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消除偏见走进课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偏见1.马克思主义经历150多年的考验,还灵不灵?2.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其本质、趋势变没变?3.社会主义遇到挫折,其前途是否光明?对哲学的偏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热德国《明镜》周刊专家访谈录马克主义仍有现实意义2005年德国《明镜》周刊进行的一次民调显示,有2/3的东德人和56%的西德人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好的思想,只是迄今为止实施得较差”。德国《明镜》周刊8月22日一期关于该话题的封面文章(《多数德国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仍有现实意义》)刊登之后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中国热”带动“马克思热”德国《图片报》和国家第二电视台主办评选:德国最伟大人物-马克思德国后现代思想家哈贝马斯、英国的纪登斯称自己为马克思主义者德国《明镜周刊》调查显示:德国青少年最向往的国家-中国中国游客的光临,让德国人认识了什么是发展:中国游客年达60多万,日平均购物消费110欧元。2002年2.8万中国游客住宿马克思故乡-特里尔。特里尔制作中文版购物指南,店铺门前悬挂红色招牌吸引游客。中国将推动第四次马克思热:20世纪20-30年代;50-70年代;80年代德国电视台等媒体高度关注,纷纷推出相关节目或评论在信中,布莱尔以崇敬的心情描述了马克思学说给他带来的巨大帮助,尤其是奠定了他对人和社会关系的认识。2006年6月16日英国《卫报》以“麦克尔,我是托尼-布莱尔”的题目披露了布莱尔在1982年(29岁)写给当时的工党领导人富特的一封信。关于马克思主义“甚至在我们自己的党内(尽管程度要低得多)有一种反对思想自由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觉得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持续地联系在一起应受到某种程度上的谴责。我曾不厌其烦地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我发现这让我在许多方面茅塞顿开,尤其使我对人和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布莱尔布莱尔2007年卸任首相,通过各种方式累计赚取大约1000万英镑(1624万美元)。任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大通公司和苏黎世保险公司的顾问。布莱尔每场演讲时长90分钟,报酬至少10万英镑(地缘政治90分钟的演讲要价高达18万英镑,相当于每分钟2000英镑)马克思在当今的影响“马克思热”的社会影响在网上谷歌(google)输入“卡尔·马克思”一词,得到的结果高达3900万。相比之下,其他哲学家则要逊色得多。如黑格尔仅960万,而美国当红战略家亨廷顿则仅328万个网页。“马克思热”的社会影响由此可见一斑。马克思热不仅出现在欧美,在日本也有※法国近年出版的马克思研究著作●1991年《论马克思》●1992年《马克思、恩格斯论意识形态与宗教》●1995年《马克思的社会学》●1997年《资本论与黑格尔的逻辑学》●1998年《马克思:论国家与政治》●1999年《马克思与历史的重复》和《黑格尔与马克思:无穷尽的争论》●2000年《马克思:对哲学的批判》和《马克思与雇佣劳动》●2001年《马克思生活、著作与通信》和《论马克思哲学》●2002年《卡尔·马克思的回归》●2003年《出人意料的马克思传》●2004年《与马克思一起思索》●2005年《卡尔·马克思,或全球化思维》※马克思本人作品的再翻译和再版:《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几乎是在出版新的马、恩全集;其中包括相当罕见如马克思的《关于阿尔及尔和蓝色海岸的通信》、《论犹太人问题》等。金融危机“捧热”《资本论》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让自由资本主义走入了死胡同。马克思的《资本论》再次“风靡”德国,第一卷销售量翻了三番。据柏林Karl-Dietz出版社社长舒特鲁姆普夫说,2005年,《资本论》第一卷的销售量仅为500册。而2008年该卷的销售量已经攀至1500册。读者则主要是“年轻的搞学术的一代”。“这些年轻人大概意识到了,马克思对新自由主义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得到应验。”德国财长成马克思粉丝施泰因布吕克接受《明镜周刊》采访说:“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承认马克思理论的相当一部分是不错的。”《汉堡晚报》则评论说:“现在马克思的魅力正在飞速增加。”※马克思会进入福布斯富豪榜英国媒体开玩笑称,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资本论》的巨额版税收入会让他轻松进入福布斯富豪榜。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光环消失日本掀起“重读马克思”风潮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从它的阶级属性讲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客观条件现实需求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实践基础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客观条件现实需求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工业革命通常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亦称产业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始于18世纪60~80年代,结束于19世纪末。工业革命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是这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它使整个社会生产面貌有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把人们带进了“蒸汽时代”国家开始结束英国17601830法国18001860德国18301870欧洲几个主要工业国工业革命开始和完成时间表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剩危机。此后于1836年和1847年又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坏。工业革命造就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造成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统治的确立和巩固,也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己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工业革命时期的失业大潮(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客观条件现实需求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和发展,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在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卢德运动(LudditeMovement)工业革命时期的失业大潮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到了19世纪30年代,随着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转折,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政府军镇压里昂工人起义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己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宪章运动的群众集会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客观条件现实需求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实践基础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实践基础思想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卡尔·亨利奇·马克思KarlHeinrichMarx(1818、5、5-1883、3、14)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Engels(1820、11、28-1895、8、5)1818.5.5:生于德国特里尔市一个律师家庭;1835.9.24:毕业于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10.15—36.8:依父命在波恩大学法律系读书;1836.10.22: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1837年底:加入青年黑格尔派的“博士俱乐部”;1840.下半年—1841.3:写作并完成博士论文,获博士学位;1842.1—1843.3:在莱茵报工作;43、6,与燕妮结婚;1843.3—44.3:在巴黎与人合作办《德法年鉴》,创刊号即停刊;1844.4—8:流亡巴黎时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5.2.3:被驱逐出巴黎,迁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写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8.1:《共产党宣言》写作,并于2、24在伦敦出版;1848.3.3:被比利时政府下令驱逐出布鲁塞尔,到达巴黎;1848.4.6:被巴黎当局驱逐出巴黎,回到德国;1849.5.19:被德国普鲁士政府下令驱逐出德国,来到巴黎;1849.7.19:被法国政府当局驱逐出巴黎,赶出法国;1849.8.26:从法国来到英国伦敦——直至去世。1883.3.14:在英国伦敦逝世。童年马克思与燕妮马克思的家庭海格特公墓海格特公墓不大,相当于天安门广场面积的三分之一。这里有5万2千多个墓,16万7千人长眠于此,其中不乏著名的艺术家,诗人,科学家,马克思对面就住着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赫伯特·斯班塞。马克思的墓地原在公墓内一偏僻荒凉的角落,1956年,英国共产党集资在公墓东端购买了较大的一块墓地,将马克思和其妻子燕妮及家人迁葬于此。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客死异乡。3天后,仅仅11个人参加了伦敦海格特公墓的葬礼。尽管场面如此冷清,恩格斯已然在悼词中称他的好友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并预言“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1恩格斯生平简介1820、11、28: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城1841年秋,柏林服义务兵役,到柏林大学旁听1842年9月,服役期满。到英国纺织工业中心曼彻斯特工厂任职。11月,在《莱茵报》编辑部第一次会见马克思。年底,恩格斯到达曼彻斯特。1844年8月底,恩格斯回国途中在巴黎第二次会见马克思。马克思迁居布鲁塞尔后不久,恩格斯也到了那里。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1848年2月中旬,合写《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1850年恩格斯于该年迁居曼彻斯特,在欧门-恩格斯公司再度经商。1870年9月,恩格斯结束了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