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新旧知识同步练习的方法,减少了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如在教完20以内退位减后,我出示一组这样的口算题:4+9=□13—4=□13—9=□或6+□=1414—6=□这样的练习使新旧知识能互相沟通,也加深了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巩固,减少了知识的遗忘。此类训练可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又复习旧知识,同时还能进一步认识加、减之间的关系,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4、记忆规律灵活练。对于个别记忆差、效率慢的学困生,就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有这样的几道口算题:6+7=□,7+8=□……学困生算不出、记不住。针对这样的题目,我帮学生制作成这样的卡片:6+7=□,7+6=□;7+8=□,8+7=□……督促学生每时每刻都拿出来读一读、记一记。在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又把卡片制作成:6+7=□,7+6=□,13—6=□,13—7=□;7+8=□,8+7=□,13—8=□,13—7=□……通过有联系有规律的记忆练习,学生的口算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5、坚持每天进行口算训练。由于课程安排,每天只有一节数学课,不可能只用来训练口算。但是口算训练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于是在上每节新课之前,我都坚持做3~5分钟各种形式的口算训练。同时,每天让学生回家做5~10道口算题,这样就能够保证这个工作的延续性。6、分散集中经常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长期训练的结果。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先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再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接着在一年级下学期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先每阶段分开练,再加减法集中起来练,并要求学生能根据一道加法算式想出两道相关的减法算式,进而要求能根据相关的三个数如8、6、14很快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7、单项混合竞赛练。强化性的口算练习,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当学生口算练到一定水平时,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进行口算比赛,每个阶段都过关了,再进行口算的混合比赛,比赛要求在规定的10分钟内完成100道口算题。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其次也能让老师及时了解还有哪些小朋友不过关,再对那部分学生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