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基本方法西华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授课教师:沈小强第一讲绪论•1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主要任务是什么?•系统的理论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学习•2什么是科学研究?判断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的标准是什么?•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类型•4本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一什么是科学研究•(一)什么是研究•1从汉语构词的角度来看,“研究”中的“研”字,即开石也,有“探求、考察”之意;“究”本意是指源流的尽头,引申为事物的本质,现象的根源。故“研究”就是指探究事物的本质、问题的根源的思维和实践活动。•2从英语构词的角度来看,“reseach”中re有“反复”之意;seach有“寻求”之意,reseach就是反复寻求,反复寻求什么呢?反复寻求事物的本质,反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说通俗一点,研究就是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思维活动。自从人类意识到自身与身外的世界的存在以后,就试图去认识和理解自身与身外的世界。•4人类认识和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方式的演进:•最初是神话,•第二阶段是形而上的方式(思辨)•第三阶段是采用科学研究的方式5研究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研究”是与问题息息相关的。因为疑惑是人类寻求答案的原动力。这一问题一般应该是新的问题,没有现成答案。•(2)研究者要发挥这种原动力,就必须运用一套有系统的方法和步骤。一是观察所收集的相关材料;二是从该材料的结构猜测其现象;三是大胆构思一些假设性的规律来解释这个现象;四是小心求证,在求证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反例”或“反证”,则必须修正其假设的规律,以符合实际现象。•(3)研究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求解决问题答案的过程。•(二)什么是科学研究•1科学研究就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的科学的方法,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自然或社会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2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1)以事实为根据,以观察为手段•(2)具有可重复性•(3)具有可积累性•(4)理论的可修正性或可证伪性(三)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科学研究,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这么几种观念:•1认为教育研究就是写写文章,用来评职称用的。•2认为教育研究就是搞搞实验,为学校贴金用的。•3认为教育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并没什么必然联系。•确实,在我们生活中,有些所谓的教育研究,正如上述的情况一样,对我们的教育实际并不产生多大影响。但这样的教育研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研究。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标准•我们先来寻求一个问题的答案:苹果里面有什么?•如果你的答案是有核、果肉、糖份等,就不是研究。•1研究的标准一:研究不是让你告诉人们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和道理,而是让你努力找到一个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甚至除了你之外,没有人知道的一个新的事实,一个新的发现。•如果你的回答是:也许苹果里面有条虫。这也不是研究,除非你能证明任何一个苹果里必然有条虫。•2研究的标准二:你的研究有没用找到蕴藏在偶然现象背后的必然规律。如果能够找到,就是研究。•如果你的回答是:苹果里面有某维生素(以前没人发现过)。你是怎么发现的,靠经验是发现不了的。靠科学的研究方法。•3研究的标准三:研究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故,真正的教育研究必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得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新的认识成果的认识活动。研究成果对改变教育观念、增进教育活动的功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等都有积极作用。三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一)实证方法•1所谓实证方法,就是具有假说,并基于事实对假说进行科学验证的方法。•2这种研究方法的创始人是西方社会学鼻祖奥古斯特·孔德。•3这类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访谈法等。•(二)人类学方法•119世纪法国的学者狄尔泰在其《人文科学导论》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该方法的哲学基础是诠释学,他认为“自然需要说明(解释),而人需要理解”。所谓诠释或理解的含义就是通过同情或移情的手段将研究对象陌生的生活世界的意义转移到我们熟悉的世界里来。•2该方法分为三个步骤(1)研究者亲身体验;(2)以创造性的方式对体验进行表达;(3)对自己的体验与表达进行反思。•3该研究方法包括叙述研究、田野工作、深度访谈、生活史研究等。(三)思辨研究(哲学的方法)•1思辨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哲学的方法。一般认为,哲学方法就是由基于理性的命题,在尽可能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理得出一系列关于人类和自然界本质的观点和主张。•2该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是:首先提出一个命题,然后运用与此命题相关的一系列系列化的概念,经过逻辑推理得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3哲学探究的目的是提出观点和主张,而不是以客观地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为目的;而且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系列化的概念主要是基于前人权威定义、历史经验或前人的研究结果,而不是完全从事实出发。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式•(一)主要内容•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1)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2)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3)怎样选题和进行研究设计•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介绍•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人类学研究方法•3研究论文的写作•(二)学习方式•理论与实际结合•讲授与自学结合•课后思考题•1请写出几句可以证伪的陈述句。•2找三篇教育研究论文来学习,这三篇论文分别是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人类学研究方法和思辩的研究方法做的研究。•3就“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设计几个研究课题,并分别用实证方式、人类学方式和思辨方式研究。第二讲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过程的总体框架•项目(实际问题)•↓•提出“研究问题”(假说)•↗↖↘•得出理论或结论文献综述•↖↙•分析数据资料←收集数据资料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仅解释现象,还要尽可能地联系实践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教育实践(问题)检验科学研究流程图提出建议或对策↘↑↙第一节选择研究课题•一什么是选题•选择课题就是选择要研究的对象,选择要研究的问题。•提出问题是选择问题的第一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有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二、发现和提出教育问题的一般方法:选择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教学实际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学实践中发现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前人的教育教学研究其它科学的启示问题课题对公认的原则规范进行怀疑通过对某已知理论进行批判性反思二选择问题的原则•(一)兴趣性原则•你所选择的课堂应该是你的个人兴趣所在。•(二)价值性原则•有理论价值或有实践价值(方向性、针对性、普遍性)•(三)创新性原则•问题是新的,或方法是新的,或是结论是新的•(四)可能性原则•主观条件(知识、能力、专业特长)和客观条件•课题的难易程度对于研究生来说,好的教育研究课题的特征•1课题研究能够有助于数据积累。以利于今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2课题满足社会需求•3课题切合自己研究的长远规划•4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5课题应该有一定的参考文献•6有创新的可能•下列课题是否值得研究•19至12岁具有不同攻击程度的儿童择友特点调查研究。•2大学校园中本科生不文明行为的研究•3论幼儿绘画教学对想象力的培养•4大陆、台湾、香港中小学教师幸福感调查研究•5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就业的关系研究三研究问题的提出•(一)研究领域与研究问题的区别•研究领域是所研究问题所涉及的范围,而研究问题是你要寻求答案的具体疑问。如:中小学管理问题;中学校长的学科背景会影响其管理理念吗?•(二)研究问题与实际问题的区别•实际问题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而要解决这种困难往往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努力。研究的问题是科学问题,科学研究是回答一个科学问题,而不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当前某校中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调查(二)研究问题的具体化•1课题具体化就是对初定的课题进行分解细化。•2当研究者所研究的课题牵涉到的变量较多,无法把握,就可以将课题细化为变量小的问题。•3菜单法是我们常用的课题细化的方法。菜单细化法是从一个总研究方向出发,不断地分解具体的因素,从而使研究问题具体化,可操作化。•年龄•性别•性格•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练习次数学习策略练习时间•学习兴趣练习形式•学生学习效果→教师练习内容•教学风格练习情境•教材练习方式•练习方法→练习难度•学习环境课内练习•同伴课外练习•班风•家庭状况•具体化后的课题:练习方式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4多维配对法:对一个问题中牵涉到的两个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分别进行细化,将细化后的子变量相互配对,得到更细的研究问题。如有效教学的研究中,教师因素(自变量)与学生的学习(因变量)是两个变量,教师因素可以细分:性别、年龄、学历、性格、教学能力水平、交往方式等;学生的学习可以细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多维配对确定研究课题:教师性别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师生交往对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研究等。•问题细化到何种程度适合呢?第二节形成研究假设•一研究假设的提出•1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有待验证的暂时性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关系的设想。•2假设提出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归纳假设(从个别到一般)和演绎假设(从一般到个别)。二假设表述的方式•1条件式:假设两个变量有条件关系,即如果甲成立,则乙也成立。如:如果教师采用语言强化的方式来教学,那么学生的课堂行为就会改变。•2差异式:假设两个变量之间在程度上存在差异关系,即可假设甲=乙,也可假设甲≠乙,还可以假设甲>乙或甲<乙等。如(1)民主式管理的效果等于专制式管理;(2)民主式管理的效果不等于专制式管理;(3)民主式管理的效果优于专制式管理;(4)民主式管理的效果劣于专制式管理•3函数式:假设两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且用数学形式表达。如男同学的侵犯性行为是女同学侵犯性行为的两倍。三研究假设的特征•1一个研究假设只能涉及两个变量•研究假设必须提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涉及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将变量一一对应地分成几组假设。如要研究教师的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这里涉及三个变量:文化程度、教学经验、学业成绩;我们不能将这一研究的假设设定为,教师的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而应该分别设定为(1)教师的文化程度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2)教师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2研究假设要设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相关性关系等,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呈正相关;•3研究假设要用陈述句形式简洁描述两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假设:聪明的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好•4假设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可以检验的。假设可以验证的条件式,假设中的主要变量可以数量化或能以可操作的形式来重新表述。•如:中学阶段,教师的文化水平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学生的学习动机与遗传相关•课后练习:•1提出一个研究课题。•2就这样课题提出研究假设。第三节确定研究变量•研究者在提出研究课题和研究假设之后,大致的研究目的、范围以及重点内容就基本确定了。为了合理地进行研究设计,便于实证资料的收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所要研究的主要变量,以及有关变量的性质、形式、数量、操作方式和控制方法。在这一环节中,自变量的确定和操纵与因变量测量指标的选择是研究设计的基本要求,而无关变量的控制则是研究有无价值的基本保证。•一什么是研究变量•1什么是变量?•变量是在质或量上可以变化的概念或属性,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或因个体不同而有差异的因素。如:“性别”这个概念有“男”、“女”两个不同的取值,“性别”就是一个变量;还有如“教龄”“职称”等。•2什么是研究变量?•研究变量就是研究者感兴趣的,所要研究与测量的,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因素。如研究“中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与性别的关系”。这里的研究变量就是

1 / 1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