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有的时期采取联合政策,有的时期采取斗争政策。答:不是有的时期联合,有的时期斗争,而是同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所以应该联合它,又因为这个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所以应该对它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进行斗争。只联合不斗争,或只斗争不联合,都是错误的。2、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答:错误。此命题混淆了认识的本质与实践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为什么改革,怎样改革?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多次告诫人们,我们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都是在于对这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答: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在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答:①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②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3、简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内涵。答: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三、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3题每题15分,共40分)1、为什么说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发展?答:(1)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可见,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2)建国后,我们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居于领导地位的国营经济;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3)中国革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1953年到1956年,按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我国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论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辨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答: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虽然二者有区别,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第二,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总之,从真理的两重性看,任何真理既有绝对性一面,又有相对性一面;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掌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有重要意义:首先,这一原理是批判形而上学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武器。绝对主义者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者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它们都割裂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其次,这一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客观真理也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因而,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坚持又需要发展。3、“一国两制”构想的客观依据是什么?答:首先,“一国两制”构想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存在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就是中国的实际。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既要有利于保持这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又要有利于改革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解决问题的出路是尊重历史,尊重实际,谁也不吃掉谁,实行“一国两制”。中国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同时容许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使统一后的香港、澳门、台湾的繁荣与稳定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相连,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战略性决策。其次,“一国两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建立在中国是一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值得信任的国家这样一个客观基础之上。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影响不断扩大和提高。在国际交往中,新中国坚持反对霸权,维护和平,主持正义,捍卫主权,保持尊严,不畏强权,恪守信义,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再次,“一国两制”构想立足于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强大生命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我国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定信念。我们党和政府有胆识、有勇气在两种制度的比较中发展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我们的人民有信心、有力量在两种制度的比较中把社会主义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正是基于这样坚定的信念,我们才有勇气把“一国两制”下的资本主义不是当作对手,而是当作补充力量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