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预测卷(一)定121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6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预测卷语文(一)(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明星题展示亮点题号亮点描述热点信息3医者钟前进,为先心病患儿实施免费手术。三(二)雾霾频发引起人们关注。重庆特色2重庆的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3初春的长寿湖畔风景。7重庆组织“重庆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宣传法治,普及法制。强预测22紧抓日益频发的霾污染问题,了解雾霾,防治雾霾。易错题4不能区分近义词语的些微差异,容易出错。较难题12不能结合实际生活来谈孟子“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与我何加焉”的精神内涵。23(1)审题不准,不能理解“风”的寓意。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抖擞.(sǒu)耸.立(sǒng)气冲斗.牛(dòu)B.地壳.(qiào)脸颊.(xiá)草长.莺飞(zhǎng)C.凫.水(fú)归泊.(bó)舐.犊情深(shì)D.笼.统(lóng)提防(dī)重峦叠嶂.(zhàng)【解析】A项中“气冲斗牛”的“斗”应读“dǒu”,是个多音字;B项中“脸颊”的“颊”应读“jiá”;C项全部正确;D项中“笼统”的“笼”应读“lǒng”。故答案为C项。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汉字。(4分)从南山一棵树观景台tiào(1)望山城重庆,山水相依,长虹卧波,“桥都”美誉闻名xiá(2)迩。触摸重庆,巴渝文化积diàn(3)厚重,都市文明辉映日月,瑰丽壮伟,磅bó(4)大气。(1)眺(2)遐(3)淀(4)礴【解析】解答此题,一是抓住特定语境,根据读音,结合语境推断字形;二是据义辨形,抓住形声字形形旁与字义关系,防止同音形近、同音形似字、异音形近字的干扰,正确书写,如“眺”与“跳”、“遐”与“暇”、“淀”“锭”与“定”、“礴”与“薄”的区别。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C)A.初春的长寿湖畔,风景如画,山色朗润..,湖光潋滟,这美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B.医者钟前进,仁心爱无边,辗转..重庆、西藏等地,为上千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减免手术。C.对于不同的考点老师应该因地制宜....,不能总是因循守旧,用同一种方法讲解。D.每次写作文时,他都是在别人文章中寻章摘句....,难怪同学们总说他的作文没有新意。【解析】A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初春的山色,恰当;B项“辗转”有转移,经过很多地方的意思,句中说“辗转重庆、西藏等地”,用在此处恰当;C项“因地制宜”的是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而句子中用来指老师对考点的讲解,不恰当;D项“寻章摘句”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这里用来形容写作没有新意,恰当。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1)人一旦为诱惑所扰,就会生出很多杂念,失去很多旧友,陷入人生的孤寂与,最终将会不知何去何从。(2)读《三国演义》看到赵子龙孤身一人于曹军中单骑救主的故事,不禁感叹道:这真非常人会有的呀!(3)他一直自认为自己古典绘画的造诣已经很高深了,自从来到卢浮宫,了那么多前代大师的作品,他为自己的自以为是感到羞愧。A.徘徊气势领教B.彷徨气魄领教C.彷徨气魄领略D.徘徊气势领略【解析】(1)句中“徘徊”和“彷徨”都有来回走动,犹豫不决的意思,但“彷徨”还可以形容一个人心生不宁的状态,结合语境,这里填彷徨较恰当。(2)句中“气势”指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威势,“气魄”比喻气势惊人,胆识过人,形容一个人有领袖气质,词句说的是赵子龙在险境中孤身救主,胆识过人,用“气魄”较恰当;(3)句中“领教”指的是接受别人的教诲或意见,“领略”有领会、欣赏的意思,对象一般是物或人的思想、风采等,句中对象是绘画作品,因此用领略较恰当。故选C项。【易错易混】此题中的词语都属于语义相近的词,有的词仅在感情色彩上有些微差异,因此较难判断。平时在学习词语时,很多人都只记得词语的大概意思,对词语的使用对象、感情色彩、比喻义、侧重点都不能完全掌握。而我们汉语词汇量丰富,词性和词义相近的词比比皆是,若不能对词语做到全面掌握,在做题时就很容易做错。5.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A.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心中有没有希望是无所谓的,只要跟着前人走出来的路走就可以了。)B.可是,这能全怪我吗?(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示这件事不能怪“我”,表现了“我”的无奈和委屈,以及对父母做法的不赞同。)C.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有气势。)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写得惟妙惟肖,生动可爱。)【解析】A项把希望比作脚下的路,说明了空有希望而不去实践,希望便是“无所谓有的”,而有了希望便矢志不渝的去奋斗,去追求,那希望便是“无所谓无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希望是实践出来的,是奋斗出来的,一味地空想的“希望”是没有用的。因此A项不恰当。B、C、D三项均恰当,故选A。6.有的词语有多项意义,请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使用其不同的意义,写一小段话。(4分)示例:风浪:海上风浪较大时,我们可以选择躲避,但是,面对人生旅途中的风浪,我们却应该毫不畏惧,顽强地与之作斗争。备选词语:酝酿、硝烟、曙光。选词:造句:【答案】(4分)示例一:选词:酝酿造句:不一样的泉水酝酿不一样的酒,不一样的环境酝酿不一样的人。示例二:选词:硝烟造句:战场上的硝烟是随处看见的,人生的硝烟却是悄无声息的示例三:选词:曙光造句:当漫长的黑夜过去,又迎来黎明的曙光,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只要努力走出失败的阴影,你也会迎来成功的曙光。(符合题意要求即可,能用词语的本义及比喻义造句,句子通顺,表意清楚,有意义。)【解析】此题考查词义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的理解运用。解答时,一要了解备选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酝酿”指的是酿酒的过程,也可以指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硝烟”的本义指战火,也可引申为生活中的危机。“曙光”本义为清晨的日光,比喻义为已经在望的幸福、胜利或希望。二要能根据词语的本义、延伸义、比喻义,恰当造句,造句时,注意句子通顺,不能有错别字,同时意义正确积极向上。7.综合性学习(10分)2015年10月,重庆市组织了首届“重庆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此次活动一共评选出了20位“法治人物”候选人,以下材料是其中三位法治人物的事迹,请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宋静,女,37岁,大学,重庆华立万韬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热心公益法律服务事业,担任沙坪坝区妇女儿童维权律师团志愿者,沙坪坝区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和医疗纠纷义务调解员。累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34件,义务调解各类纠纷2500余件。2013年,被评为“重庆市最佳公益律师”,今年,被投票成为“重庆十大法治人物”候选人,这是对她卓越的工作能力,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一种褒奖和肯定。材料二:“重庆十大法治人物”的参评对象可以是重庆人,也可以是在重庆工作生活的外地人,要求近3年内,在全市范围内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并对推进重庆市法治建设、弘扬法治精神产生积极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服务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材料三:“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是今年重庆市启动的“点赞公民——千万市民学法律”主题活动的其中一项内容。该活动将长期开展,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民普法守法工作,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公众参与度和工作实效性,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添砖加瓦。(1)结合三则材料请你谈谈材料一中宋静能成为“十大法治人物”候选人的原因。(3分)【答案】(3分)①在法律工作领域有着卓越的工作能力。②无私奉献的精神。③符合参评对象的要求。【解析】此题考查材料探究的能力。阅读材料整合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即可,题干要求探究人物成为候选人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就要探究材料中人物的品质,材料一中是对人物的介绍,通过材料可提炼出人物的特征:在法律领域有着出色的工作能力;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法律援助134件、义务调解案件2500余件);2013年被评为“重庆市最佳公益律师”,在全市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她的行为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对推进重庆市法治建设、弘扬法治精神产生了积极作用,符合材料二中参评对象的要求。(2)了解了“重庆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后,你所在班级这周将举行一次普法教育的班会,作为班长,请你为此次班会拟定一个主题。(3分)【答案】(3分)示例一:学法懂法从我做起用法普法人人有责示例二:做法律小能手担普法大责任【解析】首先,解读题干,题干要求为主题班会拟定主题。其次,结合材料内容确定主题。材料中都是关于宣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的相关内容,因此作为学生可从学习法律,普及法律等角度来拟定主题。最后,拟写时要做到语言简洁,准确全面。(3)今年在网上频频转发校园暴力事件,在全社会引起了热议。在那些事件中不仅有手段暴力的打人者,还有很多围观者,针对此现象,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一场以“沉默是否也是一种作恶”为主题的辩论会,请你作为正方阐述你的观点。(4分)【答案】(4分)我方观点是沉默也是一种作恶。沉默也是一种作恶,意思是面对恶行没有人站出来说话,明知是恶行,却不加作为,这也是一种作恶。如同在公交车上有小偷行窃,有乘客看到了小偷的行为,却不加阻止,也不提醒那位乘客,最终导致钱包被偷走。试想一下,若是此时有人发声,这个乘客的钱包就不会被偷走。大而言之,若是所有的人对恶行都视若无睹,我们的社会将失去秩序,法律也将成为摆设,起不到威慑力和约束作用。因此,面对恶行时我们要拿起法律这个武器来阻止恶行、惩治恶行,从而维护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秩序。因此,我方的观点是“沉默也是一种作恶”。【解析】此题表面上是一道辩论题,实则是根据现象并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谈自己的看法,只是此题已经给出了答题角度。题干中提到了中学生打人事件频发,并有围观者这一现象,而“沉默是否是一种作恶”便是针对这种现象的两种观点,因此正方观点便是“沉默也是一种作恶”。首先要阐述这种观点的含义,然后要举出实例来证明这种观点,最后结合三则材料中提到的法治理念来践行这种观点。语句通顺,观点合理即可。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默写(10分)8.(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欧阳修《醉翁亭记》)(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6)身在他乡,心系故乡,唯有故乡的土壤才能使在外漂泊的人安然入眠,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令多少异乡人潸然泪下;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让多少飘零的游子看到雁群飞过就起了无尽的思乡之情,奈何家书无处投,唯有执笔寄相思;崔颢在暮色中,看着烟雾缭绕的江面,难以看清故乡的方向,唯有长叹一声,发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慨叹。(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