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铸品质**小学建校于**年。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几代领导和干部教师为之努力奋斗、几经辉煌与低谷,如今的**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筑就了以文化人,以德立身的办学灵魂。2013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确立了“博以治学,雅而有致”的文化主题,追求“小小学校,大雅之堂”的办学境界,把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和德育活动的各个方面,使学校逐步成为:主流文化的传播站、教育文化的演绎场、师生成长的幸福家园。艺术引领传承非遗文化特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艺术宝库中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已具有着六七千年的历史。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它作为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体现着中国的本源哲学,即人类对自然本身的探索,是人类运用理智和思考的力量,对宇宙本质的寻知,简单说就是思考和探求。它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它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剪纸作品的学习欣赏,尝试剪纸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可以塑造体验剪纸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因而剪纸也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能有效地调节学生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基于这一点,我们本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民族文化、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理念把剪纸作为学校艺术特色建设之一,与书法、中华精品诵读等优秀传统文化一起整合到学科教学和德育活动之中,研发校本课程,从小培养学生们对剪纸艺术的喜爱,培养对国学经典的热爱,保护我们的民间瑰宝。找准定位确定阶段发展目标剪纸作为学校特色的创设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系统规划,经常训练,勤于操作,才能在训练中发现美、理解美、形成创造美的技能,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感染和熏陶,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健全人格。结合校情我们确定了剪纸文化建设的三个阶段发展目标:一是初级阶段目标。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剪纸艺术课程的意义,知道剪纸是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欣赏剪纸精品;认识剪纸工具材料,学会剪简单的形状,培养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及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师生呈现崭新的精神面貌。二是中级阶段目标,逐步较为深入的了解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它的特点和装饰意义,比较熟练的掌握剪纸艺术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会临摹刻剪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和物品,有自己的小创新。结合学校艺术、主题德育、书香校园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展示剪纸才艺,培养学生们热爱传统艺术,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进取精神。三是远期发展目标。让师生们充分地了解剪纸艺术门类特点,熟练掌握剪纸方法,能独立创作剪纸作品;拓展剪纸艺术门类及周边艺术,如装裱等,掌握装裱及制作基本方法,使剪纸艺术深入人心,激发师生传承祖国非物质文化传统遗产的热情和信心,由学校管理转为师生自觉,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纳入课程培养师资中坚力量我们把剪纸纳入美术学科教学,利用美术学科特点开发剪纸艺术,以剪纸美育为引线,以美渗德,以美促智,以美强体,进而牵动全局,形成学校的美育特色。综合我们学校的美术教师力量,人员上有保障,专业素养普遍比较高,既具专业技能又有工作热情,深受学生们喜爱。所以,把她们作为我们剪纸特色建设的第一梯队培养,逐步带动其它教师是比较容易把这项工作带上正轨。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自学、培训与研讨兼顾”的方式提升美术教师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与技能培训。请兄弟学校和民间有剪纸特长的老师来校做培训指导;提供方便条件组织老师外出参观学习;通过从易到难的阶梯教材选择、网络学习和剪纸艺术作品集等形式琢磨演练,定期进行内部研讨,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剪纸技艺、欣赏水平和艺术素养。在培养剪纸专业教师之外,学校组织她们选择对剪纸比较有兴趣的教师,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带出几名徒弟,逐步辐射到全体,定期上交作品,开展内部作品展。这样不断扩充队伍,保证剪纸艺术活动的师资需求,为剪纸文化的逐步推进夯实基础。丰富载体创设浓郁传承氛围课堂是师生智慧涌动的乐土,彰显着教育对每一个成长中人幸福的关怀,同时它也是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精髓的主场。因此,学校把“博雅”理念和剪纸文化充分地融合到美术及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去。三位美术教师在美术课时中穿插剪纸教学,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循序渐进安排学习进度,在内容选择上做到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在教学手段上采取了“兴趣→操作→欣赏”的流程,逐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其它学科教学也利用学生的剪纸艺术作品资源,进行适时的拓展、知识嫁接和渗透。课程之外,我们设立了包含剪纸、书法等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智慧启发的十余个艺术社团,剪纸社团分为撕纸、剪纸、刻纸和染纸等兴趣小组,每周社团定期活动一次。剪纸社团活动的原则是不让此成为孩子们的负担,活动中不搞一刀切,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强制,引领学生深入地感受剪纸创作的乐趣和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艺术的主动性,启智开慧,拓展思维。校园环境建设不仅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而且也是实施艺术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把剪纸活动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着力营造校园人文艺术氛围。通过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感染、熏陶,让剪纸艺术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得到呈现。学校不仅在常规的宣传阵地,如展板、走廊、梦想园地等处展示学生剪纸作品,更开展剪纸作品竞赛、评比;开辟板报专栏和网站介绍剪纸艺术,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利用早午检时间让学生创作小作品、介绍自己的作品,为孩子提供容易实现梦想的成长动力;把剪纸作品创作和评比“博雅小少年”结合起来,艺术与雅行教育并举,使孩子们把艺术美感内化到心灵,落实到行为礼仪,从而把美的艺术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让孩子们在剪纸教育教学中,伴着“美德”与“美行”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知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任重而道远,从娃娃抓起更要全社会的普遍参与,虽然力量有限,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在校园内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更注重向校园外的延伸,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调动社会的力量推动剪纸这项有良好民间基础的非遗文化的传承。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及节假日为社区制作剪纸宣传作品、装饰社区活动室、把剪纸作品推荐赠送给亲戚朋友、鼓励师生向报刊投稿、参加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学校剪纸文化走出校园,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这样一方面宣传、弘扬了祖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让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最大限度地争取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提高学校社会声誉,也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的影响力与认可度,拓宽传承渠道,形成校园文化发展良性循环,培养高品质人才。总之,剪纸艺术以它特有的艺术感染力打开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扇窗,它以特有的方式无形地唤起了师生们对生命的信念,对生活的追求。孩子们艺海中徜徉,以审美、创美、颂美等方式表达着自己对这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珍视,它在校园生根、发芽、开花又香飘园外,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与支持,使它在我们周边的社会氛围中以涓涓细流,沁人心田的自然美感得到传承和延续。未来,我们将继续勇敢地承担起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义务,不断扩大传承面,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提升审美情趣,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