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胜利后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解放后一些建筑组织的倡导者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1901.4.20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1915-1923北京清华学校学习1924-1927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27-1928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肆业1928-1931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1931-1946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1944-1945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1946-1947美国耶鲁大学兼任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赠授文学博士1948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1972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1972.1.9逝世于北京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于日本,19l5年~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l94l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ll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l947年1月~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主要论著:1《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营造学社汇刊3卷1期,1932.32《蓟县独乐寺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3卷2期,1932.63《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寺殿》营造学社汇刊3卷2期,1932.64《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3.45《云岗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3.126《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3.127《赵县大石桥》营造学社汇刊5卷1期,1934.38《修理故宫景山万寿亭计划》(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49《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与刘敦桢、鲍鼎合写)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410《清式营造则例》(单行本)193411《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营造学社汇刊5卷3期,1935.312《清故宫文渊阁实测图说》(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513《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与蔡文荫、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514《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葺计划》营造学社汇刊6卷1期,1935.915《建筑设计参考图叙述》营造学社汇刊6卷2期,1935.1216《建筑设计参考图集简说及(一)台基,(二)台栏杆,(三)店面,(四)斗拱(元明清)》营造学社特刊,1935.1217《中国建筑史》(单行本)194518《中国建筑和艺术》(英文稿)为美国百科全书作,194619《城市计划大纲序》(单行本)195120《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文物2卷5期,1952.2121《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文物,1953.(10)22《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学报,1954.(1)23《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林徽因、莫宗江合写)建筑学报,1954.(2)24《东亚城市建设与改造》在国际建筑协会会议上的报告,195825《建筑创造的几个重要问题》建筑学报,1961.(7)26《中国的佛教建筑》清华大学学报,196127《广西容县武真阁的杠杆结构》建筑学报,1962.(7)28《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文物,1963.(7)29《日本唐招提寺与中国唐代建筑》鉴真纪念集,196330《营造法式注释(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31《APictorialHistoryofChineseArchitecture》MITPRESS,U.S.A,198432《图像中国建筑史(汉英双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33《图说中国建筑史》都市改革派出版社(台湾),1991国徽设计时间:1950年设计人:梁思成等清华大学营建系教师194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政协筹委会在全国报纸公开征求国徽图案。1948年8月20日,因应征图案不合体制,政协主席团决定邀请专家另行设计。1950年6月11日,周总理亲自约请梁思成先生组织清华营建系教师,按政协常委会提出的要求,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设计国徽图案。1950年6月17日,梁思成林徽因两先生写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说明书”,与新设计的国徽图案,一起送往政协国徽小组评审。1950年6月20日,政协国徽小组决议清华大学营建系创作的国徽图案中选。1950年6月底到8月中,高庄先生完成第一个国徽浮雕模型。1950年8月18日,全国政协国徽小组召开专家讨论会,通过了国徽图案及浮雕模型。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命令公布关于国徽图案及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从此诞生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时间:1955年设计人:梁思成及纪念碑兴建委员会设计组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设计时间:1963年(建成)主要设计人:梁思成合作单位:扬州市建设局设计院获奖情况:1984年建设部全国优秀设计一等奖“梁陈方案”各基本工作区,住宅与旧城的关系“梁陈方案”新行政中心与旧城的关系梁思成的北京城墙规划方案梁思成是国内最早以整体的眼光,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认识和分析北京古城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学者。他认为“北京是个文化建筑集中的城市,不宜发展工业,最好像华盛顿那样是个政治文化中心”。“还兼罗马,雅典那样的‘古迹城’使北京成为招揽世界游客的“旅客城市”。因而,梁思成,陈占祥提出了在北京西郊建立新的行政中心,把旧城规划为文化游览区的“梁陈方案”。附二届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获奖作品1.胡同泡泡32HUTONGBUBBLE32马岩松:MAD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师项目简介:北京2050描绘了三个关于北京城市未来的梦想——个被绿色森林覆盖的天安门广场,在北京CBD上空漂浮的空中之城,和植入到四合院的胡同泡泡。经济发展所推动的大规模城市开发,正在逐步逼近北京传统的城市肌理。陈旧的建筑,混乱的搭建,邻里关系的变迁,必要卫生设施的缺乏,导致这种原本美好安详的生活空间变成了很大的城市问题——四合院正在逐渐成为了老百姓的地狱,有钱人的私密天堂,游客们的主题公园。面对这种源自城市细胞的衰退与滥用,需要从生活的层面去改变现实。并不一定要采取大尺度的重建,而是可以插入一些小尺度的元素,象磁铁一样去更新生活条件、激活邻里关系;与其他的老房子相得益彰,给各自以生命。第一个32号泡泡是一个加建的卫生间和通向屋顶平台的楼梯,它看上去仿佛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小生命体,光滑的金属曲面折射着院子里古老的建筑以及树木和天空;让历史、自然以及未来并存于一个梦幻的世界里。评委会评语:在200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期间,马彦松建筑师展示了他的概念作品<北京2050>。其中如同水滴一样散落在北京老城区的胡同泡泡,在三年之后,出现在北京老城区的北兵马司胡同32号的小院里。这是一个加建的卫生间和通向屋顶平台的楼梯,它看上去仿佛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小生命体,光滑的金属曲面折射着院子里古老的建筑以及树木和天空;让历史、自然以及未来并存于一个梦幻的世界里。建筑师通过胡同泡泡的实验性探索将北京旧城与每个人的梦想连接在一起,在大刀阔斧的城市巨变中,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北京长期的目标和想象力在哪里。也许我们可以把目光的焦点从那些大型的纪念碑式建筑移开,而开始关注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和社区生活的重建。2.深圳建科大厦IBRHeadquarter叶青: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执行总建筑师项目简介:建科大楼,以“共享设计”理念为指导,以低成本适宜技术为策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最佳绿色建筑实践之路。大楼从节地、节水、节材、节能、空气品质和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集成,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人工湿地、生态补偿、环保材料等40多项绿色建筑技术,每年可减少运行费用约150万元,节约水费5.4万元,减排CO21600吨。在节能环保的同时营造出具有现代企业人文气息的健康办公环境,使员工和周边在清风、细水、绿野、柔光的舒适空间,尽享绿色办公的高效快乐。评委会评语: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与互联网一样,是为数不多的中国与世界同步的领域。建科大楼是设计者和其团队多年从事绿色建筑研究的结晶,是绿色建筑探索、创新、实践的成功尝试。建筑大楼是基于“本土、低耗、精细化”的理念,探索应用了共享设计理论、拓展了建筑的绿色内涵,创新使用了数值预测、信息管理、全生命周期等设计方法,充分体现了对环境的尊重、对人文的关怀、对传统审美观和价值观的革新,成功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建筑与社会、建筑生活的共享。建科大楼之设计是绿色建筑平民化的最新实践,它所蕴含的本地化、低成本、可复制特质对行业与发展具有启示意义。3.北航新主楼ThenewmainbuildingofBUAA叶依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项目简介:北航新主楼将多栋教学科研楼整合成一个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组团,形成有着强烈围合感的建筑空间形态。追求空间层次和尺度,强调人在其中的体验。塑造均质化的立面肌理,赋予学校建筑以其应有的简约风格。有效使用生态设计方法,实践绿色建筑理念。评委会评语:在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状态下,高校更应该保持学府必要的严谨、清高的风范。建筑师必须充分尊重、发掘、保护高校的建筑个性,使之成为易识别的、高度认同的区域,以促进高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建筑师在北航新主楼项目设计中,表现出娴熟的宏观控制能力和深厚的专业设计水平,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解决方案,使错综的矛盾由此得到平衡和化解,其结果表现出设计的唯一性、特殊性。超大的建筑尺度与内敛的空间环境清晰地组织在一起,既满足了不同学科使用的独立性,也为师生创造了不同层次的交流空间,使之成为彰显现代高校精神的象征。4.北京奥运摔跤馆BeijingOlympicWrestlingHall孙一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项目简介:体育馆由比赛馆、游泳馆以及局部平台组成。比赛馆是主要体量,平面约90x90米,屋面为反对称的折面,采用巨型门式刚架结构,使建筑在规则的平面下富有韵律感。东西立面的檐口是反对称的起伏折线。通过硬朗的折线檐口和屋脊,丰富了天际轮廓线,展现阳刚之美,突出纪念性。游泳馆处理同样弱化体量,关照附近其他建筑。北京奥运摔跤馆,精致内敛,适应高密度校园环境。大面积天窗有利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