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年度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報告人:趙魯平機械與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學程報告大綱壹、摘要貮、前言沿革、成立宗旨與學程特色參、自我評鑑之結果項目一: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項目二: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項目三: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項目四:研究與專業表現項目五:畢業生表現肆、總結壹、摘要本評鑑報告書係依據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97年度所訂定之機械與航太工程學門評鑑內容與標準Ⅰ、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Ⅱ、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Ⅲ、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Ⅳ、研究與專業表現V、畢業生表現4貳、前言沿革2002年成立『機械與航空工程研究所博士班』2008年正名『機械與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學程』2004年增設『計算數學領域』5設立宗旨回應產業的需求,培育優秀機械及航空的高級研究人才。契合新世代工業發展的前瞻科技,厚植國內工程研發能量。協助地區產業發揮地域特色、提昇台灣在未來國際競爭優勢。6修業規定•博士生應修滿三十學分以上(可修讀本學程或校內其他系所開授之碩士班曁碩士班以上之相關課程,但其中應含本學程課程至少十二學分)•逕修讀博士研究生至少應修習含博士班課程十八學分在內之四十學分(可修讀本學程或校內其他系所開授之碩士班曁碩士班以上之相關課程,但其中應含本學程課程至少十五學分)•入學後第一學年內選定指導教授,並繳交「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認定書」。若有更換指導教授之需要,必須經援指導教授及新指導教授的書面同意,並重新繳交「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認定書」•博士生通過資格考核並修畢應修科目學分後,需提出博士論文計畫書,經指導教授同意後申請論文計畫書審查,審查方式以口試為之,由五至九位學者專家組成,校外專家不得少於三分之一•在學期間儲修課、參加資格考試、通過論文計畫書外,還需發表2篇SCI期刊與至少1次出席發表國際研討會論文;英文能力要求托福電腦測試173分,或多益測試650分,或英文課程4學分7學程特色(1)全國相關領域中唯一跨機械、航空、及應用數學三個領域之博士班(2)結合跨院系優質師資與資源設備,致力培育兼具數理與工程研發菁英(3)提供碩士生修讀博士學位管道,培育出具專業的數理、機械、與航空工程高級研究人才與師資(4)提供大中部地區從業人員,在職進修博士學位,以協助具地域特色產業升級與轉型,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8•項目一: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教育目標教育目標1.倫理與責任:學生具備專業倫理、社會責任感,並能有團隊精神及有效溝通;使學生能以他們的忠誠、勤奮、誠實、篤信的個人特質與專業知識讓同儕與主管認同。2.宏觀與永續:具有國際觀及終身學習的精神;追求更深層知識並具備創新與終身學習之精神。3.理論與實務:教導學生具有基本的數理知識,同時經由學習數理的過程中,提高其發掘、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能善用科學原理、現代技術及工具進行設計與實驗,以解決專業的機械與航空工程問題。4.應用與創新:能廣泛應用所學之原理及技術,以解決工程問題並具備評估其影響之能力。5.研究與發展:教導學生如何培養具獨立思考及創造嘗試的能力。10核心能力(教學成效)1.應用基礎科學以系統化思維發掘、研判、診斷工程問題,並具策劃及執行專題研究與解決方案之能力。2.具有獨立研究、蒐集資料、規範問題加以分析驗證獲得結論,並有研發創新與撰寫專業論文之能力。3.使用數學暨工程領域相關分析、設計軟體、詮釋數據,以獨立解決問題之能力。4.跨領域有效溝通、清晰表達、領導管理、團隊合作分工及協調整合之能力。5.具備數理與工程專業領域自我學習、創新思考及持續發展之能力。6.具備掌握國際機械與航太發展趨勢及技術接軌之能力。7.理解專業倫理及社會責任。11與校教育目標關聯性逢甲大學教育目標一二三學程教育目標(1)(2)(3)(4)(5)一.欣賞人類共通的人文價值,尊重道德與文化傳統並能予以實踐。二.重視知識,主動求知,具有創新、整合、多元、國際之專業能力及合作精神,追求卓越及終身學習。三.開放的心胸及批判思考能力,具備責任感、誠實及勇氣,並有服務社會的熱情與能力。FCU機械與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學程12與院教育目標關聯性工學院教育目標1234學程教育目標(1)(2)(3)(4)(5)1.學生具備專業理論基礎與邏輯思維,並具研發與創新能力。2.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規劃、設計、執行及領導能力,並具備終身學習的精神與國際競爭力。3.學生兼備人文與科技知能的素養。4.學生具備專業倫理、社會責任心、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的能力。13機航博士學位學程教育目標與教育核心能力關聯性(A)應用基礎科學以系統化思維發掘、研判、診斷工程問題,並具策劃及執行專題研究與解決方案之能力(B)具有獨立研究、蒐集資料、規範問題加以分析驗證獲得結論,並有研發創新與撰寫專業論文之能力(C)使用數學暨工程領域相關分析、設計軟體、詮釋數據,以獨立解決問題之能力(D)跨領域有效溝通、清晰表達、領導管理、團隊合作分工及協調整合之能力(E)具備數理與工程專業領域自我學習、創新思考及持續發展之能力(F)具備掌握國際機械與航太發展趨勢及技術接軌之能力(G)理解專業倫理及社會責任核心能力教育目標ABCDEFG倫理與責任:學生具備專業倫理、社會責任感,並能有團隊精神及有效溝通。◎◎◎理論與實務:教導學生具有基本的數理知識,同時經由學習數理的過程中,提高其發掘、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並能善用科學原理、現代技術及工具進行設計與實驗,以解決專業的機械與航空工程問題。◎◎◎◎◎應用與創新:學生能廣泛應用所學之原理及技術,以解決工程問題並具備評估其影響之能力。◎◎◎◎◎◎研究與發展:教導學生如何培養具獨立思考及創造嘗試的能力。◎◎◎◎◎宏觀與永續:學生具有國際觀及終身學習的精神。◎◎◎14教育目標充分反映於教學與學習活動1.跨領域課程結構,含括機電系所、航太系所、應數系所的課程設計,課程規劃兼顧學術研究及實務發展。2.辦學特色反映教學目標,有嚴謹的雙迴圈課程設計與改善制度。3.跨領域學習及合作平台,強化學術研發能量及問題分析及評估能力,合乎時代及社會趨勢。4.因應社會環境變遷,多元化學生學習與關懷式輔導教學。5.學術研討會、實務專家講座、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國際接軌。6.著重學術研究與外文溝通能力。15學程自我評鑑機制及運作評鑑工作小組召集人(學程主任)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學程事務會議改善意見自我評鑑委員會議學程諮詢委員諮詢會議諮詢意見改善機制自我評鑑委員—外評委員課程設計及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研究與專業表現畢業生表現自評報告16學程教學持續改善機制課程教學大綱授課目標授課方式(教師制定)教學活動內部迴圈學術演講、研討會國內外大學學術交流授課內容課程改進會議教師課程自我檢視表學生回饋意見授課蒐集相關資料外部迴圈教育目標校教育目標院教育目標學程教育目標教學成效核心能力基本專業能力課程規劃修訂職涯進路圖修訂課程配當表修訂理由及說明持續改進會議課程回饋資訊外部資訊校外諮詢委員畢業生問卷調查17外部迴圈校外諮詢委員會楊錦成博士光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重德博士輔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監曾培元博士中正理工學院航空系教授苗君易博士成功大學技轉育成中心主任楊敏生博士中原大學應數系教授學生代表18內部迴圈-學生學習指導教授、學習導師生師座談會專題討論網路教室授課意見調查學生參與學程事務會議(學生代表一人)19內部迴圈-會議組織學程事務會議(每學期至少二次)課程委員會議(每學期至少一次)教師評審委員會(聘任講座教授暨校外兼任教師)招生委員會教授會議評鑑工作會議20所務會議及各委員會運作機制校務發展院務會議學程事務會議(含學生代表)教育目標外部諮詢委員教評委員會課程委員會(校內委員、學生代表)各系所建議、師生意見兼任教師之聘任、續聘等事項講座教授、客座教授之聘任、續聘其他有關教師評審重要事項研議相關之課程及大綱規劃博士班畢修級選修科目之開設、廷開及其學分研議其他有關課程之事項21•項目二:•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22教育目標、課程設計與自我改善機制23課程設計•課程設計理念–透過跨院系三學系專業領域的理論與實務知識,使學生成為具備工程分析、研判能力與診斷機械與航空工程問題的專業人才•課程規劃–(一)共同必修:專題研究(一)、專題研究(二)–(二)共同選修:專題討論(三)、專題討論(四)–(三)基礎核心課程:分五大領域,共十五門選修課程,亦為資格考選考科目(任選兩科),由本學程師資提供,或外系所支援–(四)專業進階課程:選修課程,由本學程師資提供,或外系所支援–畢業最低學分:30學分24課程配置校務發展產業需求優質教育人才培育研究開發重點研究課程配置:專題研究、專題討論、專業選修固力領域有限元素法資格考科目彈性力學塑性力學黏性流體力學對流熱質傳學微尺度熱流學高等鑄造學高等銲接學金屬高溫性質數位控制最佳控制類神經網路高等數值分析統計推論高等偏微分方程熱流領域製造領域控制領域數學領域25課綱上網100%(例證:結構最佳化設計)課程編碼AERO602學分3課程名稱結構最佳化設計OPTIMALSTRUCTURALDESIGN課程描述本課程乃以介紹最佳化技術和工程結構最佳化應用為主軸的研究所課程。首先介紹最佳化問題之架構,分別說明目標函數、設計變數及限制條件等,以及如何建立最佳化設計的數學模型等基本問題與系統的簡介最佳化設計的方法。接下來將介紹各種現有最佳化求解方法,含解析法及數值法,其中數值法包含Mathematicalprogramming,Evolutionarystrategy等。課程的目的乃讓學生了解數值最佳化原理及結構最佳化設計之應用,內容涵蓋基本概念、最佳化方法、無限制/限制函數的最佳化問題、近似技巧、敏感性分析、單目標函數及多目標函數最佳化問題。Thisisagraduatecourseonoptimalstructuraldesignandtheoryforengineeringapplications.Thecourseaimsatprovidingthestudentwithafirstexposuretoarationalintegrationoftraditionaldesignmethodologieswithconceptsandtechniquesofmodernoptimizationtheoryandpracticeforconstrained/unconstrained,single-objective/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problems.Inaddition,variousdesignsensitivityanalysistechniquesarealsoincluded.Furthermore,existingengineeringapplicationsusingdesignoptimizationtechniquesarealsoaddressed.Inprinciple,thestudentlearnstocreateappropriatemathematicaloptimizationmodelsforstructuraldesignproblems,andtouseanalyticalandcomputationaltechniquestosolvethem.26課程目標與學系基本/核心能力相關性能力層次(選填):1.知識、2.理解、3.應用、4.分析、5.綜合、6.評鑑中文英文相關性(能力層次)熟悉古典及現代最佳化技術Togetfamiliarwithclassicalandmodernoptimizationtechniques熟悉有結構最佳化設計之基本原理及求解流程Tounderstandthemodelingprocedureandbasictheoreticalfoundationsbehindstructuraloptimization能應用最佳化方法及模型進行基本工程結構問題之設計Tobeabletoundertakeoptimal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