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翅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小鸟,小鸟》。【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小鸟,小鸟》,使学生感受歌曲带来的愉悦、欢快之情,以及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学习并掌握6/8拍律动。3.学习演唱二声部,体会合唱艺术的和谐美。4.了解“级近”、“跳进”的区别以及在本首歌曲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学会用轻快的声音演唱二声部合唱,掌握6/8拍跳跃轻盈的律动感。【教学难点】在轻快、紧凑的旋律中找到正确的呼吸及气息支持,赋予演唱情绪。【教学准备】钢琴、CD机、多媒体。【教材分析】歌曲《小鸟,小鸟》《小鸟,小鸟》是电影《苗苗》的主题歌。歌曲描写了小鸟在蓝天阳光下,自由自在地飞翔,抒发了作者对小鸟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人们渴望自由的心情。【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请同学们通过以前学过的节拍知识,判断这首歌曲是几几拍,请大家通过划拍来感受。学生:6/8拍。二、聆听范唱《小鸟小鸟》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八六拍,该拍号)2.画出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3.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4.学唱第二乐段曲调。(1)教师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2)在教师的指导下,两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注意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二声部的四度音程。(3)分声部自学,教师重点辅导二声部。(4)合唱的时候,要求学生能相互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声音和谐。三、学唱歌曲1.完整的演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2.用“la”唱全曲,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喜悦的心情,注意末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的状态。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情绪。四、学习乐理知识1.认识切分音。2.聆听正常的强弱节奏。3.聆听改变了强弱关系,所产生了切分音。【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自己的歌声展现了小鸟欢快活泼、自由自在的生活形态,相信这首优美的旋律会让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聆听,在音乐中感受各类鸟儿的声音及形象,用多种方式模仿和表现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2.增进学生对唢呐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3.初步认知武生调式音阶、唱名。【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积极感受和体验音乐,用多种方式模仿和表现音乐,感受作品《百鸟朝凤》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形象。了解民族五声调式音阶及唱名。【教学难点】能够感受和理解音乐,描绘听到的音乐形象。【教学准备】钢琴、CD机、多媒体。【教材分析】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1953年春,由山东省菏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全国会演,受到热烈欢迎。自《百鸟朝凤》搬上舞台以来,经过了多次加工改编。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挥时,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等都随意加入。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后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七十年代,在任同样演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意境的引子,以加强音乐性,还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完整。【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展示乐器唢呐图片,播放唢呐演奏片段。让学生听辨乐器音色,思考并回答乐器名称及对这件乐器的了解。二、欣赏乐曲《百鸟朝凤》1.教师:同学们想听一听唢呐这件乐器是怎样模仿那么多鸟的叫声的吗?说出在乐曲中听出来的鸟的种类。(播放乐曲《百鸟朝凤》)学生回答。2.再次播放作品,让学生听一听模仿的乐段中还伴随着什么声部?能听辨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回答。3.教师介绍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课堂小结】教师:你学会了欣赏乐曲的方法了吗?能说说应该怎样欣赏音乐吗?学生: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采用了听、看、模仿动作的方式来欣赏、表现音乐。教师:每一段音乐呈现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音乐都是表达人类的真实感情。以后我们再学习更多的作品。同学们再见!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乐曲欣赏:《天鹅》、《蜜蜂过江》、《蝴蝶》。2.音乐知识:组曲、标题音乐、交响诗。【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蜜蜂过江》和《天鹅》两首作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的分析,培养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以及对作品的喜爱之情。2.在聆听音乐过程中逐步学习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3.了解组曲、交响诗、标题音乐。【教学重点】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教学难点】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的手段理解音乐表达的情绪与意境。【教学准备】钢琴、CD机、多媒体。【教材分析】1.乐曲《天鹅》《天鹅》是我们熟悉并为之感动的优雅、温柔的大提琴曲,它出自圣·桑的管弦乐《动物狂欢节》。《动物狂欢节》由十四首独立的短小乐曲组成,(一)《狮王进行曲》;(二)《公鸡和母鸡》;(三)《野马》;(四)《乌龟》;(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馆》;(八)《长耳人》;(九)《林中杜鹃》;(十)《大鸟笼》;(十一)《钢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鹅》。《天鹅》是第十三首,它不仅是一首大家所熟悉的脍炙人口的名曲,也是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唯一允许在他生前叫人演出的乐曲,被视作圣桑的代表作品,这首大提琴曲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曲,甚至被改编为芭蕾舞《天鹅之死》。2.乐曲《蜜蜂过江》乐曲《蜜蜂过江》选自作曲家朱践耳创作的交响音诗《纳西一奇》。3.乐曲《蝴蝶》《蝴蝶》是一首性格鲜明、生动的钢琴小品,时而密集的半音阶上行,时而舒展的大跳,描绘了穿梭于花丛之中活泼可爱的蝴蝶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本单元前两节课同学们学习了歌曲《小鸟》,欣赏了《百鸟朝凤》,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以“飞翔的翅膀”为主题欣赏两首器乐作品。二、欣赏《蜜蜂过江》1.教师介绍《蜜蜂过江》,播放图片或视频。2.教师出示音乐结构图式。A+B+C三段体。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分析、理解。3.教师介绍作曲家朱践耳。三、欣赏《天鹅》1.播放乐曲并让学生熟悉《天鹅》前四小节的主题旋律。2.教师介绍组曲与标题音乐的概念。3.播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分辨音色并回答伴奏乐器是什么?主奏乐器是什么?学生回答。【课堂小结】1.让学生能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的内在特点。2.让学生能准确判断、大胆而富于创意地参与音乐实践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