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的潮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史论要点要点1在晚清思想界“万马齐喑”的局面下,林则徐、魏源等人冲破思想藩篱,提出被称为“新思想”的主张,新思想“新”在何处?这些“新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1)“新”的体现①冲破传统“闭关锁国”禁锢,“开眼看世界”。②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主张“师夷长技”。③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首开“向西方学习”之风气。(2)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要点2“中体西用”的内涵及其实质是什么?提示:(1)内涵:所谓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所谓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强调把中国的纲常礼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器装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实行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朝统治。(2)实质: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要点3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提示:有一定道理。二者有继承关系,但也有明显区别。洋务派继承并实践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但是,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徐图自强,即“师夷长技以自强”。要点4运用多种史学范式认识“中体西用”的影响。提示:(1)从阶级斗争史(革命史)范式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范式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从整体史范式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文明史范式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要点5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是什么?提示:(1)特点①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②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③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2)成因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②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结合”。为何康有为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要点6:(1)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是顽固势力十分强大。(把孔子描述成“托古改制”的人,想以此来减少变法阻力。)(2)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自身局限性。(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中学为体”与维新思想的本质区别?要点7“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船坚炮利、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甚至是去维护旧的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而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和主权说,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核心都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试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①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②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同:(目的)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义的道路②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③挽救民族危机异:(方式、政体)要点8小试身手1.判断:维新派和洋务派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是“殊途同归”。()提示:×维新派洋务派内容西方政治制度西方先进技术目的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维护封建制度2.(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Ⅰ,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B从材料信息看,相当多的举人反对梁启超等“废八股取士之制”的建议,这说明科举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梁启超等人建议“废八股取士之制”,并不是要废除科举取士制度,A项表述本身错误;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与题干中“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3.《海国图志》中记载:“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答案D材料表明《海国图志》看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性,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4.有人评价它: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它”是 ()A.托古改制B.中体西用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 答案B托古改制中“头脑”已经是西方思想,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器物,指导思想还是传统思想,故B项正确;三民主义从内容到形式均属于西方,故C项错误;“民主科学”的内容和形式均来自西方,故D项错误。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5.“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C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表明其主张改革政治制度,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只是在技术层面上学习西方,故A、B两项错误;“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表明其反封建不彻底,与革命派的暴力手段不吻合,故D项错误;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判断其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故C项正确。栏目链接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及评价课堂导学材料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续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吾党预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从速设立一大印刷机关,诚不可谓非急务矣。果能成事,其利如左:凡关于宣传吾党之宗旨、主义者,如书籍、杂志等类,可自由印刷,免受他人制肘。——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栏目链接问题1:孙中山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原因的理解。提示1:根本原因:出版界人士的提倡。不同意。原因: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给国人带来希望,帝制复辟和军阀混战使人们希望破灭,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彻底改变旧思想,引进民主与科学。问题2: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者们的政治理想是否相同,为什么?你如何评价孙中山的认识?提示2:不同。孙中山只是想通过办印刷业促进革命思想的传播,进而实现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而新文化运动者们在十月革命后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评价:孙中山从新文化运动中吸取经验用于坚持自己的革命理想,精神值得肯定;但他没有看到新文化运动的实质。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15日)材料二蔡元培为《中国新文学大系》撰写总序,曾提及:“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这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栏目链接材料三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材料四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毛泽东(1945年4月)栏目链接问题1:材料一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什么特点?提示1: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问题2: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哪一特点?提示2:存在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问题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提示3: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问题4:材料四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哪一特点?提示4: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栏目链接►课堂归纳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条件。(1)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这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政治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中国仍然处在封建军阀统治下,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另一方面,窃国大盗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栏目链接(3)思想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前对封建思想的批判不彻底。袁世凯上台后,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尤其是1916年,康有为等上书北洋军阀政府,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并列入宪法,引起激烈的争论。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这种“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同时,随着新式学堂的增多和留学风气的盛行,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这些都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栏目链接2.新文化运动“新”的表现。(1)“新”领导: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后期是无产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2)“新”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5)“新”成果:前期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宣传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要点1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提示:(1)由于儒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在中国社会有重大的影响。(2)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非常顽固。(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了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尊孔变本加厉。因此要反封建,在思想领域就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推翻封建统治者的精神支柱。要点2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孔子和儒学的不同态度及原因。提示:(1)态度①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②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2)原因①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②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