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世界马的知识马是六畜之首,它体型伟健,任重道远,是重要的生产、交通工具及战争的重要工具:用马犁田,它解脱了人犁田的繁重体力劳动;用马来传递信息,最快的速度达每秒十七米,达到火车速度;马负重可拉四吨左右,以马拉车作战,我国春秋时已经盛行。马的生态特点也很有趣:马眼偏长,长在头部两侧,故视野开阔,这与马的远祖长期生活在草原有关。马的另一个特点是马齿随年龄添换,“马四年而两齿,五年而四齿,六年而六齿成矣,七年而右一缺齿,八年而上下两边各一齿缺……所以人们用“马齿徒增”作为年岁增长的谦词。马还有一个特点是马耳能转动。善御马者,可从马耳的动作知晓马的情性。此外,“老马识途”、“逆风而行健”也是马的特点及生态。“马”是象形字,繁体字“马”上部三横,像马颈上的鬃毛,下面四点则象四条腿。马的同义词较多,名称也多。如黑马为“骊”(纯黑色的马),黄马为“骠”(biāo有白斑的黄马),黑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赤身为“骝”(liú:黑鬃黑尾的红马),黑白相杂为“骓”(zhuī:毛色黑白相间的马),颡(săng:额头)有白毛为“的卢”,黑鬣(liè)白毛为“骆”(黑鬃的白马)等等。古时把马分成马高六尺为“骄”,六尺以下曰“驹”。古代史书、小说中名马记述很多。如项羽的乌骓马,秦叔宝的“忽雷骏”,关羽的赤兔马,张飞的玉追马,还有马跃檀溪救了刘备一命的“的卢”马,呼延灼的“雷乌骓”等等。马与车的关系是密切的,这在汉字中也有反映出来。如套二马为骈(pián:并列),三马为骖(cān),四马为驷。四马一车叫乘(shèng),古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君,可以推算出它的车马数。马到成功:战马一到就胜利了。形容迅速地取得胜利。往往与“旗开得胜”连用。马不停蹄:比喻一刻也不停留地前进。马翻人仰:又作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不可收拾。马革裹尸:指在战场上被打死以后,没有棺木盛殓,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作战,死在战场上。马工枚速:马其实是司马相如简称,指西汉时期两位著名的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和枚皋(gāo)二人写文章,一个写得工稳而标准,一个写得快速。用以称赞各有所长。一马平川:形容地势平坦而开阔。人困马乏:人马都困乏了。人欢马叫:形容农村中热气腾腾、繁荣兴旺的影象。牛头马面:出自佛教经典,原指地狱里鬼卒,常形容那些面目狰狞,恐怖可憎之人。香车宝马:车是用檀木制的,马是名贵的骏马。形容生活的豪华和仪仗排场的气派。风樯陈马: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掉下马来。比喻擅长某一事物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失败。骑马找马:比喻一面占着现有的位置,一面另找较好的工作。也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老马识途:老马能够认识路。比喻富于经验的人在办事时熟悉情况,容易做好。心猿意马:形容心事不定,就象猿猴跳跃、快马奔驰一样。“拍马屁”的由来人们把阿谀奉承称为“拍马屁”。“拍马屁”一词最初来自蒙古族。古代蒙古人凡是牵马与别人相遇,就要互相拍拍对方的马屁股,连声称道:“好马,好马。”以示赞赏和友好。但在那时,也确有些趋炎附势之徒,只要遇到王公贵族牵的马,便不分好差优劣,总要跑上去拍拍马屁股,不断赞叹:“好马,好马,大人真有福气!”久而久之,“拍马屁”就变为诌媚巴结之意的贬义词,流传至今。“露马脚”的起源人们把不小心露出原形称为“露马脚”。那么,“露马脚”之说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版本。一说源于唐代,每逢喜庆活动,人们有舞麒麟的习俗。其实世上没有麒麟,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吉祥仁兽。为此,人们便把绘制的麒麟皮包裹在马身上假作麒麟。马在翩翩起舞时,若麒麟皮包裹不严密,则会露出马脚来,于是被称之为“露马脚”。另一说源于明代,那时妇女均是小脚,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却有双未经缠裹的大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故马皇后终日用长裙掩饰,从不将脚露出裙外。一次,马氏乘轿游览金陵街头,不料轿帘忽然被一阵大风掀起,结果她搁在踏板上的一双大脚露了出来,故称“露马脚”。“马虎”的来历人们把办事粗枝大叶称为“马虎”。宋朝有位画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此时又有人请他画马,于是他不假思索,居然就在画好的虎头后面画上了马的身子,成为马身虎头的“马虎图”。此时,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他的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岂料,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他误为是虎,将马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一只虎,他误为是马,便跑上前去骑它,结果被虎吃掉。最后,这位画家痛心疾首,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并作诗一首引以为戒:“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小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与马有关的歇后语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半空中骑马——腾云驾雾包公铡驸马——刚正不阿;公事公办抱着书本骑马——走着瞧背着马桶出差——走到哪儿臭到哪儿跛脚马碰到瞎眼骡——难兄难弟长颈鹿进马群——高出了头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打着兔子跑了马——得不偿失好马不吃回头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有错手,马有失蹄。人在衣裳马在鞍。见鞍思马,睹物思人。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牛头不对马嘴。有关“马”的俗语好马不吃回头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有错手,马有失蹄。人在衣裳马在鞍。见鞍思马,睹物思人。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牛头不对马嘴。有关“马”的俗语考考你古代驾二马为(pián),驾三马为(),驾四马为()。我国历史上的“的卢马”是()的坐骑。难不倒我!骈骖(cān)驷刘备马的别称:你知道马有哪些代称或别名?从哪儿得知的?千里足、天马、宝马、驹、骐骥、骏、飞黄你还知道哪些?艺术作品中的马双骑图(韦偃)唐韦偃双骑图《双骑图》构图极其危险,整个画面的重心压在右下角,特别是右边的马匹近乎没有一点回旋余地,这在构图上极其忌讳。但韦偃以独到的手眼,使画面绝处逢生。这转折点表现在中间那不见头部的马和背向读者的骑士。那扭曲的马颈和稍露面颊的骑士的视线告诉我们,他们正在转移方向,目标就是他们目光所注视的左上方。尽管左上方留白,不着一笔,但我们很自然地想到,那是一片任烈马驰骋的辽阔原野。画面的重心随之而转移到了无限的天地。照夜白图(韩幹)韩幹(韩干)是唐朝著名的画马名家,《照夜白图》是他存世的作品。“照夜白”是匹名马,它是唐朝皇帝玄宗李隆基特别喜爱的坐骑。从它的名称就可以知道,这是一匹浑身雪白的骏马。画面构图比较简单,一匹马和一根木桩。但是画幅却非常有气势。这匹“照夜白”被栓在木桩上,马首高高昂起,马的鬃毛飞扬,双耳直立,两目圆瞪,鼻孔张得大大的,裂着嘴在嘶叫,四只马蹄腾跃踢踏,好一匹性子刚烈志在千里的“千里驹”。画家韩幹用并不很多的笔墨就将这匹烈马的形和神,描绘得恰如其分,给观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这幅《照夜白图》现在收藏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关于韩干的马,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中,批评韩干把马画得太肥,称其画肉不画骨,实际上,当时韩干是照实际情况画的,是写真。因为是皇帝的宝马,有专人喂养,除皇帝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得使用,所以养得膘厚肉肥,更主要的是画作反映了当时时代的审美观念。杜甫在另一篇作品《画马赞》中,称韩干画马“毫端有神”,这还是很公道的。徐悲鸿《奔马图》徐悲鸿之《八骏图》徐悲鸿之《八骏图》八匹马的名字: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菁(jīng),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光,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个叫超影,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像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悲鸿所画的奔马,奔腾驰骋,桀骜不凡,自由奔放,欢快振奋,观之令人惊心动魄,在写实之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历史传说中的马1汗血马中国对“汗血马”的最早记录是在2000年前的西汉,“肩上出汗时殷红如血,胁如插翅,日行千里。”白龙马《西游记》中唐僧的坐骑。本是西海龙王之子,犯了死罪,后被观世音变为白马,随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昭陵六骏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guā)”、“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的卢马刘备的坐骑。一次刘备遇难,骑的卢马逃跑,危急之时落入檀溪中,的卢一跃三丈,带刘备逃出险境。赤兔马《曹操传》:吕布有骏马名赤兔,常骑乘之。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后来这匹马又跟随了关羽。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了关羽的形象代表。当关羽败走麦城后,赤兔马又被马忠所得,可是这次马儿却不愿跟随新的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乌骓,霸王项羽的座驾,是一匹黑马,通体黑缎子一样,油光放亮,唯有四个马蹄子部位白得赛雪。传说,项羽自刎于乌江边后,忠于主人的乌骓也自跳乌江而死。乌骓,霸王项羽的座驾,是一匹黑马,通体黑缎子一样,油光放亮,唯有四个马蹄子部位白得赛雪。传说,项羽自刎于乌江边后,忠于主人的乌骓也自跳乌江而死。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伯乐善于发现千里马。比喻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夸赞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的人。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伯乐相马【伯乐相马】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有一次,伯乐受楚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按图索骥: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坏马,人们把他叫“伯乐”。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领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伯乐的儿子很笨,却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伯乐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他想。他非常高兴,把癞蛤蟆抓回了家,对伯乐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伯乐哭笑不得,只好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好骑啊!”按图索骥的寓意:前人传下来的书本知识,应该努力学习,虚心继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切实验证、牢固掌握,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指鹿为马: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