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塑性加工挤压篇思考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挤压篇思考题1.正挤压棒材时,金属流动的过程分为那三阶段?答:A.开始挤压阶段(填充挤压阶段)B.基本挤压阶段(平流/稳定挤压阶段)C.终了挤压阶段(紊流挤压阶段)2.稳定挤压阶段,变形区内的应力及变形状态如何?答:变形区内的金属一般处于三向压缩状态,应变为两压一拉,轴向为拉伸,径向、周向为压缩。径向:边部大,中心小。轴向:从垫片方向向模孔方向逐渐减小,出口处σl=0。径向:边部大,中心小。3.简述正挤压圆棒时,其基本挤压阶段的金属流动规律。答:金属流动不均匀:a.外摩擦很大,锭坯外层温度低,中心流动快,边部流动慢。b.加热不透,内部流动快,外层慢(内生外热)。4.简述死区的形成原因,作用及影响因素。答:1)从能量的观点:金属沿adc曲面流动所消耗的能量小于沿工具表面abc折面或ac平面滑动时所消耗的能量。2)从流动的观点:金属沿adc曲面流动以逐渐改变方向较以abc折面要容易的多。作用:阻流金属表面的杂质及缺陷的能力,防止流入制品表面,提高质量。影响因素:1)变形抗力::A.模角↑,死区↑。B.摩擦状态:f↑,死区↑。C.挤压比↑,金属流动锥角↑,死区↓。2)挤压温度Tj:Tj↑,f↑,死区↑。冷挤压,润滑挤压,死区越小。E.挤压速度Vj:Vj↑,流动金属对死区的冲刷越厉害,死区↓。3)金属的强度特性:T↑,强度↓,死区↓。G.模孔位置:离挤压筒壁近的,死区↓。5.说明挤压时产生的中心缩尾,环形和皮下缩尾的形成和防治措施。答:(1)形成:中心缩尾:外层金属向中心流动(中空漏斗形);环形缩尾:向中心流动,又未到轴线;皮下缩尾:剧烈滑移区金属和死区金属之间断裂。(2)防止措施:A.提高坯料质量:a.提高坯料表面的光洁度。b.挤压筒锭坯加热温度均匀。B.选用适当工艺条件:a.提高模子和挤压筒的表面光洁度。b.减小金属和挤压筒模子的温差。c.降低挤压过程末期的挤压速度。d.尽可能采用大的挤压比。e.严禁在挤压垫片上抹油。C.选择好的挤压方法,来控制挤压缩尾。6.简述挤压时影响金属流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答:1.挤压方法的影响a.从挤压的力学方向看:Rs(实现塑性变形所需力)T(摩擦力),比较Rs与T的大小变化分4类:①Rs高,T不高,金属流动最均匀(带润滑正挤压硬铝合金)。②Rs高,T也高,金属流动较不均匀(不带润滑正挤压硬铝合金)。③Rs不高,T不高,金属流动较均匀(带润滑正挤压软铝合金)。④Rs不高,T高,金属流动最不均匀(不带润滑正挤压软铝合金)。b.从挤压方法看:反挤压比正挤压均匀。润滑挤压比非润滑挤压均匀。冷挤压、润滑剂比热挤压流动均匀。穿孔针挤压管材比棒材挤压均匀。2.金属强度的影响:强度高的比强度低的均匀。强度高,热效应大;强度高,外摩擦对流动影响小。同种金属,低温时流动比高温均匀。3.温度的影响:a.变形抗力:温度↑,s↑,不均匀现象↑。b.摩擦系数:温度↑,f↑,不均匀现象↑。c.锭坯断面温度分布不均匀:①工具冷却作用。②锭坯加热不均匀。d.金属的导热性:温度↑,导热性↓。e.合金相变:HPb59-1黄铜的Tm=720℃,T>720C,β单相,f=0.15,流动比较均匀;T<720C,(α+β)相,f=0.24,流动不均匀。4.挤压工具的影响a.挤压模:①模孔形状:∠α↑,不均匀现象↑(∠α=90°最不均匀)。②模孔排列:多孔非轴对称时,增加金属流动性。b.挤压筒:挤压宽厚比大的制品不宜采用圆形内孔挤压筒,否则不仅金属流动不均匀,挤压力也很大。c.挤压垫片:凹形挤压垫可以稍许增加金属的流动均匀性。5.变形程度的影响:变形程度在60%左右时,制品内外层机械性能差别最大;当变形程度逐渐增大到90%时,内外层性能趋于一致。6.挤压速度影响:Vj↑,温度效应↑,不均匀性↑,制品裂纹↑。7.挤压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挤压力的因素主要有:金属变形抗力,变形程度,挤压速度,锭坯与模具接触面的摩擦条件,挤压模角,制品断面形状,锭坯长度,以及挤压方法等。A.挤压力大小与金属变形抗力成正比关系。B.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挤压力成正比例升高。C.制品断面形状:断面系数C1=型材断面周长/等断面积圆周长,当C1≥1.5时,影响明显。D.锭坯长度:锭坯越长,挤压力越大。E.挤压模角:α↑,挤压力↓;一般在当α在45°-60°范围时挤压力最小。F.挤压模具a.模角:同上。b.模孔的分布:孔数↑,Tg↓,P↓。c.工作带的长度:Lg↑,Tg↑,P↑。d.模子表面状态:光洁度↑,P↓。G.挤压速度:a.快速挤压:前期:V↑,P↑;后期:V越大,温差越大,挤压力下降。b.低速挤压:前期:V↑,P↑;后期:冷却,P↓。H.挤压方法:在其他相同条件下有P反=(70%-80%)P正。8.皮尔林挤压公式有何特点,推倒的规律及思路。答:皮尔林挤压公式:P=Rs+Tt+Tzh+Tg=[πDo(Lo-hs)]ftSt+2iFo[fzh/2sinα+1/cos2(α/2)]Szh+λ(ΠD1hg)Sg特点:A.在结构上由四部分组成的:为了实现塑性变形作用在挤压垫上的力Rs,为了克服挤压筒壁上的摩擦力作用在挤压垫上的力Tt,为了克服塑性变形区压缩锥面上的摩擦力作用在挤压垫上的Tzh,以及为了克服挤压模工作带壁上的摩擦力作用在挤压垫上的力TgB.忽略了以下三种力:作用在制品上的反压力(+)和牵引力(-)Q,克服因挤压速度变化所引起的惯性力I,以及挤压末期克服挤压垫上的摩擦力Td。C.三条假设:a.主应力球面假设b.平面均化假设。c.接触表面上的摩擦力遵循库仑摩擦定理。D.公式中含有多个未知参数,需按实际挤压情况来确定。9.穿孔挤压的特点及穿孔过程中各阶段的变形特点。答:特点:分流组合模;焊接性能好;穿孔针分为实心锭和空心锭。A.开始穿孔阶段:金属的反向流动,Pch↑。B.穿孔第二阶段:剧烈穿孔阶段,Pch↑,逐渐达到最大值。C.穿孔终了阶段:穿孔变形转为切断未穿透料头的剪切变形。10.挤压管材用穿孔压力时,穿孔力由哪两部分组成?在穿孔过程中穿孔力终值出现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答:穿孔力由穿孔针端面上的压力P和穿孔针侧面上的摩擦力T组成。影响因素:A.穿孔针的大小。B.料筒的大小。C.挤压材料的本身。11.设计穿孔针时,应进行哪些方面的校核?答:A.需校核穿孔针的抗拉强度,前拽力:Py=πd1L0τzσy=4πd1L0τz/πd12=4l0σb/d1≤[σb]B.需校核穿孔针的抗弯强度—稳定性计算:Pch<Pl/n,Pl为临界穿孔力,n为安全系数,n=1.5-3;Pl=(π/ulc)2EI(u系数,u=2,lc穿孔有效长度);12.试描述挤压制品的组织不均匀性,说明其成因。答:挤压制品组织的特点是在其断面上与长度上分布都很不均匀。总是沿制品长度上前端晶粒粗大后端细小,沿断面径向上中心晶粒粗大外层细小。成因:主要是由于变形不均匀引起的。另一因素是挤压温度和速度的变化。速度小时,停留时间长,前端温度高,晶粒再结晶变大,后端冷却,再结晶不完全,呈纤维状组织。13.什么是粗晶环?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答:①某些铝合金挤压的棒材和低碳钢热镦压块,在淬火加热过程中出现制品周边上的粗晶区称为粗晶环。②影响因素:a.合金元素。Mn、Cr、Ti、Zr;含Mn0.56%的合金500℃时出现粗晶环;含Mn1.38%的合金560℃才出现出现粗晶环。b.挤压温度。双相区易形成粗晶环。c.铸锭均匀化。温度470℃-510℃;不含Mn的铝合金,铸锭均匀化对粗晶环影响不大;LY12不进行均匀化处理。d.淬火加热时间和温度: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粗晶环↑。e.区域应力(不均匀分布的残余应力)。区域应力↑,粗晶环↑。③防止措施:a.适当提高挤压温度。b.采用润滑挤压。c.采用反挤压。d.改变淬火制度,快速淬火加热,且温度不宜过高。e.合金元素的控制,Fe、S↓,Mn↑。14.层状组织有何特征?是如何形成的?答:层状组织也叫片状组织,其特征是折断后的制品断口呈现出与木质相似的形貌。分层的断口凹凸不平并带有裂纹,各层分界面近似平行于轴线。继续压力加工或热处理均无法消除这种层状组织。它对制品纵向力学性能影响不大而使横向机械性能有所降低。形成原因:主要归因于铸造组织不均匀,如存在大量的气泡、缩孔,或是晶界上分布有未溶入固溶体的第二相质点或杂质。其次,由于挤压时,在强烈的两压一拉的主变形状态下,铸造组织内所存在的这些缺陷在周向上压薄、轴向上延伸,而呈层状。15.什么是挤压效应现象?它的机理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答:某些工业用铝合金经过同一热处理——淬火与时效后,发现挤压制品纵向上的抗拉强度要比其他压力加工(轧制,拉伸或锻造)制品的高,而延伸率较低的现象称为挤压效应现象。机理:A.变形与织构(晶粒拉长)。B.合金元素(热处理后仍保留着变形织构而未再结晶,形成亚组织强化效应。)。影响因素:A.合金成分,含Mn、Cr、Ti、Zr等合金元素有挤压效应。B.挤压温度。LY12:Mn0.2-0.8%,温度↑,σb↑、σ0.2↑。Mn%=0.8%-1.5%,温度对性能基本无影响。C.变形程度。LY12:Mn%0.1%,增大变形程度,挤压效应降低,σb↓、σ0.2↓。Mn=0.36%-1.0%,Mn%↑,ε↑,σb↑、σ0.2↑。D.二次挤压:削弱一次挤压的挤压效应。E.热处理工艺。16.挤压制品的表面裂纹和中心裂纹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防止?答:(1)形成:裂纹产生的过程,是一种能量聚集与释放的过程,随着金属流向出口,轴向主应力下降,轴向附加拉应力增加。而金属内部的附加应力和基本应力叠加后,工作拉应力逐渐增加,能量逐渐积累。一旦应力值达到金属在该温度下的抗拉强度时,则产生裂纹。在挤压时,如果锭坯外层金属流速低于中心的金属流速,则有可能出现表面裂纹,反之有可能出现中心裂纹。σ(基)+σ(附加)=σ(工作)>σb,表面裂纹出现,表面拉应力。金属里生外熟,内部出现拉应力,出现中心裂纹。表面裂纹的产生是由于摩擦力,中心裂纹的产生是由于温度。(2)防止措施:A.增加变形区基本压应力值。B.制作与执行合理的温度、速度规律。C.采用挤压新技术。如水冷压、等静压、梯温加热。17.制定工艺流程应从哪些方面考虑?答:A.生产方案的要求。B.金属及合金的性质要求。C.产品的质量要求。D.设备能力及其平衡。E.经济性。18.挤压温度、挤压速度在制定工艺时的重要性。答:A.影响产品质量。B.影响生产率。C.影响设备负荷。19.挤压温度、挤压速度、变形程度、挤压力它们之间有何联系?他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答:温度太低,挤压比和挤压温度不能太高。太高则超过设备允许压力,导致挤压不动或工模具破坏;温度太高,挤压比和挤压速度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否则导致废品。挤压温度应有一较好的范围可使V?,??,生产率?。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