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考试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复习题一.题型选择题:1*30=30名词解释:2*10=20判断题:1*10=10简答题:5*4=20问答题:10*2=20二.名词解释1.医学模式:是关于医学的总体看法或概括认识,即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方法及行为方式。2.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且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等。3.次生环境: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下,原生环境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与信息的传递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如耕地、种植园、工业园、城市等。4.生物圈:是地球上有生命活动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具体为海平面以下约12km到海平面以上约10km的范围,包含了人类生存必要的基本物质条件。5.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性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即为生态平衡。6.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7.相加作用:是指几种污染物产生联合作用时的毒性为单项污染物毒性的总和。8.独立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污染物作用于机体,所引发的生物效应相互不干扰,其联合作用表现为化合物各自的毒性效应。9.协同作用:当两种污染物同时进入机体产生联合作用时,且其毒性作用的总效应远远超过两者之和。10.拮抗作用:一种污染物能使另一种污染物的毒性作用减弱,即混合的毒性作用低于两种污染物任何一种单独产生的毒性作用。11.营养:是指人体通过摄取各种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有益成分,以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的生物学过程。12.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也称食物热效应,是指因摄入食物引起的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13.必需氨基酸: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14.限制氨基酸:植物蛋白质中含量相对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15.推荐的营养素摄入量: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可以满足某一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16.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17.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18.气质:是情绪和行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各方面的动力性个性心理特征。19.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情绪、行为与态度的总称。20.绿色食品: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过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21.有机食品: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食品。22.食物中毒:是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23.职业人群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通过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评价其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及其危害程度,掌握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健康损害的征象,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防止职业性疾患的发生与发展。24.矽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25.医院获得性感染:是病人、医护人员或来访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简称院内感染或医源性感染。26.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疾病,指由于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使医源性疾病范畴。27.A型药物不良反应:由药物本身或/和其代谢物引起,是药物的固有作用增强和持续发展的结果。28.B型药物不良反应:即与药物固有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主要是人体的特异体质有关。29.首籍综合征:是指首次应用某些药物时所发生的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30.撤药综合征:是指突然停用某种药物后出现的症状反跳现象。31.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32.人工自动免疫:也称人工主动免疫,是将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纯化的抗原和类毒素制成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对相应传染病产生特异免疫抵抗力的方法。33.人工被动免疫:是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直接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抵抗某种传染病的能力的方法。三.简答、问答1.预防医学的特点:①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②突出预防为主观念,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③研究重点是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④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临床实践中,强调疾病的积极预防作用,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⑤研究方法上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2.何为三级预防?三级预防策略是根据健康决定因素、健康-疾病连续带、疾病自然史、全程生命健康观。结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达到预防保健目的。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者根本性预防。是针对病因,结合全球性预防战略和国家性预防策略,建立和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机制。第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是在疾病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之前所开展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第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是在疾病发生后对患者实施及时治疗、促进康复、防止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的工作。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环境都是由物质,人类与其周围的地理环境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物质的交换,是人与环境成为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2)人与环境的对立性另一方面,环境又根据自身的规律在不停的形成和转化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它的变化和发展,不因人类的有目的的活动而改变自己内在的规律性,因此人类与环境也存在着一种对立的关系。(表现在环境对人类的活动产物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是无限的)(3)可持续发展4.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1)理化特性2)剂量或强度3)作用时间4)多种污染物的联合作用5)个体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营养情况、遗传、生活习惯等)5,环境污染的防治策略1)制定并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2)加强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3)加强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采用先进的污染防制技术4)开展教育,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6.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和作用条件之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多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一般需接触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发病)3)具有群体发病特点,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4)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较好,发现越晚,疗效越差。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7.职业病的诊断原则在诊断上采取以当地防治机构为主、集体诊断为准的原则,并需了解患者的职业史、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危险评价、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8.行为因素的分类:人的行为可以分为健康行为、不良行为和疾病行为等。1.健康行为指任何与疾病预防,增进健康,维护健康及恢复健康相关的行为。客体上有利于个体与群体的健康。(1)基本健康行为(2)预警行为(3)保健行为2.不良行为指可能对健康导致损害或引起疾病的行为。大量研究表明,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不良行为主要包括吸毒,吸烟,酗酒,饮食不良,缺乏运动等3.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自身患病到疾病康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疾病行为可表现为患病行为,求医行为和遵医行为。4.冒险行为指让自己处于潜在患病、意外伤害或死亡危险处境的行为5.9.食物中毒的主要特点:1、发病潜伏期短,呈爆发性2、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基本人呢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炎症状为主3、发病与某种食物有关,患者有食用同样食物史,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食物的人群,不吃者不发病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播食物中毒按病原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霉变甘蔗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河豚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四类10.职业卫生服务的实施原则1、保护和预防的原则2、适应的原则3、健康促进的原则4、治疗与康复的原则5、全面的初级卫生保健原则11.药源性疾病的预防1、充分认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2、做到合理用药(1)选药要有明确的指征(2)要有目的的合理用药(3)根据药学与药动学规律,指定合理的用药方案(4)应用新药,需预先熟悉其药学与药动学规律,切忌盲目使用。3、加强药源性疾病的监督12.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1、经空气传播2、经水传播3、经食物传播4、接触传播5、经媒介截肢动物传播6、经土壤传播7、医源性传播8、围生期传播13.乙肝的预防与控制1、继续强化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提高适龄儿童乙肝疫苗覆盖率和首针及时接诊率2、控制HBV传播3、建立完善全国乙肝常规疫情监测系统,适时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人群乙肝感染状况监测4、依法加强准入和监管,规范临床抗病毒治疗。5、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乙肝防治意识。14.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1、第一级预防: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提出糖尿病防制建议:提高全民的健康防病教育、重视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及高血压人群的糖尿病预防。2、第二级预防:主要目标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异常者,尤其是无症状的个体,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改变疾病的过程。3、第三级预防:主要目标是改善症状,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恶化,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