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意义金世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首都国医名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客座教授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中药自身性质对药材进行各种加工处理,这种加工方法统称“中药炮制”。炮制方法虽多,但其作用有别,如增强疗效,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和缓和副作用,引药归经,便于煎出有效成分等等,以期达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1、除去杂质及非入药部分,达到质纯效宏一般植物药都需要经过挑、筛、洗、漂等加工处理,除净泥沙,拣净杂草,以及去心(远志、巴戟天),去皮(桃仁、草果仁、益智仁),去核(山茱萸、金樱子、诃子),去芦(人参、玄参),去毛(枇杷叶、石韦、狗脊),去刺(苍耳子、白蒺藜),去瓤(枳壳);动物有的需要去头(乌梢蛇、白花蛇),有的需要去头、足、翅(斑蝥),有的需要除去皮肉血垢(龟板、鳖甲);矿物类去净泥土砂石;贝壳类去净泥沙、苔藓等异物。以上不同的加工方法是为了使药物清洁纯净,便于服用,防止副作用,以保证用量准确,达到质纯效宏的目的。2、区分药用部位,利于疗效发挥中药有些品种虽同出一体,但在效用上迥然有别,必须通过炮制加工,严格区分,以利于发挥疗效。如麻黄(用茎枝)的功能为发汗、平喘、利尿,主治外感风寒无汗的表实证,如《伤寒论》之麻黄汤。麻黄根(用根)功能止汗,主治体虚自汗、盗汗,如《局方》之牡蛎散。莲子又称莲子肉,其性味甘、涩、平,功能养心益肾,补脾涩精。治白浊如《局方》之清心莲子饮;治脾虚泄泻,如《局方》之参苓白术散。莲子心性味苦寒,功能清心热,除烦止渴,主治心火亢盛,烦躁口渴,如《温病条辨》之清宫汤。蜀椒(用果皮),功能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主治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如《金匮要略》之大建中汤;椒目功能下水行水平喘,主治水饮停蓄,小便不利,遍身水肿,如《世医得效方》之疏凿饮。3、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缓和副作用中药有少数品种是有不同毒性的,这些含毒中药在人药之前都必须经过依法炮制,精心加工,使质量合乎标准后方可入药。否则,服后轻者发生不良反应,重者可危及生命。关于毒药的炮制与应用,古人是非常注意的。如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的半夏秫米汤,就用的是“治半夏”。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对毒性中药的应用更为谨慎,凡用有毒药物均在脚注上注明炮制要求。如巴豆去皮、心熬黑;商陆根熬;芫花熬;瓜蒂熬黄;附予炮,去皮,破2八片;半夏汤洗等。再如元《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说:“草乌疗风痹,生用使人蒙。”明《本草纲目》在朱砂项下云:“今法惟取好砂研末,以流水飞三次用。”上述记载都是古人临床应用毒性药物的经验,并提示后人切切注意,不可忽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对于含有毒性的中药,无论从使用上还是管理上都极为重视,制定了必要的制度,如《中国药典》(1977年版)将收载的有毒中药分别注明有大毒、有毒、有小毒,在炮制项下规定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在用法用量项下,每种都有明确规定,并且有的品种还规定了含量标准。如制马钱子粉含士的宁为0.80%,巴豆霜含油量为18%-20%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有毒的中药炮制与应用的唯一依据。缓和药性是指经过炮制,缓和某些药物的偏性,减少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如苍术性味辛燥,用米泔制,可减低燥性(减少部分挥发油,缓和对胃的刺激性);肉豆蔻功能温中散寒,固肠止泻,但因生品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脂肪油生用反致滑泻,故煨去油;莱菔子气味辛烈,生用上逆,每易致呕,经炒黄后,气味缓和,重在下气消痰。正如清《修事指南》所说煅者去坚性,煨者去燥性,炙者取和中之性,炒者取芳香之性,浸者去燥烈之性,蒸者取味足。这说明,如果药物炮制得当,可以矫正药物的偏性,缓和其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适应治疗要求。4、增加辅料,以增强药物疗效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常加入一些辅料,它可以与药物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药物功能。如延胡索其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经醋制后,可使生物碱转化为醋酸盐,增加了在水中的溶解度,故加强了止痛活血作用;淫羊藿用羊脂油制后,可促进助肾兴阳之功;阿胶用蛤粉烫制,可增强润肺平喘、止咳化痰效果;半夏用生姜制可以加强半夏化饮止呕作用,且生姜还可以解半夏毒;黄酒制蕲蛇,可促进活血散风功效,又可减少腥浊之味。又如蜂蜜制,一为增强润肺止咳之效,如炙款冬花、炙紫苑;一为增强补脾益气之效,如炙黄芪、炙甘草。正如宋《太平圣惠方》所说修制合度,分两无差,用得其宜,病无不愈。这说明药物炮制得法,对促进疗效有很大关系。5、转变药物性能,适应医疗需要性能就是药物的性质和功能,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为了适合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的需要,药物通过炮制,可改变其性能,以适应临床要求。(1)转变药物性味:如生何首乌苦甘涩,性偏寒主泻,可通大便,解疮毒,治瘰疬;经黑豆汁、黄酒炮制后的制首乌性甘温主补,可以补肝肾,益精血,还可以治须发早白。3生地黄味苦性寒,重在养阴清热凉血;经黄酒制后的熟地黄性变甘微温,功专滋肾补血。天南星苦、辛、温,功能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善治湿痰咳嗽、风痰眩晕、口眼歪斜等;经牛胆汁制后为胆南星,性变苦凉,反涤热痰,平息肝风,常用于小儿高热痰盛,惊风抽搐。桑白皮生用味甘寒,功能泻肺行水消肿,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经蜜制后的炙桑白皮,寒性较缓,长于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生蒲黄性昧甘平,功能行瘀活血;蒲黄炭性质变涩,主治各种出血。(2)转变药物作用的趋向:疾病由于病因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各有区别。有向上的,如呕吐、呃逆、喘促;有向下的,如泻痢、脱虹、崩漏、带下;有向外的,如阳气浮越;有向内的,如表邪不解、热陷心包、疹毒内攻等。与之相适应的药物也有升、降、浮、沉的功能,这就是药物的客观属性。但属性经过炮制,往往是可以改变的。如砂仁功能行气和中,开胃消食,作用在中焦;经盐制后则可下行温肾,治小便频数。大黄生用苦寒直降,走而不守,具有荡涤肠胃、泻热通便之功;酒炒大黄则能引药上行,驱热下降,主治头目诸热。如李时珍说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颠顶。由此可知,炮制对中药作用的趋向确有很大关系。(3)炮制对引药归经的影响:归经即某些药物对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一定的治疗作用。药物通过加入不同辅料炮制后,对归经有一定影响,它可引导药物直达病所,在一定的脏腑、经络更好发挥疗效。正如《本草蒙筌》所说的:“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比如柴胡其主要功用为清热退烧,和解表里,次要功用为疏肝解郁。医生在临床治疗时,为了使其引药入肝,功专疏肝解郁,常用醋炒柴胡。另外,凡疏肝理气之品多用醋制。如醋香附、醋青皮等。再者,活血行瘀之品也多用醋制(因肝藏血,有调节血量的功能),如醋莪术、炙乳香、炙没药、醋炒五灵脂等。凡温肾强腰、散寒治疝的药物多用盐制,如补骨脂、杜仲、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等。其他如麸炒醒脾、土炒和中均属归经之类。6、便于制剂调剂,易于有效成分煎出矿石、贝甲、化石及某些坚硬植物的根及根茎、木质、果实种子类和动物的角质药材,整品既不便于调剂和制剂粉碎,且在短时间内有效成分也不易煎出。因此均需针对药材的不同质地,分别进行炮制,以确保疗效。如矿石类的磁石、代赭石需火煅后醋淬;坚硬的根及根茎类如乌药、土茯苓、天麻、白芍等均需切成薄片;木质类的苏木、降香、檀香和动物角质类的羚羊角、鹿角,均需镑成薄片;果实类的木瓜、枳壳等也需切成薄片;种子类的草决明、牵牛子、白芥子、牛蒡子等,均须炒黄,用时捣碎。此外,还有一些坚硬药材常研成细粉随汤药分冲服4用,如羚羊角粉、水牛角粉、旱三七粉、沉香粉等等。上述各种炮制加工方法,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保证临床治疗效果。7、矫味、矫臭,有利于服用动物类或其他具有腥臭气味的药材服后往往引起恶心,甚至呕吐,所以对其矫味、矫臭是十分必要的。中药的很多炮制方法都带有矫臭的作用。如麸炒僵蚕;醋炒鸡内金、五灵脂;砂烫醋淬龟板、鳖甲;黄酒蒸制紫河车、乌梢蛇;滑石烫制刺猬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