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花菇和金针菇的技术方案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食用菌花菇和金针菇的技术方案(一)花菇方案(一)场地选择1.选择交通、用水、用电方便。2.排水畅通和不易积水、被淹的地块。3.附近无虫害、杂菌污染的环境,以及远离家禽、家畜不易践踏的地方。(二)培养料的准备培养料的配方:杂木屑79%、麸皮20%、石膏1%序号品名数量(公斤)1杂木屑7902麸皮2003石膏粉104菌种40袋配料时间12月至4月左右。配料:质量好、数量足、所用原辅料必须晒干,霉变、潮湿的不用。(三)方法1.预湿:花菇用料杂木屑预湿48小时后加入其他辅料经行搅拌均匀。2.装袋:将麸皮、石膏或石灰搅拌均匀后及时装袋,袋口要扎紧。3.灭菌:将装好袋的筒袋及时放入灭菌炉灭菌,升温火力要猛,加温到7~8小时后及时排放空气,继续升温至100度,保温48小时。4.冷却:灭菌结束后,降温至60度及时出炉堆放至接种场地。5.接种:菌棒冷却降温至25度以下时用薄膜覆盖并连同生产种一起放入气雾消毒剂进行消毒3~4小时立刻接种,在1小时内结束,接种完成后用薄膜覆盖三天掀开膜培养。6.控温:养菌室温度控制在30度以下,以22至28度为宜,晴天必须开大棚两头降温。7.翻堆检查:在养菌15天左右即可翻堆检查,有杂菌污染的菌棒及时挑出返工处理。8.通风:时间一般安排在早晚,通风降温用时进行,通风达到降温增氧的目的。9.刺孔:第一次刺孔安排在接种后15天左右,数量在5至10个,孔深1厘米;第二次刺孔安排在接种后60天左右菌丝已发满,刺孔数量在30至50个,孔深2厘米,第三次刺孔安排在出菇前5至10天左右,刺孔数量在30至50个,孔深2.5厘米。10.注意的问题:菇拌料时用手捏指间有一两滴水滴出。不能太干、太湿,菌棒重量在3.6至4.2斤为宜;养菌室要保持通风、干燥、黑暗的场所。(四)栽培方法拱棚:宽6-8米,长6-20米,高2.8-3米;拱棚顶部覆盖塑料薄膜,拱棚上面间隔50厘米左右覆盖两到三层遮阳网,同时四周挖好排水沟。(五)出菇前的管理主要是水分调节和通风(六)管理和采收正确处理调水、通风、保湿的关系1.水分调节:喷水要‘干干湿湿’,以间歇喷水为主,轻喷勤喷为辅。一潮菇调两次重水。当幼菇长至黄豆大小时喷重水一次;按照:晴天多喷,阴天少喷或不喷,高温时早晚喷,低温时午前午后喷,菇少时少喷,菇多菇密时多喷,菌丝健壮处多喷,微弱处少喷或不喷的原则调水。2.通风换气和温度调节:应用阴雨天和夜间多通风,增加氧气,保持相对湿度90%左右。3.采收:在菌柄与菌相连时及时采收,高峰期一天两次。采菇时,用拇指、中指、食指捏住菌盖,向下微压,在轻轻旋转提起。注意:采菇前不能喷水,勿将薄膜掀起太多。(七)农事活动及辐射带动的要求1.在农事活动及生产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指导员要求去做。2.示范户每次接受培训后及时把培训内容传播给辐射户。3.不定期组织辐射户到示范户处理观摩学习食用菌新技术等。4.做好信息收集及反馈工作,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二)金针菇方案(一)地沟的建造地沟多设在靠近水源、管理方便的冬闲土地上,最好按东西走向,以利于避开南面的直射光,两边设门,天冷时加盖草帘,可用作出口和通气口,地沟宽1.4-1.5m,深1.8-2m,挖出的土堆于沟的两边,形成一垛土墙,墙外侧与地面形成斜坡,沟顶用竹片搭成拱形棚架,上覆薄膜和草帘,沟与沟之问的距离为2-2.5m,这样就为金针菇营造了一个潮湿、避光和能增加CO2含量的生态环境,地沟使用前要用400-500倍中草药液喷洒墙壁和地面,以杀虫和灭菌。(二)培养料的制备培养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棉籽壳30-40%、椰壳粉10-15%、改性米糠8-12%、玉米芯5-10%、甘蔗渣10-15%、木薯渣5_10%、卡拉胶滤渣5_8%、石灰1_2%、石膏1-2%、过磷酸钙1-1.5%,其中,所述的改性米糠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向米糠中加入1-2%的纳米碳、3-4%的冬青油、1-2%的硼砂、2-3%的红糖、5-6%的酒精,搅拌混匀。按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先将各原料混匀,再加水充分搅拌均匀,料水比为1:1.15-1.25,再闷2-4小时,即可装袋。(三)装袋选用15-17cm宽、55-60cm长的塑料袋一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四)接种接种培菌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选择无虫、无杂、抗逆性强,适应地沟的环境条件以及高产的优良品种进行接种,接种前菌种要用400-500倍中草药液清洗2次,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12毫升、高锰酸钾5-6克进行灭菌20-30分钟,接种时严格操作规程,塑料袋两端接种,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发菌期间,要检查2-3次,第一次是接种后6-7天,第二次是在接种后10-15天,发现污染杂菌的菌袋应立即作灭菌处理,发现害虫及时喷施400-500倍液植物源杀虫剂,培菌过程中,保持温度在22-24°C,湿度在80_90%,必要时开窗通风,30-35天后,菌丝基本长到中心点相交时,即可移到地沟内进行催蕾出燕,在进袋前,沟中先灌些水,待水渗失后,将已发好菌的菌袋解开一端袋口,并把袋膜拉直成圆柱状,纵向整齐排放在沟内,每排横向竖立紧排6-8袋,最高码10-12层,每层用竹竿做隔离。(五)催蕾出燕用地膜盖袋口保湿,湿度保持在85-90%,温度控制在10-15°C,弱光,每日通风2-3次,在通风之后揭膜换气I一2次,3-5天后,菇蕾大量产生,当温度高于18°C时不应催蕾。(六)出菇管理①抑制期在发育初期采取低温、吹风和光照抑制菌柄生长,抑制期温度以4-5°C为宜,当菌柄长到1-1.2cm,盖径1-1.5mm时,可在夜问开棚口膜,让微风直吹菇体,延缓菇体生长,后长的菇体跟上长势,但风量不可过高,以防菌面失水过多造成干枯,一般以菌面长的菇尖稍凉为宜,在抑制期,要给予稍强的散射光补助。另外,全面检查一下菇面,把个别冒尖的大菇小心除去,让菇均匀生长。②伸长期菇柄长到2-3m时进入伸长期,伸长期温度要比抑制期稍高,为8-10°C,当菇长到3-5cm时,盖严地膜进行密闭培养,盖膜前,加水增湿,棚内湿度保持在80-90%,并保持黑暗,这期间若发现针尖菇,或菇体湿度过大,可通过揭膜、抖膜即盖来解决。(七)转潮管理头潮菇采收后,随即将残根、死菇和碎屑清理干净,并视菌面表层菌丝的旺盛程度来决定搔菌与否,如果表层菌丝旺盛、结实、伴有色斑、显出水珠状分泌物,仍可不搔菌,潮间菇以搔菌为好,处理后,用钢针扎孔,不可刺破袋底,扎5孔以上,用0.5%的尿素溶液灌进袋内,灌水量在100-150g,水分高出料面2-2.4cm,数分钟后可渗入料内,如一次水量不够,可补第2次,数小时后,料面仍有积水,要倒掉,随后进入催蕾管理,按此管理,10-15d后可出下茬菇。(八)病虫害防治地沟栽培中,最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是菇蚊、菇蝇和褐斑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菇蚊、菇蝇,每隔6-7天喷喷施400-500倍植物源杀虫剂,连喷3-4次,出现褐斑病,要及时通风降温,使菇房湿度下降,并用0.1-0.2%的漂白粉控制病区。(九)米收菌柄停止生长,菌盖直径1.5-2.5cm,边缘开始放开,孢子开始释放时,即可采收,采收时,一手按袋,一手将菇轻轻拔出,金针菇可鲜销上市,也可扎把后加工再上市。所述的中草药液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10-20份篇蓄、10-15份乌桕、20-30份地丁、15-20份苦参、10-15份儿茶、10-20份贯众、20-30份银线草、10-20份防风经粉碎、煎煮、过滤、浓缩等步骤而制成。所述的植物源杀虫剂由下列重量份原料10_15份泽漆、8-10份猫儿眼、8-10份竹叶椒、10-12份鱼腥草、8-10份山蚂蟥、8-10份白蔹加入水煎煮、收集滤液浓缩成干燥粉末制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地沟具有冬暖夏凉、保温、保湿等特点,采用地沟栽培,可以避免低温、干燥、多风等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同时建造地沟造价低,又可以长期使用,适合大规模推广。(2)本发明通过采用中草药液对地沟、种菌杀菌消毒、喷施植物源杀虫剂防治病虫害,大大减少金针菇的病虫害,净化了金针菇的生长环境,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本发明栽培出来的金针燕品相好,安全无公害。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