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论文论文题目“无声的高潮”——悲剧类剧情高潮分析学生姓名卢亮辰学号1207160216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年级大二指导教师宋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制2013年10月“无声的高潮”——悲剧类剧情高潮分析摘要:一般来说,相对于喜剧人们似乎更青睐于悲剧。悲剧作品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以其酣畅淋漓的残忍、不容置疑的直白、无法抗拒的冷静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撞击你灵魂深处的悲情之弦,激起久久不能平息的共鸣。本文通过对几部著名的悲剧类音乐剧剧情及部分音乐剧中的悲剧角色的分析,结合作者本人在鉴赏课上的鉴赏感悟,简单探讨了悲剧类剧情的审美价值和表现张力等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悲剧剧情的审美价值、音乐剧悲剧色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浅析、音乐在悲剧类音乐剧基本作用。关键词:音乐剧悲剧色彩审美艺术表现手法悲剧剧情的审美价值悲剧题材是各种艺术形式的主要题材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或者经过痛苦的自我挣扎。因此,悲剧题材所体现的艺术美不同于我们平常所感受的愉悦美,而是一种通过丑来衬托美,通过痛来感悟乐的审美体会。一直以来,审美就被理解为对美的事物的感受、感觉和体验,是一种感性地把握美的方式。那么,审美意义上的悲情应该是能让人“以悲为美”,从中获得审美愉快。悲剧之所以能够带来审关价值,是因为观众和读者自身的经历对审关程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活中的悲剧是包括音乐剧在内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来源和基础,而戏剧悲剧则是生活悲剧在舞台上的再现,也许剧中人的生活经历就是我们自己的曾经,抑或是熟悉的身边人身边事。这样一来,在剧情和观众之间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但仅有共鸣是不够的,因为只有悲剧,没有崇高,就谈不上悲剧的审关价值。因此,欣赏悲剧的心理效应总是具有两重性,它既有催人泪下的一面,又有促人奋进的一面,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悲剧既能使人“引起怜悯和同情”,又能“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悲剧可以通过怜悯净化感情。它超越在我们本身的利害之上,使我们对人性发生崇高的永恒的兴趣。它使我们看到伟大的、遥远的、可能的事物就像看到真实的、细小的、眼前的事物一样。它有如一面镜子,给我们显示了人的生活、思想和行为,从而告诉我们在这个世上还有一些或有过一些别的人像我们自己一样。它揭开了人类心灵的内幕。它使我们对于一切可以感染我们共同天性的东西不会无动于衷。总之,悲剧剧情和人物是音乐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甚至是某些音乐剧的艺术灵魂所在,也正因为悲剧题材超脱于艺术,接近生活的特点,使得《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等作品的内涵高于其他同样卖座的音乐剧如《妈妈咪呀》。音乐剧悲剧色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浅析由于在课堂上甚至生活中我所能接触到的音乐剧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西方作品,而且鉴于音乐剧在西方的兴盛历史悠久,且达到一定艺术高度,我只分析西方音乐剧作品,并与东方作品做简单比较。通过对几部典型作品的分析,我认为西方音乐剧悲剧剧情的设计有如下几个特点:悲剧人物个性鲜明,形象各异,常用夸大的艺术手法表现。每欣赏完一部音乐剧,总有一些角色由于其鲜明的特点让人难忘。比如《歌剧魅影》中的魅影,面孔畸形丑陋,但又具有“音乐天使”般的美妙歌喉,他就是天使和恶魔的结合体,让人又爱又恨。又如《悲惨世界》里的博爱的冉·阿让,因为怜爱他不愿看着外甥就这么死去;因为关爱他兑现了对芳婷的承诺;因为珍爱他用一生袒护着珂赛特;因为那上帝赐予他的博爱,他掘开了沙威心底的那丝光芒。我个人觉得最具特色的还是《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因为这个人物将艺术作品亦虚亦实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在生活中很难找到类似的人物,但他身上体现出的人性特点又是现实中存在的。所以说,这些极具特色的艺术人物绝不是对一种人的描绘,而是艺术家们通过夸大的方式,把多种人格特征集合于一人,塑造出了多面、立体的人物,正因如此,才使得作品更具震撼力,能引发更多观众的共鸣。聚焦小人物的命运,通过小人物的悲剧体现社会的悲剧和人性的悲剧。通过查阅资料,我将悲剧剧情简单分为三种。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问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问、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我个人认为相比前两种,小人物的故事更具艺术内涵,它不仅侧重人们观赏时的感受,更注重观后的反思。就像《西贡小姐》中的Kim,她从一出场就是一个被生活抛弃,却仍向往美梦的少女,她的人生就是希望破灭的过程。Chris和Kim电光火石般的爱情,是两颗星球偶尔碰擦时迸溅的火花,他们隶属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份感情注定无法善终。悲剧产生于两人认识的不同。Chris并非负心汉,他的真诚和善良使他不愿抛弃这个女孩,但他内心非常清楚,越战只是他人生的插曲,美国才是他的生活所在,错失了她之后,他虽然痛苦,最终把她划为自己的记忆。还有悲惨世界里的芳婷,甚至于说《猫》中的魅力猫。很多悲剧类音乐剧的美感并不因为其主人公地位的超乎寻常,事件的重大获得,而是由于主人公力量的弱小——当他们受到摧残而走向不幸的结局时,激起了观众的怜悯、同清和关怀,同时也引导他们对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深思,从而达到社会反省的效果。着重表现角色内心的挣扎,体现救赎主题。矛盾冲突的类型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外冲突和人与自身灵魂的内冲突的混合,而其中最能体现悲剧的价值同时也更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往往是人自身的内在冲突。西方悲剧精神具有深邃的历史反思性,在剧情设计上往往表现表现心理上的尖锐矛盾和行为上的踌躇和犹豫。也就是这种尖锐矛盾和踌躇豫,推进了悲剧的发生发展过程。换句话说,西方悲剧中作为悲剧性情境的外在矛盾,往往只是冲突的表现诱因,而不是决定悲剧情势运作的本质。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魅影”了,虽然“魅影”最后放走克丽丝汀和劳尔主要是因为无限的失望——克丽丝汀的吻让他明白她对他只有同情没有爱,但毫无疑问,这也说明“魅影”的人性并没有完全丧失,甚至我认为他在绝望中也明白了什么叫真爱,而且他将这份爱珍藏终身。这个恐怖的角色虽灵魂扭曲,但其悲惨的命运与悲剧的结局也着实让观众唏嘘。还有《悲惨世界》里的沙威,沙威追捕了一辈子的人,也是他心中一辈子的囚犯冉阿让,竟然在他即将被起义军处死时,放了他一条生路。这是沙威无法想象的,在他眼里“一日违法,终身为贼”的冉·阿让怎么会不报复自己呢?他陷入了迷茫,而后当他又看到冉·阿让把受重伤的马吕斯从死人堆中救起时,沙威终于无法再面对他一直以来眼中的囚犯冉·阿让了。此刻的沙威已经意识到了他的信仰是个错误,冉·阿让并不是他一直以来认为的那样,这一点他已是不得不承认的了。正是他所谓的“正义”的信仰,导致了他悲剧的一生。反观中国的艺术作品,比如著名的元曲《窦娥冤》。中国悲剧精神由于其深重的伦理责任而主要表现在主人公的正常生活情境及其人生行为,无端地遭致外在力量的妨碍、阻隔的情况下,正是外力的作用,铺设了悲剧的运行轨道,设定好了悲剧的执行程序也就是说,中国悲剧性故事中的外在矛盾,既是引发悲剧冲突情境的重要因素,又同时是悲剧性情势运作的根本动力。可见,中西方在悲剧题材主人公上处理各异,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便是主人公的音乐形象的各异。音乐在悲剧类音乐剧基本作用一部优秀的音乐剧往往能做到真挚深切的情感美与精妙无比的音乐美高超融合,实现音乐形象、人物形象、音乐剧情节的有机统一。在这些音乐剧中,音乐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或娱乐,没有这些音乐,这些剧目将大为失色,甚至无法理解。竖立角色、推动剧情、加强冲突的重要因素。在《歌剧魅影》中,韦伯紧紧围绕音乐剧的情节和人物情感的发展,以令人眼花缭乱而又赏心悦目的手法,为《歌剧魅影》创作了极为美妙动人的旋律。如序曲惊心动魄,Thepantomoftheopera荡气回肠,ThinkofMe优美脱俗、TheMusicofthenight梦幻鬼魅、AllIaskofyou深情款款、ThePointoftheReturn高亢激昂等,都让人为之着迷。在人物形像、剧情发展和音乐形象的结合上,处理得也极具匠心。例如,对幽灵的人物外形、音乐特长、内心情感的设计,其面部丑陋而又歌声极美;内心深处既有美好、善良的一面,又有邪恶、残忍的一面;其行为既有让人同情、怜悯的一面,又有让人厌恶、痛恨的一面;在舞台上,其身影忽隐忽现让人难以捉摸。尤其是他对克丽丝汀由单恋到暗中帮助,由伤心到愤怒报复,直接上舞台将少女劫持,但是最后终于在克丽丝汀的深吻之中,使心灵深处善良、美好的一面苏醒并战胜了自身的邪恶,放走了少女和她的心上人,这表现了人问爱情的最高境界一一爱并非必须占有,只要心爱的人幸福就好。每到这些关键节点,都会有特定的音乐响起,某些音乐旋律的不断重复,使得情感升华,使音乐剧的每一次演出,总是在许多观众的叹息和眼泪中谢幕。抒情作用,抒发影片人物的感情,塑造与刻画人物的性格及心理变化。在音乐剧《猫》中,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回忆》这首歌曲当魅力猫第一次唱出时有意犹未尽之感,音乐表达了孤独、无助、凄凉的情绪。同样的旋律再次响起,此时演唱者的身份已发生了变化,场面是和睦、温馨、幸福的。猫儿们的宽容与同情,唤起了她对生活的信心,魅力猫鼓起勇气再次唱起了《回忆》向大家伸出了渴望之手。她悲哀的回忆着过去,祈求亲人们的原凉和理解,这是全剧的高潮,音乐经过两次转调,力度层层推进,极富有震撼力,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背景气氛作用,为音乐剧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特定的基调和背景气氛。悲剧类音乐剧中要使用大量悲剧音乐毋庸置疑,但也往往用一些手段来转化悲剧气氛,比如《悲惨世界》最后用一首雄壮的《人民之歌》来转化冉·阿让死去的悲伤,《西贡小姐》最后以《风暴将会过去》来转化女主角Kim自杀的悲痛。所有这些作法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也就是戏剧上常用的美好结局(HappyEnding),来满足观众对完满结局的向往。结语有幸在音乐剧鉴赏课上欣赏到这么多精选的音乐剧,但由于个人音乐素养不够,所以只能将音乐剧中悲剧色彩的精彩之处阐述如斯。以上多是一些客观的品评,最后说一些自己的主观认识。一是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音乐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音乐剧的悲剧类题材也曾备受冷落,人们倾向于表达轻松愉快的内容,而不愿接触厚重沉痛的主题。但是,伟大的话题往往是不轻松的,而伟大的认识也往往是在痛苦中得到的。当我们被悲剧结局震动的时候,我们不免会关注究竟是谁造成了这样一个惨剧?如果一个作品可以明示或暗示这个原因,或是表明有意义和价值的原因,那么这个作品会有很高的内涵价值。但喜剧类作品很难做到这一点。二是西方音乐剧的悲剧题材中经典作品频出,比如四大音乐剧中有三部都是绝对悲剧题材,这不仅得益于作品中深厚的人文内涵,还取决于作品的艺术表达形式。限于本人的水平,上文只在音乐方面举了简单例子,实际上,还有灯光、舞美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造就完美的视听效果,使观众的悲情达到高潮。所以,仅仅模仿经典作品的剧情设计,甚至于精神内涵,都不足以造就精品。在音乐剧方面,我们要向向西方学习的还有很多。参考文献:毕亚楠《悲剧题材歌剧主人公音乐审美研究的意义》费元洪《音乐剧西区故事——戏剧与音乐分析》附:亲爱的宋老师:有一个问题,憋在心里很久了,我每次都去听您的课,但是听到结课了,我都没等到您的加分点,它到底去哪儿了尼??还是我水平太次,还没有领悟您的讲授艺术哩?好吧,无论如何,也要找点我上过您的课的证据,现把您所讲过的笑话简单概括一下:首先,您是一位伪文艺女青年,曾经上课在微信上摇学生,曾经阻止过一位学生追爱的脚步,您毕业于著名音乐学府,同门中有龚琳娜、姚贝娜之流,还有放弃音乐梦想投身豪门的现实女,您在课上无所不谈,聊完麦当娜,又谈李天二,还鄙视朗朗,讲的最多的还是您艰辛的音乐道路,让我们知道您从小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当然,您还会给我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