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正式)概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什么是童话童话的定义童话是一种非写实的,以幻想精神为主要审美手段的文体。它是幻想性叙事文学,具备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利用魔法和宝物,运用神化、拟人、拟物、变形、夸张、怪诞、象征等手法去塑造超自然超现实的形象,具有异常和神奇的审美特征,故事性强,富于儿童情趣。童话与非幻想写实文章的区别童话不同于非幻想的写实的文章,它通过幻想塑造形象,不是直接地而是曲折地间接地表现生活,反映生活,创造出虚构的幻想世界。童话通过幻想,可以克服其它叙事写实文学作品无法克服的时间上的困难,把各个不同的时间联在一起,拥有无穷无尽的空间和时间。例如,安徒生童话《幸运的套鞋》,其中心情节就是凡穿上幸运的套鞋的人就可以到他最喜欢的地方和年代中去,他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一切愿望,都能得到满足。童话也能反映现实,如张天翼的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尽管情节荒诞离奇,但仍然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面貌,映照出客观现实的图景。童话与神话、民间传说的区别童话起源于民间文学,由神话和传说演变而来。所以它与同样是幻想性文学的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形式非常接近。这里讲叙他们的区别,以加深对童话的理解。第一:表现对象的不同神话的表现对象是神的故事;民间传说表现的是英雄非凡人物的故事;童话的表现对象主要是普通人的故事,如《安徒生童话》中的《皇帝的新装》、《豌豆上的公主》、《丑小鸭》。第二点:作用和意义不同神话的作用在于解说与说明,它反映的是人对自然现象的原始性理解,是一种非科学、非客观的解说和说明。民间传说的作用在于歌颂与崇拜,它一般具有相当的历史事实作为根据,再加以浪漫的想象、补充、刻画使之典型化。童话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文学精神的作用、文学熏陶的作用、文学审美的作用。童话的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它能够充分地顺应与满足儿童的幻想与想象的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它充分地满足和赞扬了儿童的幻想精神、创新精神。第三点:艺术直觉性的不同神话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在现在看来,神话虽然是不科学的,但在原始祖先们看来,那并不是荒诞的,而是真实地相信那就是真的。当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以后,人民就不会再去相信和敬畏神话当中的解说与说明,也不会去相信神话当中的神了。从从神话的创作这个意义上来说,神话的艺术生命是最短的。民间传说是一种自觉的艺术加工,它实际上是一种浪漫的艺术手法。民间传说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与揭示了某种社会生活的真实性,或者表现了某种时代精神,因此它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在现代文学当中也有民间文学的创作。童话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非常自觉的艺术加工。因为童话是成年作家有意识地创作给小朋友看的一种艺术作品,因此无论是它艺术方式的幻想性,还是它从形式到内容、从人物到故事情节、从环境到细节实质等等,都体现了作家自觉的艺术加工的特征。童话的艺术特色幻想是童话最基本的艺术特色童话创作离不开艺术幻想,没有艺术幻想也就没有童话。童话的艺术幻想是非写实的,是创造性的想象。它不同于写实性文学中的艺术想象重客体,也不同于一般生活中的再造性想象。想象想象是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在人脑原来已经感知的事物的基础上,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分解和加工,再经过重新组合和联想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想象具有虚构性,但必须以事实为基础。想象可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别人已有的对表象的描述在脑海中重现自己并未感知过的想象;创造想象是指根据自己感知的事物创造出新的表象。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艺术幻想不重客体,而注重主观表现,作品中艺术形象呈现出来的形态与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差距。正如王尔德所记:“在她眼中,大自然没有法则,也并非千篇一律。她可以任意创造奇迹。她召唤海中的魔鬼,魔鬼便从海底出现。她能命令杏树在冬天开花,也能让雪花飘洒在成熟的玉米田里。她的一句话就可以使冰霜用银色的长指封住六月炽热的嘴唇,也可以让长着翅膀的狮子从吕底亚山的深谷中爬出。当她穿过森林时,森林女神从树丛中窥视;当她走近灰色的农牧神时,它们对她露出奇怪的笑容。鹰面神崇拜她,半人半马的怪物在她身边奔驰。”童话的艺术幻想主要通过拟人、夸张、象征、变异等艺术手法得以表现,幼儿童话也不例外。一、超现实性超现实即非现实、颠覆现实、改变现实、虚拟现实、重建现实。台湾有位诗人说道:“童话是可圈可点的胡说八道,实情实理的荒诞无稽。”现实是一个有规律可寻的真实客观的世界,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轮换更迭周而复始,日出日落白天黑夜的循环,死亡不可复生等。但在童话中,只要需要,一切都可以改变,可以不顾现实的客观性。超现实性的依据超现实性的依据在于童话的接受对象即少年儿童的思维特征。儿童的思维是自我为中心的,即是按照“人造论”的原则。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去看待周围的一切,认为万物都可以按照他们的观念而改变。于是他们按照自己的象征性游戏规则创造出一个童话世界。这种超现实性极大地增强了童话的虚幻性。超现实性表现一童话的超现实性突出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时空限制的解体。人可以自行穿越时空隧道。如《大小刘阿财》:28岁的刘阿财出门坐上了一辆“回忆车”。首先他回到了10岁童年的家里,见到了不好好读书的10岁的刘阿财。28岁的刘阿财以自己在一个小工厂里当工人的困窘状况教育10岁的刘阿财要好好念书;接着28岁和10岁的刘阿财一起坐上“憧憬飞机”到了未来,即59岁刘阿财生活的年代。一下飞机,他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刘阿财”们:有作家,有记者,有教授,还有医生、电影明星,甚至还有乞丐等等。最后大小刘阿财都认识到:未来是他们自己创造的,他们现在付出怎样的努力,将来便会成为什么样的“刘阿财”。再如安徒生的《幸运的套鞋》,谁穿上套鞋谁就能到他想到的时间里去。这种超时空的童话都有一个中介,如“回忆车”、“憧憬飞机”、套鞋等。超现实性表现二二是一切的一切都是人,即在拟人体童话中自然之物也人性化了。在童话里,动物如猫狗,植物如花草树木都像人一样地说话、行动和思维。同样,这是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原始性的,把万物人化是他们的特征。超现实性表现三三是生死难题的化解。在成人文学里永远难以解开的生死之谜,在童话里往往迎刃而解。如《小红帽》里,小红帽被大灰狼吃了,但一下子又从大灰狼的肚子里钻出来了。再如人与物的转换,人可以变成物,物又可以变成人,在童话里一样很容易。二、夸张性夸张是突出所描写对象的本质特征,对所描写对象做必要的夸大和缩小,增强表达效果。夸张可以创造浓烈的幻想氛围,使作品产生新奇感和幽默感,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事物和概念。夸张有人物夸张,有行为夸张,有形象夸张,有语言夸张,有性格夸张等等。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颇为常见,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等,但童话的夸张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从人物形象到性格的全面的、极度的、强烈的夸张。幼儿童话特别具有强烈的夸张性。如安徒生童话《豌豆上的公主》:一个王子决定娶一个真正的公主,但谁才是真正的公主呢?一天一个浑身淋得湿漉漉的姑娘跑进皇宫说她是一个真正的公主。为了验证她,皇后叫人铺了一张床,在床上放一粒豌豆,再在豌豆上放十二床棉被,让那位姑娘睡在上面。第二天,他们问她睡得好不好,姑娘说睡得一点不好,铺下有什么东西塥着她,难受死了。由此他们判断她是一个真正的公主:谁有那么嫩的皮肤,能感觉出十二床棉被下的豌豆呢?最有审美创造意义的是性格的夸张,如《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自欺欺人、专横独断的愚蠢的性格即是一例。总之,童话的夸张能营造出一种浓烈的幻想氛围,突出所描绘形象和环境的主要特征,同时也使作品产生新奇感和幽默感。加强对人物的印象与认识,让人忍俊不禁。三、逻辑性逻辑是指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性。虽然童话已打破了现实生活的客观规律,但童话创作仍必须遵循一定的童话逻辑。童话的逻辑主要包括:一、幻想逻辑。即幻想与现实结合的原则(幻想的典型化原则、幻想的灵感原则)。也是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原则。二、物性与人性相统一的原则。如果违反童话的逻辑,创作出来的童话就失去艺术的真实。所谓幻想逻辑,即童话幻想情节的展开应遵循某种事理发展的逻辑推理,通过假定的方式使幻想的人物与故事获得合理解释。所谓遵循物性、人物统一逻辑,即童话中的拟人化形象(动植物等)被赋予人类的思想行为时,应同时符合其原本角色身份的物性。如叶圣陶的《稻草人》写的是稻草人在稻田里一个晚上所看到的悲惨的事。稻草人像人一样会思考,这是他的人性;但稻草人是稻草做的,他不会说话不会动,这是他的物性。这个人性与物性高度统一的稻草人象征着20年代的知识分子,想救国却心有余力不足的状况。依据童话逻辑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可将童话逻辑分为显性与隐性逻辑两类:显性逻辑即表层逻辑——是指童话幻想情节中被强调、被突出的客观生活(事物)的某一规律性,主要表现为某个情节或特征。如小人鱼用舌头换取魔药,就可把自己的鱼尾变成人腿,尾--魔药--人腿就构成了童话的显性逻辑,这正是童话表层所要着力演绎的故事情节。隐性逻辑即深层逻辑——是指作为童话幻想基础的潜在客观生活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事件的一系列演进或人物内涵。如安徒生《海的女儿》中小人鱼对深情无怨无悔的追求所反映的我们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歌颂。四、变异性童话的变异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变形方法二是淡化处理变形手法的运用:即运用幻想把人形变成其它各种事物,或者使人体的某一部分变形,前者称为全部变形,后者称为部分变形。魔法变形童话中的变形一般在四种情况下产生:(1)魔法变形。例如,格林童话中的青蛙王子因为中了魔法而由王子变成了青蛙;六只天鹅就是六个中了魔法的王子的变形。异化变形(2)因吞吃了异物或经历了某种过程(如洗了一个澡等)而变形。例如豪夫童话《矮子鼻儿》中的小雅各因为吃了巫婆做的香羹就变成了一只松鼠。自己变形(3)神、鬼、妖、巫都可以将自己变成任何形状,例如美国鲍姆《绿野仙踪》中翡翠城的奥茨是一个魔术家,能够随心所欲地变成什么样子,他是一个秃了头、皱了脸的、又矮小又老丑的人,有时变成一个大头,有时变成一个美丽的妇人,有时变成一只怪兽。变形互换(4)变形互换,双方在战斗时不断变换形体。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二郎神交手时变作麻雀,二郎神就变成雀鹰;后来孙悟空又变成一座土地庙儿,尾巴变成旗竿立在后面,被二郎神识破。这是整体变形法。科洛迪的童话《木偶奇遇记》中,皮诺乔说了谎话鼻子就变长,则用的是部分变形法。淡化处理童话的变异性还表现在童话中,作家为了使童适合儿童,而有意地对诸如暴力问题、死亡问题等作淡化处理。淡化处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死亡的淡化处理如上面提到的格林童话《小红帽》。又如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将“死亡”淡化。其前半部分运用实写去描述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饥寒交迫的悲惨处境,后半部分则以幻想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小女孩内心的渴望与幸福。安徒生给死于贫困、饥饿的小女孩安排了一个心理上的美满的归宿,既寄托着作者对贫苦孩子的深切同情,又表现出作者所信奉的博爱、平等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二是对暴力的淡化处理。如叶君建翻译的挪威作家艾格拉的《豆蔻中的居民与强盗》。写的是一个小镇上的三个强盗不讲卫生好吃懒做。作者没有把大盗贼写得凶神恶煞,而是将故事游戏化了,因此作品没有一点成人文学作品中那种暴力的恐怖,而是显得轻松活泼,饶有情味。三是对刑罚与报复的淡化处理。如张天翼的《大林与小林》,里面写的刑罚就是把人捆在椅子上搔一个小时的脚板。再如印度民间故事《乌龟的故事》:天上的皇帝邀请百鸟上天赴宴,乌龟知道了苦苦哀求鸟儿们带它去,鸟儿们想法把乌龟带上去了。但乌龟上天以后忘恩负义,为了报复它,鸟儿们就让它从天上摔了下去,从此乌龟的背壳便龟裂了。淡化处理的根本原因是为了适应儿童的阅读心理,使孩子易于接受。孩子的心理是纯洁的,他们应该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现实中残暴的血淋淋的东西不宜过早的灌输给他们。五、象征性象征是童话的表现手法之一。所谓象征,即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童话的象征性有两种:一是整个童话具有象征意义。如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就象征着不劳而获的思想。再如叶圣陶的“稻草人”象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