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编号(食用菌结课论文)论文题目:甘肃省陇西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意见与建议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生物科学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2015年5月1日甘肃省陇西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意见与建议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00级生物科学专业00班级摘要食用菌产业是集高效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特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极其显著的新兴产业,担负着转化农林废弃物资源、增加蛋白质供给和增强食物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任务,其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容小觑。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食用菌产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身体健康舒适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烈,社会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菌类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首选,极大地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1]。关键词食用菌;现状;发展;支柱产业;“阳光工程”;消毒灭菌;半地下菇棚;无菌操作;品牌效应引言国内市场对食用菌产品需求增长,推动了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增长,并且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可中国食用菌的生产较落后,仍停留在依靠自然条件、手工作坊式生产的模式上。虽然这种生产模式成本低,但只能季节性生产,产量低,质量不稳定,产品缺乏保鲜加工、货架期短,与当今的市场需求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国内食用菌产业现状如此,就陇西县食用菌产业现状来说,陇西县农民有栽培食用菌的传统,但许多农民都是在家中搭一个小棚,或利用废旧房舍搞栽培,再加上品种单一,缺资金,少技术,因而形不成产业优势。从分析食用菌产业现状及特征入手,发现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有利于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1.食用菌产业现状随着居民“菜篮子”需求的不断升级,陇西县果断地将发展食用菌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县农技中心与田宇生物有限公司“牵手”,对菌农进行免费培训,并把各项新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及时教给菌农,为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充电”。同时组织各乡镇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食用菌栽培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开眼界、长见识,调动群众发展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但陇西县与发展城市相比,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和产业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分析陇西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及特征,探索破解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瓶颈的有效方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构想,对增加食用菌产业科技含量、挖掘产业发展潜力、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实现产业战略性培育并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1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条件:海拔.气候.温度.湿度等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海拔1612米——2798米。陇西地处中纬内陆,属黄土高原地区,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降水量445.8毫米,蒸发量144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92小时。城区年平均气温7.7℃,极端气温最高31.5℃,最低-21.5℃。年平均无霜期146天,绝对无霜期仅有97天。由于受东亚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外围特殊地形的影响,降水量年际差异大。为农牧气候过渡地带,宜农宜牧,以农业为主。川区、北山为温和干旱区,适宜小麦生长,为全县主要产粮区。南山为温寒半湿润区,发展牧业有一定条件。1.2主要栽培的农作物种类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压夏扩秋、压粮增经力度,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抗旱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63.1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19.43万亩(小麦15.33万亩、夏杂2万亩、玉米55万亩、马铃薯45万亩、秋杂2.1万亩)、经济作物面积43.72万亩(中药材30万亩、油料5.6万亩、蔬菜8万亩、其它0.12万亩),全县粮经比和夏秋比分别调整为73.2:26.8和14.5:85.5,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1.3当地支柱产业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以来,全县深化以中药材、马铃薯、畜草、劳务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的开拓,广大农民取得了明显收益。据统计,该县四大主导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80%以上,战略性主导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1%。陇西县已发展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48家,其中17家企业通过GMP认证,个体药材加工点达3000多个。县工商部门帮助申报并成功注册了“陇原牌”黄芪、“效灵牌”药膳、“星月牌”和“利贞牌”保健品等产品商标10多个。先后有效灵、伊真堂等企业申办订购原产地标识20余万枚,加工出口各类药材产品600多吨。2009年以来,“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以及“天下药仓”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审查通过,成功注册。该县在马铃薯产业上采取扩大良种扩繁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健全贮藏设备等措施,有力推动了该产业的发展壮大。今年全县调进原原种200万粒、推广脱毒种薯47.05万亩,建立原种繁育基地2500亩、一级种薯扩繁基地2.2万亩、二级种薯扩繁基地6万亩。全县现拥有马铃薯种植运销专业合作组织126个,拥有千吨贮藏窖19座,百吨贮藏窖437座,年贮藏能力达到33.8万吨。县内的清吉、祥裕、凯龙等3家大型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38家小型淀粉加工厂推动了马铃薯的加工转化,马铃薯产业实现由商品薯向良种薯,单一种植向精深加工的跨越。全县在畜草产业上先后发展养殖户8500户,新建养殖场(公司)314户,改建圈舍9800座2.94万平方米,引进投放基础母牛1.5万头,基础母羊8.2万只;发展50头以上养猪大户达260户,1000只以上规模养鸡大户达40户。年青贮饲料达40万吨,秸秆转化率达80%以上,全县畜牧养殖实现由分户放养向规模化圈养的跨越。劳务产业上依托“李氏故里拾花嫂”、“李氏故里灵巧妹”、“李氏故里焊大哥”三大劳务品牌,全县年稳定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都在13万人左右,创劳务收入13亿元,该项产业实现了由“苦力型”向“技能型”、“数量型”向“质量品牌型”的转变的新跨越。1.4劳动力资源陇西县是全国闻名的“中药材之乡”,在开拓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发展食用菌产业市场体系时,可充分参考借鉴这些成功经验。陇西县食用菌产业,有些是农民个体户的小规模生产,也有些大规模生产的栽培点。食用菌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陇西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能为该县食用菌产业规模化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1.5主栽的食用菌种类陇西县属温带大陆性季节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降水量445.8mm,年平均日照时长2292h。年平均气温7.7℃,无霜期平均146d。极端温度季节可采取保护地栽培,能够适合绝大部分食用菌的适温跨度要求,除了常规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如双孢菇、平菇、香菇、金针菇、草菇、白灵菇、木耳等的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外,各种新开发、新引进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不断增加,如杏孢菇、鸡腿菇等高附加值食用菌,已经引起各地菇农的重视,成为市场上最有增产潜力的人工栽培品种。品种多样性,不但增加了市场竞争力,调节了产品结构,维持市场中的动态平衡,而且促进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可持续性、稳定性发展。据报道,我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种达到40多种,而且每种食用菌都有许多不同的品种或菌株[2]。1.6食用菌主要培养料等食用菌主要培养料有棉籽壳、麦麸、玉米芯等,辅料有白糖、石灰、过磷酸钙等。在一般配方中,棉籽壳87%、麦麸10%、白糖1%、石灰1%、过磷酸钙1%,配制时,棉壳、麦麸干混,余料溶于水后浇入主料,清水翻拌至含水量事宜。近期,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开发出的“废料袋栽双孢蘑菇高产高效系列化技术”和“食用菌废料及沼液沼渣综合生态化再利用系列技术,据悉,此项技术可降低生产成本10%-30%,产量提高10%-20%。如今陇西县县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达500户,户均增收将达到4000元以上。据当地食用菌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未来的几年内食用菌产业将作为陇西县的特色产业全面发展,政府也将全面支持。2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潜力)及优势食用菌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自然界有大型真菌3800——4000种,其中食用菌约2000种。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已超过40多种。食用菌对观代人的诱惑,不仅仅在于它色香俱佳,老幼皆宜,更重要它是安全、优质、保健、无污染、高营养的天然绿色食品,已被国际公认为是绿色食品中的珍宝。因此,在陇西县开发食用菌产业有很大潜力。近年来,我市食用菌产业虽然没有形成规模化,缺乏宏观调控,种类单一,品种老化,科技含量低,呈无序状生产。但是,市委、市政府对食用菌产业高度重视,安排县级分管领导牵头,积极争取食用菌开发项目,建立健全食用菌开发和科研机构,引导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培育高产、抗杂的优质品种,利用玉米芯、麦秸、稻草、木屑、豆秸等农林作物废弃的下脚料大规模生产木耳、香菇、金针菇、平菇、等食药用菌,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真正做到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活性酶,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肠胃功能、增强记忆力、改善骨质疏松、调节血脂、降低血糖、抗癌、美容减肥十大保健功能,长期食用有利健康,防治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现代病。营养科学家综合评定结果发现,食用菌是优质的绿色食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饮食观念的更新和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用食用菌制成的酒类、饮料、调料、冲剂、酱渍、方便食品、风味食品等系列保健食品,以其天然的质地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菌类食品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发展起来,正在成为重要菜肴部分,已融入百姓的餐饮之中。科学养生,增进健康,追求三低一高(即低盐、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健康饮食新观念,将成为陇西人民新的饮食潮流。2.1.当地人均收入情况、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及喜好程度陇西县围绕农民增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40万农民立足自身优势,或工或农、或种或养,通过不同渠道踏上了发家致富路。目前,人均收入达2804元,较“十五”末增加1065元,年均增长达10.3%。该县抢抓省上加大特色产业开发扶持的机遇,财政筹资2.15亿元,大力培育壮大中药材、马铃薯、畜牧等支柱产业,实现产值7.3亿元,同比增长14.2%。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8万亩,建立GAP基地3.5万亩。马铃薯总产量47.45万吨,当年外销8.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引进基础母牛2908头、母羊1.73万只,发展规模养殖户1950户、养殖小区20个,建成青贮池1150座5.1万立方米。积极推广旱作农业生产技术,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58.66万亩,亩均产量达582.9公斤,粮食总产量达到17万吨。陇西县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不断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多方开辟劳务基地,先后与10多家用工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劳务合作关系,鼓励返乡务工人员创办经济实体,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自谋自发型向组织规模型转变。2010年,全县共输转城乡剩余劳动力13.7万人,创劳务收入12.2亿元。民营经济已成为陇西县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近年来,该县认真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财政、税务、工商、经贸、乡企、招商等部门切实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融资、人才、技术和服务平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县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全县非公有制实体就业人员达32100多人。2.2食用菌培养料资源情况就陇西的食用菌培养料资源来说,主要培养料有棉籽壳、麦麸、玉米芯等。近期,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开发出的“废料袋栽双孢蘑菇高产高效系列化技术”和“食用菌废料及沼液沼渣综合生态化再利用系列技术,据悉,此项技术可降低生产成本10%-30%,产量提高10%-20%。如今陇西县县从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