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一、可持续的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这一术语其本身也已承担了一个非常广泛的使用。它被使用在任何能成为人类可关心,操控和建造对象的相关范围或区域,即使这个对象是间断的,转瞬即逝的抑或是精神层面上的。虽然讨论常被限制在针对物质层面场地的应用范畴中,但“风景园林”术语自身则是包罗万象的。《欧洲风景园林公约》定义的风景(landscape)是“一处人们感知中由自然和/或人类因素作用和相互作用结果为特征的场所”——换而言之,万物皆景。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关于可持续性和风景园林这一说法也许确实无误,但参与到关于精确地定义风景园林与可持续性的争执,或是去进一步发展并且试图将一方纳入另一方包罗万象的术语的尝试,却似乎是一次徒劳的奔波。另一方面,这却在基础程度上为二者提供了一种颇具成效的回顾视角,并且引发了什么是他们彼此间必须为对方提供的考虑。可持续性的基本问题是人类消耗的无限增长在结构上是不可能的,鉴于地球有一个有限的承载能力,他是建立在健康的地志、气候与生物(包括人类)连锁系统上。这个问题需要关于在人与人之间(如何通过时间和空间将地球的承载力分配给人们)和物种与物种之间(如何对人类与其它物种利益进行平衡斟酌)的公平探讨。这类关于公平的讨论决定结果(项目概要),随后通过技术和设计策略地使用,使得资源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必须注意到的是在任何情况下,没有关于公平问题的公开讨论并不意味着对于这一范畴考虑的缺失。这仅仅意味着一个默认的态度尚待揭露。风景园林的根本问题在于,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我们不仅占用空间,而且这样做,我们还会通过合作和排除来占用其他生物的空间。当然占用的空间不是空的几何空间,就好像我们占用的方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和富于自然资源一样,空间中也充满着特性,记忆与期待。这个居住空间就是我们所说的“风景”,它滋养了我们的心灵以及我们的身体。我们能以很多不同的方式来“栖息”于“风景”中;象征性如纪念碑,经济性如农业和资源开发,厨房园艺可用来展现私人活动,街道,公园与城市则体现了公共的空间尺度。1.可持续的风景园林2.生态学的启示一、生态学的背景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到20世纪10-30年代,生态学研究渗透到生物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形成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生态遗传学、生理生态学及形态生态学等分支学科,研究者从个体、种群、群落等水平对生态学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出现了一些研究中心和学术团体,使生态学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科技飞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干扰不断加强,人类与环境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全世界面临着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挑战。把人类放在生态系统之中,正确、全面地看待人在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协调人类作为栖居者又是操纵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人类社会在经济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二、景观生态主义当今风景园林的现状以及传统的风景园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城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大中型城市的景观建设迅猛发展,给风景园林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但是从很多现代风景园林和环境设计中发现我国的风景园林没有地区特色,没有民族特色,而且也不关注生态设计和未来设计。甚至在中国的很多城市中出现了欧式一条街、欧式花园小区和欧式广场等。在国外,虽然对于未来设计和生态设计已经比较关注,但是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运用仍然不是很普遍。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却由来已久。“天人合一”就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明清时候的“干阑建筑”,它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于地形地貌、通风采光、人畜分离、寝居藏作等各种环境、功能要素的和谐统一,屋顶雨水汇集于灶屋存水缸;人畜便和生活垃圾也汇集于灰塘。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师法自然、回归自然,向往“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生态设计的运用生态设计不是一种技术的追求,而是一种观念的变革,它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提高人类的审美能力,也不仅仅是为了占有设计,而是利用生态设计,科学技术从宏观的角度拯救人类。比如,正在迪拜修建的迪拜旋转摩天大楼,虽然造价不菲,但是意大利建筑师戴维菲舍尔将这个旋转大楼装上太阳能板,大楼每层之间都安装有巨大的风涡轮机,它们将为整个建筑提供足够的电力。这样运用当代科学技术为生态服务的新观念为指导的设计才是保护生态、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设计不仅仅满足人的需要又有益于生态平衡,它更加重视的是地球的生存能力,和传统的设计理念想比,它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越性,比如它和科学技术综合,改造人类的居住环境。这样,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风景园林师应该意识到生态设计的重要性,使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在设计的时候要尽量根据当地的地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把风景园林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或者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把风景园林带入理想的,新兴的领域,如用新材料提供自我能源供应系统或是最大限度的将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等等。因此生态学这个基础环境科学应引起广大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关注,并在具体实践中大力推广和应用。如果风景园林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本身的利益,以人类为中心思考,那么这种唯利是图思维方式会让人类无所顾忌的像自然掠取资源,会麻木的对待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改造只能带来短暂美好环境,从长远来旅游看其本质是在破坏环境。设计的生态性是一种不以人类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它不是服务于“人”的设计,而是服务于“地球”的设计,是一种整体的宏观的设计思维。我们应该通过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运用,解决现在的新问题,超越现有的风景园林。因此,生态设计将是人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理想工具,而设计中的物质性和艺术性,应该是设计中的基本标准,三者结合把风景园林带入一个新的时代,让风景园林在人类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是未来人类的希望之所在。生态风景园林从本质上说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其核心是生态原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生态风景园林是对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借助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它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风景园林与生态设计是统一的,使设计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协调发展。生态风景园林应该是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缺乏文化含义的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它是现代城市的必需,而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生态景观是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生态景观不是高科技任意堆砌的产物,也不是时尚前卫的时髦儿。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风景园林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1.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建构2.人居环境生态系统的内涵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包括自然、人群、社会、居住、支撑五大系统。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时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人居环境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人类的生存方式不断变化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从被动地依赖自然到逐步地利用自然,再到主动地改造自然。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是各种建筑、园林及其聚集状态组合,是人居与人、自然的关系组合。人居环境=人+建筑内环境+建筑外环境+人与建筑的聚集状态。人类通过人居环境与自然发生联系,而自然则通过其对人类产生影响。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相互联系的载体,三者是紧密相连的。1.有序和无序的发展目前在城市的发展规划方面政府职能严重滞后,而且很多是短期行为,没有一个成型的规划。一些领导为了出政绩搞什么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其实都是短期工程。规划中的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给城市带来了隐性后果,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可以讲,由于受历史环境的局限,我们的城市规划由于受政治、战争的需要,发生漂移,这是任何一个专家都无能为力的。但是今天中国的城市规划从无序到有序,从不引人注意到引起广大群众的注意,这是一种进步。城市中的一条柏油路,三年内是自行车碾过,五年内是摩托车碾过,十年后可能是汽车碾过,是四车道还是十六车道?预留的空间除了金钱的因素外,规划师的眼界和想象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三、人居环境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和谐性--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高效性――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可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整体性――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区域性。对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其中要注意到的是城市居住取得合理选址问题。注意居住区与城市工业用地的关系。还应确定城市人口承载力,人口承载力不是指城市最大容量,而是指在满足人们健康发育及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人口的最大限量。既要考虑人口未来增长的可能性又要考虑满足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规模合理性;既要考虑固定静态人口的分布规律,又要考虑周期性往返于城市——乡村——城市之间和城市商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动态人口分布和涨落规律。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避免造成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居住空间拥挤,进而造成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的发生。对工业的调整,构建生态产业链。在生态城市中,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因此,城市产业规划要构建上台产业链。企业的循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循环的基本构成单元,相互关联的上下游企业构成的企业群落好比城市肌体的各个器官,履行各种复杂的不同功能,物资、能量、信息在城市的动脉和静脉中流淌、循环,将城市与腹地、城市与郊区、城市与城市联系起来,又如单个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功能。城市内部、城市与城市、城市与环境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最终构成自我循环、自我调节、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1.从定性到定量的环境评价2.定量标准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的简称。从广义上说,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系统状况的价值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环境评价的定量方法一般有决定评价法,经济评价法,两种。1.定性标准环境评价的方法一般有统筹学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两种。1.指标体系比较全面的城市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应包括对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环境效应三部分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为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规划制定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环境质量变异过程是各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如下三个阶段:[1]1.人类活动导致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污染物进入大气、水体、土壤,使其中的物质组分发生变化;2.环境条件发生一系列链式变化。如污染物在各介质中迁移、转化,变成直接危害生命有机体的物质;3.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综合性的不良影响,如污染物作用于人体或其他生物,产生急性或慢性的危害。因此,环境质量评价是以环境物质的地球化学循环和环境变化的生态学效应为理论基础的。1.可持续风景园林设计策略与方法2.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在影响风景园林的众多因素中,用户、功能性和设计对社会的影响是常常受忽视的3个因素,特别是用户这一“人”的因素。“由于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益而非设计本身,我们这一代的风景园林师常常忽略了与设计目标人群有关的根本性思考。风景园林绝非只是把一套套图案和形式套用到硬质和软质景观区域上的过程。”斯蒂芬认为,风景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