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产褥-哈尔滨医科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正常产褥主讲蔡丽瑛哈医大一院妇产科第一节产褥期母体变化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产褥期,一般规定为6周。一生殖系统的变化1.子宫的变化:(1)宫体肌纤维缩复(2)子宫内膜再生(3)子宫血管变化(4)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形成2.阴道的变化: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阴道腔逐渐缩小,产后3周重新出现阴道皱襞。3.外阴的变化:外阴水肿于产后2~3天消退,会阴缝合切口在3~5天内愈合,处女膜在分娩时撕裂形成残缺痕迹称处女膜痕。4.盆底组织的变化:产后一周内,盆底组织水肿消失,组织张力开始逐渐恢复。若骨盆底松弛,加之产褥期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可导致阴道壁膨出,甚至子宫脱垂。二乳房的变化随着胎盘剥离排出,产妇血中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水平急剧下降,呈低雌激素、高催乳激素水平,乳汁开始产生。垂体催乳激素是乳汁分泌的基础,吸吮刺激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初乳,产后7日内分泌的乳汁过渡乳,产后7~14日分泌的乳汁成熟乳,产后14日以后分泌的乳汁三循环系统及血液的变化胎盘娩出后,子宫胎盘血循环止,子宫缩复,大量血液从子宫涌入体循环,加之组织间液回吸收,产后72小时内,血容量增加15%~2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原有心脏病的产妇,容易发生心衰。第二节产褥期临床表现1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产后3~4日,乳房血管,淋巴管充盈,乳房胀大,可有37.8~39℃的发热,称为泌乳热•脉搏:在正常范围内,略缓慢,60~70次/分。•呼吸:腹压降低,膈肌下降,呼吸深慢,14~16次/分。•血压:变化不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明显下降。2子宫复旧:产后第一日,宫底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至产后10日,降入骨盆腔。3产后宫缩痛: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的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4褥汗: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更明显,产后1周内自行好转。5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分为:(1)血性恶露:含大量血液,色鲜红。镜下见大量红细胞,坏死蜕膜和少量胎膜。持续3~4日。(2)浆液恶露:镜下见较多坏死蜕膜组织、宫腔渗出液、宫颈黏液,少量红细胞、白细胞,且有细菌。持续10日左右。(3)白色恶露:镜下见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等。约持续3周。异常产褥第一节产褥感染一概念•产褥感染: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产褥病率: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体温4次,有2次≥38℃二病因1病原体种类:(1)需氧性链球菌(2)厌氧性革兰阳性球菌(3)大肠杆菌属(4)葡萄球菌(5)类杆菌属(6)厌氧芽孢梭菌(7)支原体和衣原体2感染途径: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三病理及临床表现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5盆腔内血栓静脉炎、下肢血栓静脉炎6脓毒血症及败血症四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及分娩经过2全身及局部检查3辅助检查:B超,CT等对炎性包块、脓肿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4确定病原体:病原体培养,分泌物涂片检查,病原体抗原和特异抗体检测五治疗1支持疗法:加强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失衡。2清除宫腔残留物,脓肿切开引流,半卧位以利于引流。3抗生素的应用:按药敏试验选用广谱高效抗生素。4对血栓性静脉炎,在应用大量抗生素的同时,可加用溶栓药物。第二节晚期产后出血•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晚期产后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一病因与临床表现1胎盘、胎膜残留:多发生于产后10日左右,表现为血性恶露持续时间长,反复出血或突然大量流血。检查发现子宫复旧不全,宫口松弛。2蜕膜残留:临床表现与胎盘残留不易鉴别,刮出物病理检查可见坏死蜕膜。3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复旧不全:多发生在产后2周左右,表现为突然大量阴道流血,子宫大而软,宫口松弛,阴道及宫口有血块堵塞。4剖宫产术后子宫伤口裂开:多见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两侧端。二治疗1少量或中等量阴道流血,应给予广谱抗生素、子宫收缩剂及支持疗法。2疑有胎盘、胎膜、蜕膜残留或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者,可行刮宫术。刮出物应送病理检查。3疑有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裂开,根据病情考虑行剖腹探查术。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