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C卷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C)卷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⒈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2分)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2分)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1分)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1分)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1分)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2分)(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2分)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2分)第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2分)⒉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1分)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1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1分)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1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1分)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1分)逻辑证明便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了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和普遍性的作用,成为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的补充。(1分)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对所提出的计划、方案进行理论论证,以确认其可行性,当论证通过后便可认为是一套可付诸实际的正确的计划、方案。这就是逻辑证明发挥作用的过程。当然,逻辑证明并不能取代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已被逻辑证明了的东西,还必须最后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被认为是确定无疑的认识,逻辑证明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1分)。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是不是真理,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1分)⒊简述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及其作用答:(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1分)价值规律是贯穿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的流通。(1分)(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1分)(3)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出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为: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1分)第二,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分)第三,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1分)(4)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的同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1分)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1分)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1分)其三,可能导致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出现比例失衡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1分)四、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答:这句话是错误的。(2分)这是因为:(1)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不取决于它是否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的先进与落后。(4分)(2)当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时,它越是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就越能促进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反当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时,它越是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就越是阻碍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4分)2.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是要使主观同客观相一致。答:这句话是错误的。(2分)这是因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要求人们在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包括主观要正确地反映客观,符合客观,达到真理性认识;(2分)主观要反作用于客观并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使客观达到主观的目的、要求即客观和主观一致,实现价值的创造;(2分)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主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分)(2)该命题只承认主观同客观相一致的方面,而未承认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客观同主观相一致的方面。(2分)这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1分)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答:这句话是错误的。(2分)这是因为:(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形态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某些变化,采取了某些调节经济的政策和手段,但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3分)它没有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内部的阶级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获得高额垄断利润。(3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只是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物质准备,并不具有社会主义因素,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是错误的。(2分)五、论述题(每题25分,共25分)⒈[答案要点](1)理论依据:①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依据。(2分)任何科学原理与其实际运用之间的关系,都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2分)科学原理所反映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不可能囊括千差万别的矛盾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它只能为各国革命建设提供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指导原则,不可能为中国革命建设提供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个重要根据。(2分)首先,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具有生命力。(2分)其次,理论对实践的意义在于它能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它指导革命、建设的作用。(2分)(2)现实启示: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与时俱进。(2分)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2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动摇,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面临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结合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分)这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是党成熟与否的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得到真正坚持的关键。(2分)当前,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即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5)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