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首先就需要了解何为物质文明,何为精神文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三方面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思维的关系。反映到人类的基本生产方式上便是物质生产活动、社会政治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与此相应,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取得的一切成果即人类文明,也就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所反映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对自然限制的超越和驾驭能力的提高,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技术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表现的是人类对富裕的物质生活的追求。物质文明在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起点,它对政治、思想等具有决定作用,社会的其它一切活动都要为之服务。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指人类社会在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方面的进步状态,它包括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实体部分,也包括理论、思想、伦理道德等观念形态部分。精神文明表现的是人类对精神生活境界提高的追求,反映了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深化和自身思想、精神状态调控能力的提高,表现为科教文化知识的发达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由此也许我们就会油然而生这样一个问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究竟哪个更重要?我们是应该先抓物质文明建设还是先抓精神文明建设?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曾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也结合中国国情,再次强调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核心,全面发展生产力,并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言论。无可否认,在那以后,改革开放的思想吹遍大江南北,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相比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来说,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人民过上了相对小康的生活。由此可见,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视线也渐渐地开始从与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转移。依据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当低级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进一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即我们所说的精神文明的需求。由此就能够解释近些年电视台的娱乐类节目逐年增多、大陆电影市场总票房逐年攀升、排除CPI增长影响国民消费中生活必需品所占比重(可由基尼系数体现)逐年递减等诸多社会现象的原因。现今中国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就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而言,一言以蔽之,物质文明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而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和保障。可见,二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我们继续抓好物质文明建设,也许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然而,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我们究竟做得如何呢?可以说,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这些年来的发展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与朝鲜对比就能明显感觉出这种变化。但是就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来说,政府做得就略显不足:从电视、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低级趣味的娱乐节目,到近些年来出现的类似于小悦悦事件、李刚事件等诸多反映人民道德水平下滑的社会问题,无一不说明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还有待加强,提高人民的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任务迫在眉睫。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呢?有学者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一、深刻理解两个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提高“结合”的自觉性;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夯实“结合”的基础;三、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开发“结合”的动力;四、坚持改革,完善机制,使“结合”步人良性循环的轨道。而我觉得,对于有些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例如,对于影视类节目粗制滥造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并且做好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一些社会问题,政府应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宣传与培养,作为我们个人也应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学校方面也应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当然,近两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对精神文明建设也加强了中重视程度,并且采取了相关措施。相信政府和官员能进一步落实这些措施的执行,让我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层次。(陈家昀10011505)i参考文献:①《浅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王正宇②《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吕皓、莫菊初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卓念祖④《试论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赵桂玲、李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