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第三章民族与国家第一节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一、世界各国的民族结构单一制单一民族结构:即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在95%以上的单一制主权国家。例:德国、葡萄牙、意大利、丹麦、冰岛、爱尔兰、匈牙利、希腊、日本、朝鲜、孟加拉、马耳代夫、也门等。单一制多民族结构。即众多的民族生活在统一的单一制国家内。例如:中国、越南、巴基斯坦、菲律宾、缅甸、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肯尼亚、坦桑尼亚、阿尔及利亚、泰国、法国、罗马尼亚、瑞士、西班牙等等。联邦制多民族国家。即分立的单民族国家联合,在国家结构上实行联邦制的多民族国家。例如:英国、美国、俄国、瑞士、印度等。二、民族与国家的相互关系民族与国家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国家对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民族则是国家存在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密切又复杂,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一)民族与国家联系性第一,民族与国家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社会历史现象,都属历史范畴。第二,民族和国家都是人们共同体。民族与国家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二〉民族与国家的区别性民族与国家既有联系性、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同时在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有很大的区别性。第一,民族与国家形成的要素不完全相同。第二,国家比民族更具政治性。第三,国家的稳定性比民族更容易受社会治乱的影响。第四,民族的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对国家来说有共性一面,也有特殊性一面。第二节多民族国家与民族问题一、多民族国家及其特点当代世界近190个国家中,绝大多数是属于多民族国家,单一民族国家占不到其中的1/10。绝对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多民族国家一般都地域辽阔、人多势众,在国际上往往有较大影响。多民族国家,经济、文化的多元性、互补性特点突出。二、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第一,国家的整合性与民族个性发展的矛盾。第二,多民族国家保持国家与各民族问权益、利益合理分配,是民族与国家关系问题的主要内容。第三,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贯彻实施是否正确,也是影响民族与国家关系问题的重要内容。第三节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一、国家及其形成和发展演变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族干部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对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国家的统一和兴盛,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当代世界,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他们往往以民族冲突、宗教自由、人权侵害等为借口,破坏主权原则、主权平等原则,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甚至诉诸武力。他们还通过各种方式散布和鼓吹民族分离主义、主权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等思想,以达到其干预别国内政、分化、西化他国之目的。所以,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挑战,反对霸权主义,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要着重树立以下几个基本思想观念:第一,我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第二,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第三,近代后中华民族在拯救祖国危亡的爱国主义斗争中,维护了祖国统一。第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意识其核心内容包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国任何一个地区,包括台湾在内,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各民族间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国家加快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所有的国民必须遵循。国民意识的基本内容包括:凡是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有:选举和被选举权,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有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有对任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有劳动、休息、受教育的权利等等。同时,公民还必须尽自己的义务,如行使自由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及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权利;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族人民团结的义务;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有保卫祖国、反对侵略的义务;有劳动、受教育、纳税的义务等等。第四章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第一节中华民族及其发展一、中华民族的含义中华民族既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过的各民族的总称,更是指今天中国疆域内各个民族的总称,我国民族多元的共同体;我国56个民族中无论哪个民族的成员,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一员。56个民族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正是中华民族的内涵。二、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1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长期的锤炼,形成了具有强大的内聚力的中华民族。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纽带,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家的长期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关系。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一〉地理环境多元基础上的单元性(二)中华民族的多元起源与交融汇集〈三〉各民族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开拓、捍卫了祖国疆域,促进了祖国统一(四〉各民族以自己开拓进取、勤劳勇敢的精神,共同创造了我国古代的物质文明,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五)各民族以其聪明智慧,在发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六)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的共同历史使命,把各族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开创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新纪元。第二节中国民族概况一、中国民族及人口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总人口13、4亿人。各民族的族称,在历史古籍上早就有了记载,只是由于历史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据统计,出现在史书上的古代民族族称达100余种。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民族识别,到目前为止,国家已识别56个民族。一、中国民族分布及特点中国的汉族人口遍布于全国,主要居住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等内地各省、市。55个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的地区很广,他们分布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主要分布在边疆各省、区的新疆、内蒙古、西藏、广西、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另外,还有近二千万的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城镇和农村。由于历史上朝代更迭,屯田或逃避战乱、自然灾害、经商等原因,使中国形成各民族大杂居的格局,并有着十分显著的特点。一、中国民族分布及特点第一,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居往。第二,各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大多位于边疆和国防要冲地带。第三,民族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三、中国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历史上中国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不仅各民族所处社会发展阶段有别,而且在一部分民族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社会经济、阶级结构也有很大差别。新中国成立以前,一般说来,汉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不但有发达的封建农业经济,而且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少数民族仅有一部分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居住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则比较落后,而且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第三节新疆多民族格局的演变发展一、新疆多民族格局及演变新疆是祖国的西北边陲,总面积16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新疆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八国接壤。边界线长达5400余公里,约占全国边界线总长度的1/4。新疆多民族格局及演变维吾尔族,是新疆的自治民族。分布于全疆各地,人口825万多人,其中80%聚居在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和库尔勒地区。汉族,是以我国古代华夏族为核心,并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融合周围其他民族而形成的一个全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伊犁晗萨克自治州、木垒和巴里坤两个哈萨克自治县及北疆沿天山一带,人口130余万人。回族,主要聚居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和焉番回族自治县,人口79万余人。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口16万余人。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口16万余人。新疆多民族格局及演变塔吉克族,主要聚居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口3万余人。锡伯族,主要聚居在伊犁河南岸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口3万余人。满族,散居在全疆各地,其中以居住在乌鲁木齐、伊犁地区的人数较多,人口1.8万余人。乌孜别克族,居住在全疆各地,人口1.4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伊犁地区、塔城、喀什、莎车、叶城等地,以伊宁最多。塔塔尔族,主要居住在伊宁、塔城和乌鲁木齐,人口4800余人。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塔城地区,人口5000余人。除了以上13个主要民族外,新疆还有其他民族8万余人。他们分布在全疆各地。新疆这种13个世居民族及众多民族成分的格局,是长期历史演化的结果。第一,远古时期新疆就有人类活动、生存了。第二,西汉及其以后,四面八方不断有新的民族迁入新疆,或加入新疆民族过程,或凭借新疆这块历史舞台演出雄壮史剧,对中国、世界历史产生影响。第三,以回鹊西迁为标志,新疆历史上出现的突厥语化、回鹊化和伊斯兰化的巨大文化变迁,其影响深远。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很早就与内地有了密切联系,大量的考古文化证明新疆同陕西、甘肃以及黄河流域等地的先民的联系性。当历史进入距今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从战国时记录成文的《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籍中,有许多关于西域的早期传说和对新疆山川、河流、物产等方面的描写。继秦统一全国之后,汉朝是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时期。公元前60年,匈奴发生内乱,理应继承单于(王)位的日逐王先贤掉率属归汉。西汉任命护部善以西使者郑吉为西域都护,驻乌垒城(今轮台县东策大雅〉,治理西域全境,西域各国首领接受西汉政府的册封。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汉建立初,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公元499年高昌人拥立掬嘉为高昌王,纳氏高昌政权,前后经历九世,将近一个半世纪。隋朝(公元581-618年〉的炀帝巡视到甘肃武威时,高昌玉和西域各国使者都前往朝贺。唐朝是封建经济高度繁荣昌盛的强大王朝。唐灭亡后,五代至宋、辽、夏、金时期,这时西域形成高昌回鹊汗国,喀喇汗朝和李氏王朝鼎立局面,但他们都与内地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共产生成立后极关注新疆人民的解放事业,从30年代起就不断派遣共产党员来新疆工作。新疆自古以来就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的。第四节中国的民族问题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问题近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求得中华民族解放,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各民族的一律平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民族问题四、新时期的民族问题四、新时期的民族问题第一,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差距问题。第二,在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问题。第三,在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和提高中的问题。第四,民族意识普遍增强中的问题。第五,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任务繁重,国际敌对势力、民族分裂主义的破坏和渗透,往往影响到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