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重庆市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1——基于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定位的视角陈希韦文杰(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市400067)摘要:会展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等作用。“十二五”期间,重庆市着力打造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既面临着区位、基础设施、经济、政策等方面的良好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会展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低下等问题,需要从营造发展环境、招募高端人才、健全培训体系等方面对重庆市会展业人力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打造重庆市会展业“人才洼地”。关键词:重庆市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会展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被誉为21世纪“三大无烟产业”之一,其产业带动系数为1:9,不仅成为交通、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产业的助推器,也成为大中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重庆会展业快速发展,被国发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定位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但重庆市会展业还面临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低下等问题。因此,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加快发展重庆市会展产业,急需对重庆市会展业人力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使重庆市成为西南地区会展业的“人才洼地”。一、重庆市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生态是指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进而产生的一种平衡和健康的环境。从会展管理学的角度看,主要有区位、基础设施、经济、政策等因素相互作用,构成重庆市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平衡、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一)区位优势——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生态条件区位优势能为会展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进而吸引会展人才的积聚,为形成会展人才洼地创造良好的生态1陈希(1988年—)男,河南信阳人,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韦文杰(1984年—)男,河北唐山人,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第2页共(6)页条件。1、良好的区域环境重庆市处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结合部,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西部大开发的窗口城市,也是成渝经济区和川陕渝金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对国家调整经济布局、统筹区域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为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区域环境。2、便利的交通条件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市内交通快速便捷,拥有城市轻轨和内外环城高速,建成了“四小时重庆”。对外交通拥有寸滩港等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港,渝沪、成渝、渝黔和渝遂等多条高速公路,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西部主要航空港之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等,为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二)基础设施——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要求城市的基础设施为会展业提供良好的活动场地,为会展活动的开展提供住宿,餐饮,场地等保障,是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要求。1、城市硬件不断优化目前,重庆正在实施“五个重庆”建设,加大对城市危旧房改造、城区路桥、安居、环保、绿化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使城市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优化了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城市环境。2、场馆设施不断增多目前,分布于城区“一圈”的4个主要展览场馆,面积达30.5万平方米。尤其是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集展览、会议、酒店等为一体,为承接大型国际性展览提供了必备条件。另外,重庆有星级宾馆266家,其中五星级11家,为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场馆设施保障。(三)经济条件——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动力经济发展与会展业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经济发展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会展业的大发展又能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传播城市形象,所以经济条件是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动力。目前,重庆市生产总值跃居西部第五位,增速连续三年全国前三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以两位数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列全国第3页共(6)页第四、西部第三,为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市场动力。(四)政策支持——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国家和重庆市政府的优惠政策促进了会展业的大发展,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机遇,是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中,重庆市依托“314”总体部署和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会展业及相关配套设施,增加会展教育投入,为重庆市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2009年1月,国务院3号文件《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重庆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为重庆市会展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重庆市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会展业的组织者、管理者、从业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等问题,难以满足重庆市会展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重庆市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一)会展人才总量不足会展人才是促进会展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要求从业人员是既懂外语、计算机,又会策划、营销、招商、管理等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据统计,2008年重庆市会展从业人员4000余人,且多是专业知识不深厚,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探究的半路出家人员,而目前重庆市正在打造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实施“五个重庆”建设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战略,需要大量的会展人才,显然4000余人的从业人员难以满足会展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重庆市高校中设立会展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的高校较少,会展未来从业人员培养不足,限制了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二)会展人员结构失衡会展人才包括会展业核心人才、会展业辅助性人才及会展业支持型人才。国际调查显示,会展支持性人才多非专业出身,主要是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临时性的岗位调换,而会展业核心人才和辅助型人才是则是制约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重庆市存在着会展从业人员第4页共(6)页结构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从事会展管理的高级外语人才、国际协调人才、广告和物流等人才缺口大,而会展支持性人才供过于求,高级专业人才供需差距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三)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调查显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会展业从业人员90%以上都拥有高学历,一般都接受过专业学习或行业组织的认证培训,并可以注册专业技术职称。如会展业发达国家其展览业从业人员中71.8%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11%有硕士学历),23.5%有大专学历。相比之下,重庆市还没有形成大专,应用技术本科,专业型硕士的学历教育体系和会展从业资格认证体系,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三、重庆市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模式分析打造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创建西南地区会展人才洼地,需要对重庆市会展业人力资源进行深度开发,营造会展业良好发展环境,招募会展业高端人才,健全培训机制等。(一)营造发展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重庆市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需要在政策环境、协作机制等方面为重庆市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保障。1、政策环境一是制定政策,为会展从业人员提供生活保障,如调整各项津贴、补贴等在收入中的比重,建立健全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贡献定酬的分配制度,同时要对关键岗位的技术和业务骨干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等。二是建立健全会展人才表彰奖励制度、设立有效的优秀人才评选标准和奖励办法。2、协作机制建立健全会展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之间的协作机制,一是与重庆工商大学等开办会展专业的高校合作办学,设立独立学院,联合培养学生,共建实习基地等,健全大专,应用技术本科,专业型硕士的一条龙学历体系。二是与科研单位和高校共建培训基地,为会展业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招募高端人才第5页共(6)页会展从业人员的招募是为会展企业一定岗位选拔出合格人才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人力资源开发的起始点,是将优秀人员招入企业将其安排在合适岗位的过程,是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关键。重庆市打造西南地区会展业人才洼地,要不断引进高端人才,一是引进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会展业高学历人才,改善重庆市会展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的现状。二是引进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和海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展营销管理人才,使重庆市会展业人力资源市场产生鲶鱼效应,增强重庆市本土会展业人才的忧患意识。(三)健全培训机制重庆市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要深入挖掘内部潜力,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1、健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分离机制会展业是一个务实性、操作性和服务性都很强的行业,涉及信息学、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建筑学、运输学、美学等多种学科,所以会展人才培养应学习美国模式,实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分离,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在培训过程中以主题研讨会实战模拟演练为核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会展策划和组织管理、场地设计、企业公关策划、财务管理等内容为核心。2、实施培训的“走出去”战略实施培训的“走出去”战略就是要求会展人才的职业培训要汇集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前沿理念、最新资讯和有效经验,汲取当今国际上最领先的经验、风格和趋势,使学员通过培训获得国际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际运作水平。参考文献[1]陈迅,屈谦.重庆会展业发展的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2]曹照洁,李路遥.重庆市会展业管理模式改革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12)[3]赵驹.打造“西部会展之都”助推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第6页共(6)页[4]邓仕礼.加快重庆会展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R].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软科学成果摘要,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