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猪瘟指的是病原体为猪瘟病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非典型猪瘟的预防及治疗张伟内容摘要:猪瘟是一种急性致死率高、危害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受到各养猪国家的关注。我国对猪瘟的防制工作十分重视,并提出以防为主的防制措施。近年来虽然典型猪瘟不多见了,但在农村和一些猪场由于防疫消毒不严格,猪瘟疫苗的使用不规范等常发生非典型猪瘟感染。目前由于养殖户和一些兽医缺乏一定的临床经验,再加上猪瘟的典型症状和病变不明显,易被人们误诊,以至滥用药物,盲目治疗,既增加了药费的支出,又贻误了防治时机,给农户和猪场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对非典型猪瘟进行更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找出一些适合基层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很有必要关键词:非典型猪瘟预防治疗猪瘟是一种急性致死率高、危害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受到各养猪国家的关注。我国对猪瘟的防制工作十分重视,并提出以防为主的防制措施。近年来典型猪瘟显然不多见了,但在农村和一些猪场由于防疫消毒不严格猪瘟疫苗的使用不规范等常发生非典型猪瘟感染。由于其缺乏猪瘟的典型症状和病变,易被人们误诊,以至滥用药物,盲目治疗,既增加了药费的支出,又贻误了防制时机,给农户和猪场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本人就对非典型猪瘟的认识和大家进行探讨。非典型猪瘟指的是病原体为猪瘟病毒,但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与传统的猪瘟变化有着很大不同的疫病。临床上主要具有繁殖障碍性和温和性两种表现形式。非典型猪瘟的发生特点:(l)多发生于具有母源抗体的仔猪或经历1~2次免疫的育肥猪和妊娠母猪;(2)发病率具有一定规模约20%左右,死亡率低,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理变化不典型;(3)发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具有散发性和地方流行性;(4)并发症多,容易继发其它疾病感染。一非典型猪瘟的表现形式1.1繁殖障碍型猪瘟主要发生于生产母猪,其本身呈隐性感染,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能通过垂直传播危害下一代,导致胚胎死亡和仔猪的成活率下降。根据感染仔猪日龄的不同可分为2种类型:(1)带毒母猪综合征:感染隐性猪瘟的带毒母猪,病毒能通过胎盘屏障传给不同时期的胚胎,产出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有的仔猪出生后就表现精神沉郁、震颤、间歇性腹泻;有的发生呕吐和运动失调,皮肤出现出血斑块,皮下水肿等症状。病仔猪常在2~3天内死亡,致死率很高。这种病例一般不发生水平传播,发病率的高低,与带毒母猪的多寡有关。本病的剖检病变与典型猪瘟有相似之处,但病变程度较轻。典型病变出现的概率较少,如在咽喉、肾、膀胱粘膜等处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小点,淋巴结出血、充血和水肿,胃肠道有出血性炎症。(2)晚期侵袭性猪瘟:指感染隐性猪瘟的母猪所产的仔猪。这种仔猪出生后的一段时期内表现健康,在哺乳期内生长良好,一旦断奶后,仔猪即连续出现病状。表现体温升高到41℃左右,厌食。特征性的症状是顽固性腹泻,粪便由褐色变成黄色。后期由于肛门失禁,粪便沿着后腿淌下,恶臭异常。病猪迅速消瘦,腹下部及耳根皮肤呈紫红色郁血。治疗无效,病程1周左右,以死亡而告终。剖检的主要病变是胃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大肠段有溃疡,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和出血,仅有部分病例(约占1/10)的肾、膀胱粘膜呈现小点出血。在一个地区或猪场,初次怀疑本病时,必须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后才能确诊。无论是隐性感染的母猪,还是其所产的带毒仔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血清中猪瘟抗体的效价低于保护值。同时带毒猪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很弱,虽经多次接种猪瘟疫苗,其抗体效价仍不能上升到应有的水平。此外还可用Dot-ELISA法等实验手段,从病死仔猪的脾、淋巴结等脏器中,可检出或分离到猪瘟病原。1.2慢性(温和型)猪瘟见于猪瘟流行的老疫区或流行后期的幸存病猪,也可能发生在猪瘟免疫接种制度不健全的农村散养猪。本病主要经水平传播,各种日龄的猪都可感染,但以青年猪和肥育猪较为多见。病程长达1~2个月,病情发展缓慢,呈散发流行,在一个地区或猪场内不易断根。病猪的体温稽留在40℃左右,症状时轻时重,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程较长者,皮肤出现淤血斑和坏死块,以腹下部为多见。有时也出现紫耳朵、干尾巴、紫斑蹄。据报道,这种病猪的皮肤一旦破损或扎针后,局部淌血不止,即血液凝固不良,也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病猪日益消瘦,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部分肥猪经1~2个月后可能耐过,但失去经济价值。慢性猪瘟的主要病变与典型猪瘟接近,但较为轻微,如淋巴结呈轻度出血或只有水肿现象。肾、喉及膀胱粘膜有少量出血点,脾稍肿、边缘有1~2处小梗死灶。回盲瓣肠段可出现溃疡、坏死,但难得见到扣状溃疡的病变。用多种实验室诊断的方法可查出猪瘟抗原。二病因分析非典型猪瘟表现的形式有多种,发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如何解释,众说纷纭,现将几种病因的分析综合于下以供参考。2.1母猪在怀孕期接种猪瘟活苗研究表明猪的胎盘屏障可阻挡抗猪瘟母源抗体通过,但猪瘟病毒则可能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引起胎儿持续感染猪瘟。这种病猪对猪瘟疫苗接种所产生免疫学耐性,是繁殖障碍型猪瘟的病因之一。2.2猪瘟病毒毒力的变异目前认为猪瘟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但致病力有强弱之分。有人从慢性猪瘟病例中分离出低毒力的毒株,并将这种毒株连续通过8代易感猪体后,则可使毒力恢复到强毒。这一现象可以说明,猪瘟病毒与只有部分免疫力的猪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然而也不排除猪瘟病毒在免疫的压力下改变其毒力和抗原的某些特性的可能。2.3感染牛粘膜病(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瘟病毒与牛粘膜病病毒具有共同的抗原,猪能自然感染这种病毒。用这种病毒的抗血清与猪瘟病毒株作中和试验,可将猪瘟病毒分为B、H2群。B群能被牛粘膜病病毒的抗血清中和,为弱毒株,可引起慢性猪瘟。H群为强毒株,不能被中和,以牛粘膜病病毒免疫的猪,能抵抗B群病毒的攻击,但对H群的攻击则无保护力。值得重视的是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牛群中,查出牛粘膜病毒抗体的比例较高,可以推测其病原感染猪的机遇可能是存在的。2.4猪体免疫功能下降影响免疫功能的因素很多,如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都能损害免疫器官;滥用某些药物,如链霉素、氯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以及长期或大量饲喂霉变饲料、管理不良、环境污染等因素,都能导致猪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对疫苗的应答能力减弱,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2.5猪瘟免疫空白有的地区对猪瘟的防疫工作还不够重视,免疫接种的密度不高,漏防、遗防的猪只较多。2.6猪瘟疫苗使用不规范有的猪瘟疫苗质量较低,效价不高;免疫剂量不足;运输保存不当;使用方法不对;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因素可导致免疫空白或抗体效价不高,对猪瘟免疫力低。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疫苗接种过量导致(有一养殖户听信饲料推销员,将猪瘟疫苗一次接种每头12头份,结果激发非典型性猪瘟)。三非典型猪瘟的诊断(l)仔猪。主要发生于3~8周龄的仔猪,呈地方流行性,死亡率约10%,属于慢性经过。临床上病程较长,猪生长速度缓慢,精神沉郁,厌食,耳、颈、腹下、四肢末梢有淤血和发疹,尾部坏死,体温略高。多数成僵猪表现。剖检为扁桃体、淋巴结充血、水肿,无大理石样外观。胸腺、脾脏、肾脏有少量出血点。(2)育肥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仔猪相似,但要轻缓一些。(3)妊娠母猪。感染速度较慢,呈散发性。一般不表现为临床症状,属于隐性感染,但可以不断地排毒,并传染给下一代,可造成流产、早产。即使分娩也大多是弱胎、死胎和木乃伊胎,偶有正常者,随着日龄增长大都也发病,死亡率90%,而母猪本身并无死亡。(4)哺乳母猪和公猪由于营养良好,抵抗力强,往往呈现一过性症状。四防制措施针对非典型猪瘟的特点,归纳以下几点主要防制措施:7重视猪瘟的抗体检测:开展猪瘟的抗体检测,不仅可了解免疫的效果和疫苗的质量,还可及时检出低抗体的病猪,淘汰隐性感染的母猪。1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严禁妊娠期注苗,要空怀期接种,并注意母源抗体和残留抗体的免疫水平。为避免猪瘟免疫接种技术上的失误,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应该规范免疫接种的操作规程。至于免疫程序,各猪场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在此我提供一个许多猪场采用的猪瘟免疫程序,供参考。出生2小时内:猪瘟活苗两头份首免断奶35日龄左右:猪瘟活苗一头份二免70~80日龄:猪瘟活苗一头份三免种用成年公猪每年补防2次。经产母猪在断奶时或配种前补防1次。2选购优质、合格的疫苗。应到当地动物防疫部门购买。3要有正确的免疫接种操作,疫苗的稀释要按要求时间用完,接种时彻底消毒,一头猪换一个针头,接种前后一周停喂抗生素和磺胺制剂。4疫苗的储存、运输保持冷链状态,温度应在0摄氏度以下,切忌反复冻融。5感染过的猪应该淘汰。因为仔猪多成为僵猪,影响养猪效益,育肥时隐性传染源可以散毒,至于母猪和公猪既能垂直感染又能水平感染,故一律淘汰。6发生过的猪瘟的场户,疫苗接种可加大到4倍,使猪只获得坚强的免疫力。7加强饲养管理,定期环境消毒,预防严寒、高温等应激反应,养成全进全出的良好习惯。8重视猪瘟的抗体检测:开展猪瘟的抗体检测,不仅可了解免疫的效果和疫苗的质量,还可及时检出低抗体的病猪,淘汰隐性感染的母猪。9提高综合防病、整体防病的水平,控制其它疾病的发生。猪瘟又称猪霍乱、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作为危害养猪业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被定为国际检疫对象。在我国,由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研制和应用,猪瘟一度受到控制。但近年来,我国猪瘟又有逐渐回升的势头,且多发的是有别于经典猪瘟的非典型猪瘟,使猪瘟的防治更复杂,再度成为威胁养猪业的重大问题之一。流行特点当前猪瘟的流行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注射过疫苗的猪群仍时有发病,典型的猪瘟症状已不常见,常为亚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的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的先天性感染,病理变化也不明显,使诊断较为困难。临床症状猪群被本病感染后,起初有一到数头首先发病、死亡,以后发病头数不断增加。病猪表现为持续高热、后肢无力、运动失调、呕吐、先便秘后下痢等症状。非典型猪瘟感染母猪后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如产死胎、木乃伊胎、死产和产弱仔。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猪瘟后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眼观病变以出血最为显著,全身多种脏器、黏膜和淋巴结等有程度不一的出血变化,一般为斑点状。肾、膀胱黏膜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淋巴结出血、充血、水肿,切面呈大理石样。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近年猪瘟病例的病理变化不明显,但多见肾苍白,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防治措施猪瘟对养猪业的危害很大,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为主是控制猪瘟的主导思想。猪瘟的预防必须是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要严格执行各项预防措施,定期消毒,严防病原传入。要购买质量可靠的疫苗,注意运输过程和使用前疫苗的保存,因为高温和温差变化大易使疫苗失效,已过期或已失效的疫苗不要使用;防疫注射要做到头头免疫,在疫情流行的猪场最好能做到“一猪一针”,至少得做到“一栏一针”。猪瘟的免疫程序最好根据各地实践经验并结合免疫监测来制定。从免疫时间来看,目前猪场多用的是30日龄首免、70日龄二免的方案,此外还有7日龄首免、20日龄二免、65日龄三免,20日龄首免、65日龄二免等方案。对于种公、母猪,应一年免疫两次。在免疫剂量方面,多数学者认为应加大免疫剂量,建议种猪用4~5头份,仔猪用2~3头份。一旦发生猪瘟,为减少损失可用加倍剂量的活苗进行紧急接种。对于仔猪发病严重的猪场可实行乳前免疫,即在仔猪出生后先免疫,两小时后再喂初乳,以防止母源抗体干扰,此方法有一定效果,缺点是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另外,猪瘟的发生常会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在临床上应全面考虑,特别是细菌性疾病,常增加猪群的死亡率,因此要加以控制,减少损失。可用抗生素予以防治,有条件的可做药敏试验筛选有效的抗生素,不行的话应轮换用药,常用的有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等广谱抗菌药物。我国是世界上养猪最多的国家,而猪瘟是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极大。OIE国际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2003年版)仍将其列为A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之一。由于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促使很多国家制定和执行猪瘟的防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