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题目浅析农学与自然辩证法学院园艺学院专业设施园艺姓名马国礼学号107331402304浅析农学与自然辩证法(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设施园艺专业.马国礼107331402304)摘要:农业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农业科学与哲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结合农学专业,谈谈自然辩证法与农业科学的关系。关键字:农学;自然辩证法;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门类或分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即对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科学观(即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又是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也是介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是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哲学概括和总结。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二者之间是互相渗透的。恩格斯说:“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的支配[1]。”自然辩证法是指导科学研究的唯一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2]”“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它才能为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业从而提供证明方法[3]。”任何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不管你意识到与否,承认不承认,当你接触自然界,从事对自然界某一部类的观察,实验以及对它们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或者是对某一科学命题调查研究提出假设,验证,无一不受你对整个客观世界的总看法及与之相应的方法所支配。正确的思维将给科学工作者提供智慧,推动科学前进。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唯一正确的反映,是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理论武器,也是农业科学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一、农业的本质和特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国民经济持久、稳定和高速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完成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国家从各方面加速农业的发展,集中主要精力,尽快把农业搞上去,这是摆在全党、全民特别是农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极其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任务。农业的对象是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和农用微生物。农业生产的实质是在人的干预下,通过绿色植物,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各种形态潜能的复杂过程,动物饲养则是这种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过程的不同形式的继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水分、二氧化碳把太阳光能转变成人类需要的有机物,动物利用植物合成的有机物继续着这种能量转化。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人的劳动,依据动植物有机体自身生长发育的规律,利用和改变自然界的环境条件,促进农业生物的增殖繁衍,业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机体,以经济有效的手段,获取最高的产量,达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目的。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农业特点的分析,认为同工业相比,农业是“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4]。”这一经典的论断,最明白不过地揭示了农业生产的根本特性。作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具有共同性。农业作为一项生产事业,要投放一定劳力、畜力、机械、种子和肥料,进行科学经济管理,要求作到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从生产目的性到经营方式、劳动活动,产品分配等都受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支配,受着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各个生产部门都是为了满足社会一定时期的需要,都要适应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一定的生产关系[5],因而它们都必须服从于定社会经济形态下共同的生产发展和生产配置原则。作为自然再生产过程,它的生产手段是生物机体。一粒种子落地,生根开花,再结出几十倍的新种子,这是一个自然再生产过程。这个过程同外界环境条件密不可分,它要求一定的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不同的动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不同,要求的生态环境条件也不相同,满足不了一定的生态条件,就不能生存,这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就会中断。环境因素在自然界的地区差异是千变万化的,因此,作为自然再生产过程的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因地制宜是指导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原则。另外,农业生产要完成一个生产周期[6],必须服从生物生命周期即生物循环的规律,按生长发育阶段循序渐进,严格受到季节时令的制约,所以,因时制宜又是农业生产的一条基本原则,这是自然规律,不能违反。这里,我们不妨将工业生产同农业生产的特点作一个对比:(1)工业生产过程,基本上是机械过程,物理过程,或者是化学过程,总是比较简单的物质运动形态。农业则是在人们有意识地指导和促进下的生物再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运动形态(2)工业生产的技术方法,各地区可以基本一致,而农业生物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产的措施,随地区条件不同而有显著差异。(3)工业生产各阶段可以同时作业,随着技术高度发展,工业品的生产时间可能无限地缩短;而农业生产各个阶段要循序渐进,不能同时进行。农作物的生长和畜禽的繁殖成长,虽然由于品种改良等方面的成就在一定限度内缩短时间,但同工业相比很有限,生产周期一般较长。(4)工业可以全年连续生产,而农业生产却有明显的季节性。(5)土地对工业来说,一般只作为一个活动场所,而在农业上,土地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本身的自然属性(如地形、土壤、热量水分状况、植物被复等)都会对农业生产发生影响。(6)工业生产的发展会愈分愈细,引起愈来愈多的相对独立的专门化的生产部门出现,可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只能按各个基本生产部门和主要作物进行专门化与区域化,各部门的相对独立性较差。由于农业是同有生命的动植物机体及千变万化的广阔的自然界打交道,每种动植物及不同品种各有其特定的生长发育规律,影响各种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外在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农业的地域性/季节性很强,生长周期一般较长;外界条件不易控制,偶然性的随机变化因子较多;加之,农业科学的发展又较落后,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和外部条件,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远远没有全面认识,更不能完全控制,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着自然条件的支配。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对自然界的统治,在大工业中比在农业中实现得更大得多的规模。农业直到如今,还不得不依赖于气候,而不能控制气候。”这就使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此外,农业生产的发展还直接受着农业经济政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7],因此,农业科学研究对象的运动形态与运动过程比一般物理、化学、生物的形态都要复杂。既有自然运动规律,又有人类干预的影响,即社会经济规律。要真正把握农业生物有机体这种高级运动形式的本质,不仅要了解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运动形式,更要了解生命运动矛盾形式的普遍规律和在人类定向培育下的农业生物机体的特殊矛盾规律。而且从微观到宏观;从机体内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不同层次之间,到个体、群体及各种生物与人类社会构成的生物圈之间;生物与环境条件之间;以及环境条件的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千变万化的辩证关系。违反了它们之间的辨证规律,就会导致农业减产。实践证明:在农业生产指导上的种种错误,归根结底,都是违反了农业的客观辨证法。例如,多因子的综合影响对农业生产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密度这个因子就是动态的群体概念,而我们往往在研究单因子的变化规律时忽略其他综合因子的动态作用,导致形而上学的简单结论。现代化的农业是建立在掌握农业生物机体的客观规律,进而控制生物和环境、最大限度地支配自然的基础和前提之上的,因此,关于农业和农学发展辩证法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农业科学中辩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不能不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是加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二、农业科学中的自然辩证法问题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中充满了活生生的辩证法。同工业生产和基础科学相比,农业中的自然辩证法内容特别丰富。研究农学辩证法的任务是:揭示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发展的普遍归律,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对现代化农业科学的新成就迸行哲学概括和总结;探讨农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影响;帮助农业科学工作者“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揭示农业生产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使人们能在自然界的总体上去把握农业的发展,这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正如哲学本身不能代替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本身也不能代替哲学。农学辩证法的研究任务不是用现成的哲学观点去解释农业和农学,而是相反,应该从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丰富多变的生动实践中抽象出哲学法则来,使人们认识自然辩证法的法则普遍存在于农业生产运动过程的始终,从而在农业增产诸因素的复杂联系中把握着变化的本质,自觉的以自然辩证法指导自己的生产和研究工作,尽快地实现我国农业高产和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三农业科学中的自然辨证法问题:3.1关于农业生物机体基本矛盾和特殊矛盾的研究农业的对象是活的生命体,生命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恩格斯曾经说过,生物的每一瞬间既是它自身,又是别的什么东西。也就是说,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在破坏自己又在复制自己,既有同化又有异化,每一瞬间都体现了生与死的斗争[8]。对这样一个充满辩证统一的客体的研究,要求人们必须用矛盾统一的概念,用自然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进行研究,才能更符合于客观规律。生物本身的复杂性,生命一直处于动态过程,总是在水湿状态,研究手段就与一般物理化学方法不同。恩格斯指出:“只有在这些关于统治着非生物界的运动形式的不同知识部门达到高度的发展以后,才能有效地阐明各种显示生命过程的运动进程。”(《自然辩证法》第53页)数理化的概念与手段深入到农业生物领域,使农业科学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革。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物理学的发展使对农业有机体进入动态研究阶段。人们把生物体比之于一个复杂的化工厂,进行着自动控制的高效的合成与分解。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的生物借以维持生命的食物,直接间接都来自植物,植物凭着它有一个十分完善的制糖工厂-叶绿体这个加工厂,它只需要最简单的原料,水、二氧化碳和最经济的能源-太阳能,就可以供应不仅它自身,业且为全球的生物提供了食物。但是太阳每天射向大地的能量只有不到3%被植物吸收而利用,深海植物可以利用到8%,如果弄清原因,使陆地上植物吸收太阳能的能力提高一倍,则无须增加耕地面积,就可以使产量翻一番。在生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上,农业有机体的基本矛盾和一切生物有共性,如同化和异化的矛盾,遗传和变异的矛盾,生长和发育的矛盾,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等。贯穿于生命运动全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基本矛盾只有一对还是可以有两对、三对?农业生物是人工定向培育下的产物,在人类经济要求和有机体的天然性状发生矛盾时,人们将改造有机体的构造,控制某些不利性状而加强人类所需要的特性的发展。这种干预手段随着对机体发育规律的掌握而越来越现代化,从外部形态(如植物的株型、叶型、穗型、果型)和内部生理特点都将越来越多的服从于人类的经济需要。在某种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的程度取决于人类对自然因素及生物本性的控制程度。一切农业动植物的优良品种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理想动植物的出现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农业生物机体变异性的矛盾统一。目前,工业生产的方法正在向农业渗透,而农业的对象毕竞不同于工业。农业有机体的特殊矛盾是什么?农学辩证法应该着重加以研究。3.2关于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和种植业内部辩证关系的研究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范围涉及到农林牧副渔各个部门。种植业内部包括十二个字(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之间的合理安排。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观察农林牧副渔的关系是一种生物性的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关系。农林牧副渔五业的发展过程,是人类参与和利用动植物再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植物给动物提供有机食物和氧气,动物给植物提供有机肥料和二氧化碳,二者相互之间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