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栽培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金针菇栽培技术第一节金针菇基本知识一、金针菇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名构菌、朴菇,冬菇。金针菇是菇体较小的一种伞菇,因其菌柄细长,色泽和食性似金针菜而得名。其菌柄脆嫩,菌盖粘滑,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每100克金针茹可食部分含热量26千卡,蛋白质2.4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3.3克,铁1.4毫克,镁17毫克,维生素C2毫克,维生素E1.14毫克,维生素A5微克,烟酸4.1毫克,膳食纤维2.7克,钾195毫克,磷97毫克,钠4.3毫克。金针菇所含的蛋白质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精氨酸和赖氨酸特别丰富,对儿童健康成长及智力发育有益,因而有“增智菇”、“一休菇”、“智力菇”的美称。金针菇具有食疗保健的药用价值,其性寒,味咸,滑润。有利肝脏,益肠胃,增智,抗癌等功效。营养专家表示,常食用金针菇可以降低胆固醇,对高血压、胃肠道溃疡、肝病、高血脂等有一定的防治功效。此外,研究发现,金针菇中含有的朴菇素,对小白鼠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细胞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近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金针菇含有一种蛋白,可预防哮喘、鼻炎、湿疹等过敏症,也可提高免疫力,对抗病毒感染及癌症。金针茹还含有多糖体朴菇素,具有抗癌作用,经常食用可防治肝脏系统和胃肠溃疡等疾病,又是很好的保健食品。二、金针菇栽培历史和现状栽培简史:唐末五代初,韩鄂撰写的《四时纂要》就记述了“种菌子”的段木栽培法,表明我国栽培金针菇,已有近千年的历史。1928年日本京都附近的森本彦三郎发明了瓶栽法,利用木屑和米糠作原料。在室内培养出优质金针菇,60年代初期,日本又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及自动化装置,构成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实现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分布于世界各国,日本已成为金针菇的主产国,现在我国和韩国也已广泛栽培。金针菇又称冬菇、朴菇、构菌及毛柄金钱菌,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大约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历史上多采用段木栽培金针菇,产量低而不稳。近二十年来,发明了代料瓶栽、袋栽及生料大床栽培等多种原料、多种方式的栽培方法,使金针菇生产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生产菇种,而且已达到了工业化生产水平,我国金针菇生产位居世界第一位。三、金针菇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金针菇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1.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和其它食用菌不同的是,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单细胞粉孢子(也叫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有人在试验中发现,金针菇菌丝阶段的粉孢子多少与金针菇的质量有关,粉孢子多的菌株质量都差,菌柄基部颜色较深。2.子实体子实体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盖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径1.5~7厘米,幼时球形,逐渐平展,过分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5~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呈肉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二)生活史。金针菇的生活史,即有有性大循环,又有无性小循环,比其他菇类的生活史复杂,本文着重讲解有性大循环这个主体,无性小循环。金针菇有性世代产生担孢子,每个担子产生四个担孢子有四种交配型(AB、ab、Ab、aB),担孢子萌发成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之后立刻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在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扭结、形成原基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成熟时,菌褶上形成无数的担子,在担子中进行核配,双倍核经过减数分裂,每个担子先端着生四个担孢子。(三)生长发育条件1.营养金针菇是一种木腐菌类。用作提供碳素营养的物质主要有棉籽壳、棉渣、玉米芯、黄豆秆、杂木屑以及农作物秸秆等。提供氮素营养的物质主要为黄豆粉、麸皮、米糖、玉米粉等,其中玉米粉对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很好的作用。无机盐中。镁和磷元素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磷酸根离子还是子实体分化不可缺少的物质。2.温度金针菇生长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两个阶段。在菌丝生长阶段,菌丝耐低温能力强,-40℃不会冻死,耐高温能力弱,超过34℃很快死亡。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3~34℃,最适生长温度为20~26℃,子实体属于低温恒温结实性菌类,形成温度为5~22℃,最适生长温度黄色菌株为8~18℃,白色菌株为5~16℃,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子实体生长就越快,绒毛变多,商品价值变低。3.水分与湿度金针菇属喜湿性菌类,抗干旱能力比较弱,此处的水分是指金针菇菌丝生长培养基中水分,培养基的含水量在50~80%范围内菌丝都能生长,其中以培养基的含水量达到60~65%为宜,含水量高,菌丝生长缓慢,含水量低子实体分化少。在出菇期间,子实体需要在85~95%的环境下才能生长良好,这里所指的环境中湿度是指在子实体上套上塑料袋内的湿度。而不是出菇房内的湿度,出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75~85%范围内就能满足其生长,一般都不需要在菇房内喷水保湿,利用自然的湿度条件就能满足其生长。只有在湿度低于75%时,则需要在菇房内地面上浇水增加湿度。刚开口出菇时,湿度不能低于85%,否则袋口表层培养料干燥,抑制原基形成。4.氧气与二氧化碳金针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菌丝生长阶段,对氧气的需求量较少,但瓶口或袋口要求能透气。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则需要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菌盖生长,促使菌柄加快伸长,人工栽培时即利用这一特性获得柄长盖小的优质商品菇。但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分化,则需要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形成并分化出菌盖。在其长度达到1~2厘米时,要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促使菌柄生长加快,抑制菌盖展开,生产上是采取在子实体上罩上塑料薄膜袋并逐渐收扰袋口的方法来提高局部二氧化碳浓度,定向控制菌柄的长度和菌盖的大小。5.光线金针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光照过强,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子实体原基形成则需要光照,不过只要微弱的光照,就能满足子实体原基形成的要求,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原基形成不良。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光线对黄色菌株子实体的颜色有影响,但对白色菌株子实体的颜色无影响。金针菇黄色菌株子实体在有强光照射下,菌柄会变成褐色,菌盖颜色加深,质量下降。在黑暗和散射光下生长的金针菇子实体,菌柄为白色,菌盖为淡黄色。6.酸碱度(pH)酸碱度是指金针菇菌丝生长培养基中的酸碱度。金针菇菌丝生长培养基的适宜pH值为3~8.4,最适生长的pH为4~7,过酸或偏碱都不利于金针菇生长。第二节金针菇常见栽培品种目前国内生产上普遍使用的金针菇的栽培菌株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黄色菌株和白色菌株,各地栽培时要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季节的安排以及市场不同消费对象等进行选择。1.黄色菌株这类菌株的子实体金黄色至浅褐色,其特点是出菇的适应温度范围比较宽,出菇早,有时会出现边发菌边出菇现象。转潮快,出菇的后劲比较足,后面几潮菇占总产量的比例比较高,鲜菇质地脆嫩,菇体色泽对光线比较敏感。常见菌株有苏金6号、2102等。2.白色菌株这类菌株一般子实体为乳白色至纯白色。其特点是出菇对温度反应比较敏感。一般均在18℃以下出菇,出菇较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一般都是在菌丝发到底后再行出菇。其产量主要集中在前期第一、第二潮菇。菇体质地鲜嫩柔软,菇体色泽对光线较不敏感。常见菌株有Fv093、日金1号等第三节金针菇菌种的生产技术一、菌种培养基配方(一)母种配方: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一)原种和栽培种配方1.锯木屑78%、米糠(或麸皮)20%、蔗糖1%、硫酸钙(石膏粉)1%、水适量。2.棉籽壳40%、锯木屑40%、麸皮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二、菌种质量鉴别1.母种菌丝白色,呈细棉绒状。有少量气生菌丝,稍有爬壁能力,易产生粉孢子,外观呈细粉状,低温保存时,容易长出子实体。黄色菌株菌落表面易出现雪片状菌丝斑,背面呈褐至深褐颜色。2.原种与栽培种正常适龄菌种菌丝白色,纤细密集,培养基顶部常因失水外观呈细粉状,还因培养基水分偏高出现菌丝团,初期白色,后渐呈褐色并结皮,长满瓶后,遇低温会出现丛状子实体。菌丝生长稀疏,菌体干涩,菌丝尖端浓密,白而泛黄,不再向料内延伸,出现生长界限的为劣质菌种。第四节金针菇栽培技术一、金针菇袋栽技术(一)栽培季节根据金针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要求的环境条件,选择最佳的播种期。即在接种后菌丝生长阶段,温度应在20~30℃,而在子实体发育阶段,自然温度降至5~15℃。永春县金针菇栽培季节一般是10月至翌年3月。(二)塑料袋的选择和规格袋栽金针菇可选用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袋的质量要好,厚薄均匀,能耐100~125℃高温。塑料袋规格:宽×长为(15~18)cm×(35~45)cm,厚度0.04~0.06cm。每袋装干料300~500g。(三)培养料选择和准备金针菇栽培主料有木屑、棉壳、玉米芯、麦草或稻草、酒渣、醋渣、糖渣、酱渣等。辅料主要有麸皮、米糠、各种饼粉、玉米粉、豆粉、尿素、糖、石膏等。(四)培养料配方根据主料的不同介绍几个主要配方:①棉壳90%、玉米粉3%、麸皮5%、石膏和糖各1%;②棉壳78%、麸皮20%、石膏1%、石灰1%;③木屑73%、麸皮25%、糖和石膏各1%;④稻草50%、木屑22%、麸皮25%,尿素、石膏、石灰各1%。以上培养料的含水量均为65%~70%,pH值6.5~7。(五)拌料和装袋根据培养基配比,准确称量所用主、辅料。将木屑、棉壳、石膏先干拌均匀,再根据干料重量计算出所用水量,将糖、石灰等可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在水内,然后分次将水加入料中,边加水边搅拌,反复拌多遍,最后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5%。不易吸水的料,如棉壳、麦草可先加水预湿,然后再和其他料拌匀。经堆积发酵的陈木屑比新鲜木屑更有利于金针菇利用。1.装袋料拌好后要及时装袋。在地面铺麻袋或塑料薄膜,在其上进行操作。边装料边压实,做到上、下一致,虚实适中。装料高度10~12m,留12cm空袋,作出菇套筒用。袋装好后,将薄膜折起,用绳扎好或套上颈口圈,塞好棉塞,立即装锅灭菌。2.装袋注意事项装袋时应注意:①装袋时轻拿轻放,认真操作,虚实适中;②边装袋,边翻动料堆,防止料堆内水分下渗,造成上下含水量不一致;③装好的袋要平卧堆放,以防水分蒸发;④当天拌料,当天装袋和灭菌,避免料酸败,滋生杂菌。(六)灭菌熟料栽培需经灭菌,灭菌有常压蒸汽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两种方法。采用高压灭菌时,当锅上压力达1.5kg/cm2时,维持2h;常压灭菌时,当蒸灶底部温度达90~100℃时,开始计时,维持8~10h。装锅时,料袋最好竖直叠放,不可乱放。灭过菌的料袋,移入接种室或干净通风地方降温,待袋温降至30℃以下时,便可接种。(七)接种接种前,接种室或接种箱用甲醛或气雾消毒盒或喷洒消毒药物进行消毒。接种人员手和所用工具都要用酒精消毒,接种时最好2人配合,严格无菌操作,但要注意袋子与灯的距离,以防袋子被烧熔。接种后立即开门窗通气,以排除接种室内的污浊气体。(八)发菌培养接过菌的袋要竖立在床架或地面,若两端接种的长袋可卧放床架,一般叠放2~3层。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湿度70%以下,闭光培养。在发菌过程中(接种后7~10d)应经常开通气孔通气,并翻动和倒换菌袋,即将上下、内外的菌袋调换位置,有利于菌丝生长整齐一致。秋栽金针菇,在9月至10月中旬接种后,气温还较高,应在早、晚开门窗通气散热,而白天关闭门窗或通气孔阻止热空气进入。到11月份,当气温变凉时,白天可通气,晚上关闭保温。接种后30~35d,菌丝可长满袋。(九)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后,当菌丝体表面有黄色水珠出现时,有些早熟品种可出现小菇蕾,这标志着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菌丝体生长就要转入子实体发育,应进行出菇管理。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