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水黄土隧道变形规律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4卷增刊岩土力学Vol.24Supp.2003年10月RockandSoilMechanicsOct.2003文章编号:1000-7598-(2003)增2―0225―06饱水黄土隧道变形规律研究乔春生1,管振祥2,滕文彦3(1.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2.中铁十四局三处,山东兖州372000;3.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41)摘要:新松树湾隧道位于饱和的砂粘土中,土体的稳定性极差,施工难度较大。为此,在隧道施工期间,通过土工试验、隧道收敛和围岩内部位移的现场监测、隧道变形的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等手段,对该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研究成果对隧道的施工组织和支护参数的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类隧道的施工积累了经验。关键词:饱和黄土隧道;隧道变形;现场监测;三维有限元计算中图分类号:TU444文献标识码:AAstudyondeformationoftunnelexcavatedinsaturatedloessQIAOChun-sheng1,GUANZhen-xiang2,TENGWen-yan3(1.SchoolofCivilandArchitectureEngineering,NorthernJiaotong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2.ChinaRailwayShisiBureauGroup,No.3EngineeringCo.Ltd,Yanzhou372000,China;3.ShijiazhuangInstituteofRailwayEngineering,Shijiazhuang050041,China)Abstract:Thenewsongshuwantunnelisexcavatedinsaturatedsandyclaywhichisweakandsoftsoilhavinglowstability.Inordertoensuresafetyofexcavation,convergencesofthetunnelanddeformationofsurroundingsoilareexaminedbysoiltestandsitemonitoringaswellasthree-dimensionalfiniteelementanalysis.Manysignificantconclusionsareobtainedfromthisstudyandsomevaluableadviceforconstructionandsupportdesignofthenewsongshuwantunnelisgiven.Experimentalresultscanbeusedasareferenceforfuturesimilartunnel.Keywords:saturatedloess;deformationoftunnel;sitemonitoring;three-dimensionalfiniteelementmethod1引言弯曲变形现象[1]。该线上的羊马河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现开挖后围岩不能自稳,变形很大,曾发生过多我国已经在土体中建成了多条隧道,包括铁路次塌方事故[2]。可见,土质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时,隧道、公路隧道、引水隧道等,施工中均遇到过很会遇到初期支护收敛变形大,围岩难于稳定的问题,多问题,施工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土体的性质和在设置二次衬砌后,还会出现衬砌开裂现象[3]。宝地下水的分布。与岩体相比,土体强度低,变形大,兰二线上的新松树湾隧道位于粘质黄土和砂粘土自承能力小,工程性质差,受水的影响十分强烈,中,前者具有二级自重湿陷性,后者表现为强崩解一旦被水浸泡,达到饱和状态,其强度会明显降低,性和弱膨胀性,饱和率达到了93.4%~100%,与工程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在富含水土体中修其它土质隧道相比,不仅含水量大,而且,土体具建隧道的施工难度远远大于修建同类型的岩石隧有强崩解性,遇水强度迅速降低,土体的稳定性极道。如神延线七楞山隧道为一条在新黄土、老黄土差。由于围岩的变形较大,确定二次衬砌与开挖掌和粘土中开挖的浅埋铁路隧道,施工方案为正台阶子面之间的合理距离,关系到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先拱后墙法开挖,地下水主要为粘土层裂隙水,进的稳定。鉴于此,为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洞100m时即发生喷射混凝土突然开裂,格栅严重量,制定了一套能够适合该隧道地质条件的开挖控收稿日期:2003-04-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0078002)。作者简介:乔春生,男,1958年生,1988年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26岩土力学2003年制措施,指导隧道施工,同时,为此类隧道的施工积累经验。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土工试验、隧道变形的现场监控量测、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对该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有效地指导了隧道施工,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2隧道地质条件及工程概况新松树湾隧道为既有松树湾隧道复线的单线铁路隧道,位于甘肃省陇西县境内大营梁,全长1726m,最大埋深为110m,隧道采用复合衬砌支护。大营梁为黄土梁峁区,该隧道范围地层为上更新统风积粘质黄土和下、中更新统冲、洪积杂色砂粘土。粘质黄土为淡黄色、棕黄色,厚0~20m,土质较均匀,具孔隙及虫孔,半干硬至硬塑,属II类围岩,并具有II级自重湿陷性。杂色砂粘土主要表现为强崩解性,大部分为II类围岩,局部呈软塑~流塑状,为I类围岩。大营梁地带年平均降水量513.3mm,隧道三面汇水,地下水较发育,系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和裂隙水,前者一般埋深15~30m之间。多见有泉水和渗水出露,水量相对较大,隧道内日渗水量18.83m3/d。经调查,既有松树湾隧道(1960年建成)各地段有不同程度的渗漏水现象,病害十分严重,曾进行过多次维修。因此,新松树湾隧道采用曲墙有仰拱衬砌,除进口端I类围岩模筑衬砌外,其余均采用复合衬砌。初期支护为1榀/m钢格栅+钢筋网,采用新奥法分三台阶开挖。砂粘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其含水量超过了20%,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从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土中砂的含量较大,渗透系数达到了3.98×10-5cm/s,土的透水性较好,地表降水容易渗入土中,进入隧道。从原状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可以发现(见图1),当应力小于土表1砂粘土的物理力学参数Table1Physicalandmechanicalparametersofsandyclay物理力学参数指标值物理力学参数指标值湿密度/gcm-32.06压缩系数/MPa-10.05重度/kNm-320.2体积压缩系数/MPa-10.03含水量/%20.1膨胀量/%0.57孔隙比0.54单轴抗压强度/MPa0.545孔隙率/%35弹性模量/MPa34.86饱和度/%98粘聚力/MPa0.11不均匀系数52内摩擦角/(°)25曲率系数3有效粘聚力/MPa0.14渗透系数/cms-13.98×10-5有效内摩擦角/(°)24的抗压强度时,土的变形很小,基本上满足弹性变形规律,然而,当应力超过了土的抗压强度以后,则出现明显的塑性流动,除围压等于零以外,基本上接近理想塑性状态,即使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土的承载能力也不会明显降低。砂粘土的膨胀性较弱,属于弱膨胀性土,施工中可以不考虑土的膨胀变形所引起的膨胀压力。图1砂粘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Fig.1Stress-straincurvesofsandyclay3收敛与围岩变形的现场监测3.1监测方案为了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状态,在隧道施工期间,分别对隧道内空收敛和围岩内部位移进行了现场监测。内空收敛监测采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研制的JSS30A型数字显示式收敛仪。实际测量时,每条测线每次都重复测量三遍,然后取平均值,以消除偶然误差。考虑到隧道净空较高,在每个量测断面内分别布置了5个收敛测点(见图2),每个断面共有6条收敛测线。图2隧道收敛测线示意图Fig.2Schematicofmeasurementlinesofconvergence图3是围岩内部位移测点布置图,每个监测断增刊乔春生等:饱水黄土隧道变形规律研究227面上分别设置了7个测点,采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研制的DW-3A型钻孔多点位移计,测量洞内壁内1m,2m,4m处岩体与洞壁之间的相对位移。多点位移计的测点锚头为膨胀木锚头。图3多点位移计布置图Fig.3Arrangementofmulti-extensometers隧道内共布置了8个监测断面,其中1#~5#断面的间隔均为15m左右,6#~8#断面的间隔则较大,每个监测断面均进行了收敛量测,只在7#和8#断面上布置了围岩内部位移的测点。3.2隧道的收敛变形个别断面和个别测线因施工影响和测点受损以及其它因素没有获得可供参考和利用的监测数据。根据收敛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隧道收敛具有以下特点:(1)各个监测断面内每条测线的收敛量差别较大,两条水平测线(2-3测线和4-5测线)的收敛量明显大于其它测线。这说明隧道开挖后左右两个侧墙之间的相对变形大于其它方向的变形,这可能是由于隧道仰拱施工较晚,两侧墙墙角受到的约束较小,因而,使侧墙比较容易朝洞内产生位移。同时,也说明隧道穿越地区可能存在构造应力。(2)隧道的收敛主要出现在开挖后的短期内,前几天的收敛量占各测线收敛量的比重较大。因此,控制隧道变形的关键是开挖后应尽快进行初期支护,并适当增加初期支护的刚度。(3)开挖后的前两三天之内,隧道变形发展较快,之后,变形速度虽然逐渐减小,但收敛很慢,没有趋于稳定。由于施工和其他因素影响,对隧道收敛没能进行长期观测,最长观测时间仅为18d,在观测期内,隧道收敛没有达到稳定。这一方面说明隧道围岩变形具有一定的流变特性,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地下水的渗透和排水情况有关。隧道开挖后,尽管立即进行了初期支护,封闭了围岩,但由于喷射混凝土的密实性有限,围岩内裂隙也比较发育,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会逐渐渗透进入隧道内部,从而,使围岩内部应力和变形状态发生相应变化。开挖后隧道附近围岩应力的重新调整,也可能使隧道周围出现一定范围的破坏区(或松动区),破坏区内围岩的渗透系数增大,也会导致围岩变形的增大。由此可见,隧道变形趋于稳定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4)各个监测断面的收敛量差别很大,其中3号断面的最大收敛量接近175mm(图4),2号断面也达到了90mm左右,而其它断面的最大收敛量为50mm左右。这可能与各个断面测点的埋设时间、初期支护所花费的时间、开挖花费的时间以及开挖顺序、初期支护的刚度等有关,其中初期支护的刚度对隧道收敛的影响较大,比如,1#~5#断面采用钢格栅与喷射混凝土支护,最大收敛为175mm,6#~8#断面改用拱型支架和喷射混凝土支护后,尽管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与1#~5#断面相同,但收敛量却明显减小,最大仅为131mm。200180160mm1401201-2线/100收敛量2-3线60801-3线401-5线204-5线0051015经过时间/d(a)3#断面3#断面1401-2线1-3线1202-3线1-4线1001-5线4-5线/mm80收敛量6040200-2005101520经过时间/d7#断面(b)7#断面图4隧道收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Fig.4Changesofconvergencesofthetunnelwithelapsedtime(5)因经验不足和现场施工条件的限制等原因,测点的布设时间以及初始读数时间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开始测试时,围岩和隧道已经产生了很大228岩土力学2003年位移,因此,可以认为,监测结果远小于隧道的实际收敛值。尽管如此,实测收敛量也达到了175mm左右。可见,新松树湾隧道围岩变形较大,在进行初期支护时,应该根据围岩的这些变形规律和大小来确定支护参数和方式,不应笼统地根据围岩类别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