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硕士研究生招生简介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现有教学科研人员5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技术人员24人,讲师1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98%,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北京市创新团队2个、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北京市“长城学者”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0人。物理系还聘请北京市特聘教授4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1人,美国InstitudeofOptics,UniversityofRochester教授1人),北京市讲座教授6人,其中2人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物理系拥有“太赫兹光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纳米光电子学”、“太赫兹波谱与成像”、“超材料与器件”三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工程技术实验室,以及两个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同时“光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科学技术史”和“材料物理与化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近三年来,物理系获得国家仪器设备重大专项1项,参加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太赫兹光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教育部“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招生专业:光学、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技术史、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光学工程。光学光学专业于198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建有“太赫兹光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纳米光电子学实验室”、“太赫兹波谱与成像”、“超材料与器件”三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北京市特聘教授4人,教授9人,副教授6人。现主持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1项、国家973课题1项、863课题2项以及其它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近三年在ScientificReports,Appl.Phys.Lett.,Opt.Lett.,Opt.Express,ACSNano,Small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并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实验室具有飞秒激光振荡器、飞秒激光放大器、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太赫兹焦平面成像、微区拉曼光谱仪,微区暗场等重大科学仪器。研究方向包括太赫兹的产生、探测、传输与应用,微纳米结构的各种奇异光学性质及其在光电领域的应用等。该专业与中科院物理所等国内外科研院所进行联合培养。毕业生可考取博士研究生或进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基础教育,高新企业等单位工作。招生方向:太赫兹(THz)光电子学、光电信息、微纳光学器件、光子晶体理论课程与教学论首都师范大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系国内第一批四个物理教材教法硕士专业之一,在国内物理教学论领域具有重要影响。该专业著名物理教育家乔际平先生曾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并先后出版了《物理教育学》、《物理学习心理学》、《物理教育心理学》等专著,这些著作已成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2012年,邢红军教授所引领的团队荣获北京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目前,本硕士点已培养教育学硕士百余人,有多名毕业研究生考取包括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在内的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物理系课程教学论硕士点由邢红军教授主持,有两位导师,其中,邢红军教授研究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王晶莹副教授研究科学教育方向。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可考取博士研究生或进入高校及北京市各中学就业。招生方向:物理教学论,科学教育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史)包含物理学科发展的历程沿革,是科学传播内容的源头之一,有助于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应用物理学史革新物理教育,物理学史与物理教育的结合,亦有必要性和可能性。我系的物理学史教学和研究起步较早,1985年获得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史)学科硕士授权,在科学史教育功能研究和中国近代物理学史研究方面形成一定特色,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中国科技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长期挂靠我系,为推进我国物理学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2002年科学技术史学科被列为首都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该专业已经形成了在国内较强的物理学史师资研究队伍,其中讲座教授1人,兼职教授5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等横向项目若干,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物理学史与物理教育、科学传播与普及等方面的研究。该专业已毕业研究生七十余名,或在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新闻出版、基础教育等单位工作,或考取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物理学史、物理学史与教育、科技史与科技文化传播。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硕士点招收凝聚态理论和实验方向硕士研究生。经过多年的发展,本硕士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在P.R.L.,ACSNano.,Adv.Mater.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了文章。凝聚态理论方面拥有北京市凝聚态物理理论创新团队,既有国外引进的知名教授,北京市海聚人才,也有国内外名校毕业的优秀青年教师。该团队建设了高性能微机群,近年来在强关联物理、冷原子物理、2D石墨烯、硅烯和MoS2等新材料以及量子点和Majarana等非平衡态量子输运、量子耗散与量子输运的级联方程方法、超颖材料理论等领域取得了很多原创性成果。凝聚态实验方面以“纳米光电子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重要支撑,配备了X射线衍射仪、微区和旋光拉曼光谱仪,磁控溅射、微区暗场测量系统、纳米探针增强光谱系统、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统、原子力显微镜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材料制备和表征设备。实验室在石墨烯的合成与表征、表面等离激元金属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制备、新颖磁性材料等方面开展了有特色的工作,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本硕士点为研究生提供参与各种国内外学术活动的机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主要分布于科研院所,国外科研机构,高新企业等单位,或考取博士研究生。近五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招生方向:凝聚态理论、磁性物理、纳米光电子学、团簇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本学科以低维材料体系为研究对象,着重于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阵列、纳米自组装体系和纳米新材料(石墨烯材料、太阳能材料,光电纳米材料,磁性材料等)的制备及其磁性、光电及光谱特性研究。本学科以“纳米光电子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开展材料物理与化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承担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课题项目。研究成果连续在JMC,JPCC,Carbon等国际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拥有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拉曼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全波段分光光度计、脉冲激光沉积系统、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统(MBE)、磁控溅射仪、化学合成超净间、计算机模拟系统(服务器)等大型仪器。本学科与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建立了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本硕士点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主要分布于科研院所,国外科研机构,基础教育,高新企业等方面。招生方向:纳米功能材料、磁性材料、计算材料、光电信息材料光学工程:光学工程是我校一级学科,2005年获批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批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太赫兹光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赫兹波谱与成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纳米光电子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超材料与器件”以及北京市太赫兹与红外工程技术中心、无损检测新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和光电信息实验室、工科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科研体系支撑,是我校集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一体化的优势学科。光学工程学科主要从事光学工程的理论及其相关应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特别在太赫兹波谱与成像、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微纳光电子技术、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光电测控与仪器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本学科承担了国家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充裕,科研队伍精干。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在国内居于前列,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光学工程专业目前有5位教授、5位副教授和3位讲师组成的师资队伍,拥有先进的太赫兹波谱与成像实验系统、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系统、微纳光学制备与表征系统等多种先进设备与装置,有10多个与企业合作的联合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同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中科院电子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毕业学生可以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高新企业等单位工作,也可以自主创业、出国深造或考取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光电技术、无损检测、太赫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