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工程绪论一、我国棉纺工业的发展概况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我国古代的纺织原料最早以葛、丝、麻为主,后来才转为以棉为主。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发明了用纺锤将纤维加捻成纱的方法。公元四、五世纪,通过不断改进,人们以将手摇式单锭纺车改造成脚踏式三锭纺车南宁时我国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从松江地区来到海南岛,学习当地人民加工棉花和纺纱织布技术,带回后传授到长江下游和中原地区。创造了去棉籽用的搅车、弹棉用的椎弓、纺车和织机,为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近代纺织业的发展18世纪中期西方式业革命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古老的手工纺纱逐渐被机器纺纱所代替,并形成了一整套机器加工过程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为利用我国的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在我国开设机器纺织工厂,大量倾销“洋纱”、“洋布”,打击了我国原有的手工生产方式。1882年清朝的洋务派在上海开办了织布局,以后民族资本家历年也有所增加创办机器纺织工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家的纺织工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抗战胜利后,由于内战,连已有设备也未能全部投入生产。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全国纱锭数为500万枚,多为陈旧的国外设备。新中国纺织业的发展1)有了自己的纺织机械制造业。2)建设了一大批纺织厂。3)纺织生产以中、低档产品为主。4)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5)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加入WTO纺织工业将发挥新的作用。它将成为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二、棉纺学的基本任务将棉纤维或棉型、中长型化纤加工纺制成纱线的技术。称为棉纺技术。棉纺学就是阐述这一加工技术的实践和原理的应用科学。它包括:1)分析研究纤维及其集合体在加工过程中的运动现象规律和原理。2)总结归纳和提高生产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3)指出提高产、质量的途径,以促进生产发展的科学技术。通过对纺纱学的学习,可使我们了解棉纺工程中:1)各主要设备的机构、作用及运动分析。2)熟悉传动和工艺计算。3)掌握棉纺工艺的基本原理以及原料选配和工艺设计的技术。4)了解技术发展方向与提高产、质量的技术途径,并为开发棉纺新技术打下基础。三、纺纱原理和基本作用棉纺的原料是从轧棉厂或化纤厂以压紧打包的形式输进棉纺厂的。纺纱就是将各种、各产地的含有一定杂质疵点的纤维混合开纺制成粗细均匀、洁净、并具有一定物理性能的纱线。纺纱原理和必须经过的基本作用如下。1.开松、清除、混合与梳理作用压紧的原料首先必须经过开松,使其成为细小的棉束。清除其中的杂质和疵点,并均匀混合。开、清、混是相互关连的。开松是实现除杂和混合的先决条件,只有将纤维开松成细小棉束并进一步分解成单纤维,才能更好地清除杂质,才能实现充分混合。2.均匀、并合与牵伸作用纱线和各半制品皆要求有一定的均匀度。经开、清、梳作用后制成的半制品棉条,其粗细均匀的程度,仍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还要经过并合,将多根棉条并合在一起,使粗细不匀的片段有机会得以相互补偿而使均匀度得到改善。并合后的棉条很粗,要纺成合乎一定细度标准的纱线,还要经过多次的逐步抽长拉细才能获得,一般棉条需经过100~200倍的抽长拉细才能成纱。这个抽长拉细的作用,称为牵伸作用。3.加捻和卷绕作用随着纱条的抽长拉细,纱条内纤维根数减少,纤维变得更加伸直平行,纱条强力下降容易断裂并产生意外伸长,因此需要加上适当捻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力。细纱是纺纱厂的成品,为保证成品达到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满足成纱标准强力要求。更需要有较多的捻度。为了便于半制品和成品的储存、运输和下道工序的加工,必须将各半制品和成纱卷绕的卷装形式,这就需经卷绕作用。因此,无论用何种纺纱原料纺纱,大体上都要经过上述各项基本作用。四、纺纱系统和工艺流程由于成纱的用途和质量要求不同,所使用的原料也很不相同,必须使用不同的机器进行组合,要经过不同的加工程序来进行。棉纺厂一般有粗梳纺纱系统和精梳纺纱系统两种(废纺系统一般单独在废纺厂采用)各系统工艺流程如下:1.粗梳系统粗梳系统也称普梳系统。一般用于纺制中、细特纱,供织造普通织物用。工艺流程为:开清棉→梳棉→并条(头道)→并条(二道)→粗纱→细纱2.精梳系统精梳系统用于纺制高档棉纱,特种工业用纱或涤棉等混纺纱。要求纱线结构均匀,洁净,强力高,光泽好。工艺流程为: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工序→精梳→并条(头道)→并条(二道)→粗纱→细纱3.后加工成纱后尚需视产品销售方式和包装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后加工程序。可分别经过络纱、并纱、捻线、摇纱、成包等工序。第一章原料的选配与混和第一节概述棉纺厂的主要原料是原棉和化学短纤维。原棉品种主要有细绒棉和长绒棉。细绒棉手扯长度为25~33mm,细度为0.222~0.15tex(4500~6500公支),一般适纺10tex以上的棉纱,或与棉型化纤混纺。细绒棉为世界产量的90%左右,是我国的主要原棉品种。长绒棉手扯长度为33~45mm,细度为0.143~0.118tex(7000~8500公支),适纺10tex以下的棉纱或特种工业用纱,也可与化纤混纺。长绒棉在我国主要产于新疆、云南等地。产量较少。化纤由长丝切断而成,它可以根据需要切成各种不同的长度纤维。与棉纤维大致相似的称为棉型化纤,长度为33~38mm,细度为0.132~0.165tex(1.2~1.5旦),适用于棉纺设备上加工。中长型长度为51~76mm,细度为0.22~0.33tex(2~3旦)可用专纺中长化纤的设备加工,也可在棉纺设备上经改进后加工。合理利用各种原料的不同性能,取长补短,发挥原料的最大作用,满足各种产品的不同质量要求,是选配原料的主要任务。第二节原料的选配一、配棉的目的将这种多种原棉进行搭配的工作称为配棉。配棉的目的如下:1.合理使用原棉不同用途的棉纱对原棉的品质要求不同,质量好的原棉不是一切性质都好,质量差的原棉也不是一切性质都差。选配原棉时要取长补短、合理利用原棉特性,满足纱线的质量要求。2.保持生产和纱线质量的相对稳定原棉的长度、细度和成熟度直接影响成纱的强力;原棉的棉结杂质与短绒率直接影响成纱的棉结杂质和条干。各种原棉的这些性质是不同的,如果采用单唛原棉纺纱,由于使用时间有限,当用完调换另一批原棉时,会造成生产和成纱质量的波动。现在采用多唛组成的混合棉纺纱,每次调换成分少,则可保持混合棉性质的稳定,从而使生产和成纱质量相对稳定。3.节约用棉和降低成本棉纺织产品原料费用要占生产成本的80%左右,配棉工作既在保证产品质量,又要降低成本。配棉时可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质量要求,采用不同原料搭配的原则。在不影响成纱质量的条件下,在混合棉中混用一定数量的低级棉、回花、再用棉,既可节约原棉又可降低成本。二、原棉选配与产品的关系原棉经过纺织和印染加工后制成纺织品,因此,配棉工作必须全面考虑原棉与纺织和印染加工的关系。(一)原棉选配与纱线质量的关系衡量纱线质量时根据本色棉纱线国家标准规定,棉纱线根据品质指标和重量不匀率进行评等,分上等、一等、二等;根据棉结、杂质粒数和条干均匀度进行评级,分优级、一级、二级。而纱线质量与原棉性能有直接的关系。1.纱线强力及其变异系数CV值影响纱线强力及其变异系数CV值的原棉性质如下:⑴细度和成熟度纤维细度细,成纱强力高。因为纤维细度细,成纱截面内包含的纤维根数多,纤维之间接触面积大,拉伸时滑脱的机会少。纤维成熟度过差,则纤维单强过低,弹性也差,工艺处理困难,而且成纱强力较低,强力不匀率也大。按成纱号数的不同对原棉细度有不同的要求。细特纱由于截面中纤维根数少,纤维间抱合力差,可选用细度细,成熟度适中的纤维,对提高成纱强力有利粗特纱的截面中纤维根数多,因此,配棉时应把纤维细度和成熟度结合起来考虑,控制低成熟度纤维的百分率,以稳定成纱强力。⑵纤维长度和短绒率。纤维长度长,纤维间接触机会多,磨擦力、抱合力大,成纱强力高。尤其在纺细特纱时,纤维长度对成纱的强力影响更显著。原棉中短纤维含量多对成纱强力不利。它起到减弱纤维间磨擦力和抱合力的作用,增加纱线在拉伸时纤维间的滑脱机会,使成纱强力降低。短纤维在罗拉牵伸过程中不易被罗拉所控制,也造成成纱条干不匀。锯齿棉含有的短绒率一般比皮辊棉为低,所以选用锯齿棉有利于成纱的强力和条干。⑶产区。一般指省或较大的地区,因为在同一个地区往往形成相对稳定的原棉性质黄河流域由于雨量比长江流域少,纤维一般较短,成熟度较好,含水率较低。这种原棉对减少成纱棉结杂质有利。长江流域所产原棉,中游地区比下游和上游地区成纱强力好等。在配棉时都应加以考虑。2.重量不匀率混合棉中原棉的性质差异过大会影响牵伸后产品的重量不匀率,所以配棉时要注意各混用棉的性质差异不要大,在“接批”时要控制好用棉的性质差异,避免波动太大,影响成纱重量不匀率。3.条干均匀度原棉性质中的细度、短绒率和棉结杂质疵点对条干均匀度的影响较大。细度细,成纱截面内的纤维根数多,对成纱条干均匀度有利。短绒在牵伸过程中不易控制,易呈浮游状态,影响成纱的条干均匀度。当原棉中棉结、带纤维籽屑等疵点较多时,它们会纠缠在纤维间,干扰了纤维的正常运动,也会造成成纱粗细不匀。另外,当原棉含水率过低时,加工中易产生静电吸附作用,产生绕罗拉、绕皮辊现象,也会影响成纱条干均匀度。(二)原棉选配与产品用途的关系棉纺产品的用途极为广泛,配棉工作应根据产品的不同用途,选用适当的原棉。如下表所示:三、配棉方法目前我国棉纺厂使用较多的一种配棉方法是分类排队法。(一)原棉的分类分类就是根据原棉的性质和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种特数纱的原棉划为一类。分类时先安排特细特和细特纱,后安排中、粗特纱;先安排重点产品,后安排一般或低档产品。具体分类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原棉资源为了使混合棉的性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在分类时要考虑棉季变动和到棉趋势,以及留有余地。结合考虑各种原棉的库存量,做到瞻前顾后、留有余地。2.气候条件气候的变化也会使成纱质量产生波动。如严冬季节气候干燥,易使成纱条干恶化;南方地区黄梅季节高温高湿,即使使用空调也不能控制成纱棉结杂质粒数增多的趋势时,就需要在配棉中适当混用一些成熟度好、棉结、杂质较少的原棉,以便使成纱质量稳定。3.加工机台的机械性能机器型号、机件规格等不同时,即使相同的原棉,也会产生成纱质量的差异。在配棉时都应掌握,以便充分发挥这些机器的特点。4.配棉中各成份的性质差异为了保持混合棉质量的稳定,配棉时要掌握各种原棉间性质的差异。一般讲,接批原棉间的差异愈小愈好。而混合棉中允许一部分原棉的性质差异略大一些,可采用“短中加长”和“粗中加细”的经验,但混量不宜过多。(二)原棉的排队排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个队,把地区、性质相近的原棉排在一个队内,当一批原棉用完,将同一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去。要确定各批原棉使用的百分率,并使接批后混合棉平均性质无显著差异。在排队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主体成分一般在配棉成分中选择若干队性质基本相近的原棉作为主体成分。可以以长度相近作为主体;也可以以细度相近作为主体;或以地区接近作为主体。主体成分在总成分中应占70%以上,它是决定成纱质量的关键。2.队数与混用百分率混用百分率过低,队数过多时,车间管理麻烦。但队数过少和百分率过高时,在调换时换用的成分较多,容易造成混合棉性质变化过大,影响成纱质量。一般选用5~6队,每队原棉最大混用百分率控制在25%以内。3.勤调少调勤,是指调换成分的次数要多。少,是指每次调换成分的百分率要少。使混合棉质量稳定。反之,每次调动的成分多,会造成混合棉质量的突变。(三)原棉性质差异的控制控制范围见表1—1(P7)(四)回花和再用棉的混用纺纱过程中产生的不合规格的棉券、杂乱的棉条和粗纱以及皮辊花等称为回花。它们与混合棉的性质基本相同,故可以本特回用。但因回花受重复打击多,易造成棉结,而且回花含短绒率较高,因此混用量一般小于5%。再用棉是指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可再用的落物,有开清棉的车肚花(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