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鉴赏评价题高考常见设题模式1.请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表达效果)方面对“……”加以赏析。2.文章在表达方式的选择上有何特色?3.本文“……”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本文是怎样谋局布篇的?5.文章开头(结尾”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主旨的?7.第X段和地Y段各有什么侧重,在内容上有什么关系?赏析作品艺术手法鉴赏作品思路结构一、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常见提问方式】1.请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表达效果)方面对“……”加以赏析。2.本文“……”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章在表达方式的选择上有何特色?4.赏析语言特点经典例题12011四川高考《锈损了的铁铃铛》第6自然段:“爸爸!”勉儿大声叫。他的喊声落在花园里,惊醒了众多的草木。小棒槌般的吃惊地绽开了好几朵。紫薇怀疑地摇着—簇簇有皱折的小花帽。马缨花到早上才有反应。在初秋的清冷中,它们只剩了寥寥几朵,粉红的面颊边缘处己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15.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①拟人化手法,赋予草木以人的情态,既形象生动,又与前文以草木的“沉睡”、后文草木的“惶惑”相呼应。(2分)②用排比手法描绘玉簪棒的“吃惊”、紫薇的“怀疑”、马缨花的“才有反应”,营造出清冷、紧张的氛围,为下文写爸爸的逝去伏笔。(2分)③草木“寥寥几朵”“已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一语双关,暗示着爸爸生命的时日已不多。(2分)经典例题2.《井冈瀑布》21.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特点和效果。⑴它们成群结队从高高的山崖上呼啸而下,天地为之动容,草木因之失色。运用拟人和夸张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井冈瀑布数量众多、气势磅礴的特点,突出了瀑布给人的强烈感受。⑵溪水缓缓流过树丛,流过石滩,像一支德沃夏克极具抒情意味的交响曲。运用比喻(或通感)手法,将诉诸视觉的溪水比作诉诸听觉的乐曲,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溪水舒缓优美、让人动情的特点。经典例题3.《觅渡,觅渡,渡何处》22.(1)从写作角度思考本文的艺术特点,至少概括出两点,要举例分析。(3分)答:①选材典型,能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②语言既有浓重的情感,又富有理性,感染力很强。③作品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性。④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经典例题4.《辋川尚静》21.文章第(5)段,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写雨?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答:方法:比喻、拟人、想象。(2分)用意:衬托了辋川的静;写出了雨带给辋川美;写出了雨对王维作品的影响。(2分)经典例题5.《被时间决定的讲述》21.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4分)【答案】①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漱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②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③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④简洁而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答出两点或类似意思,并分析得当,即可)经典例题7.《灯火》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第一问:(1)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2)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称相互交叉的情形。第二问:(1)不同的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2)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知识储备】识记所使用的人称和不同的人称在行文中起到的不同作用或效果,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答。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便于对话,自由灵活;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时具有呼告的作用;用于对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赏析作品艺术手法(P195)小结(1)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及其作用(2)表达方式及其效果(3)用词上:多用叠词、拟声词、色彩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等,有何好处。(4)句式上:整散结合,多用整句;长短结合,多用短句;多引用(化用)诗句等。有何好处(5)人称效果(6)整体语言特色:清新明丽、委婉含蓄、明白朴实、诙谐幽默等。二、鉴赏作品思路结构提问方式:1.本文以“某某”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2.本文是怎样谋局布篇的?3.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主旨的?4.第X段和地Y段各有什么侧重,在内容上有什么关系?5.文章开头(结尾”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结构有下列元素:段落和层次、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铺垫和伏笔、线索和顺序、分总和总分、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等。整体鉴赏——梳理思路经典例题(1):2010年重庆卷《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10.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答: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文章结构有下列元素:段落和层次、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铺垫和伏笔、线索和顺序、分总和总分、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等。经典例题(2):2010年江苏卷《谈静》16.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经典例题(3)(2010年高考四川卷《自然》第16题“简要说明第六段画线部分与第一段划线部分之间的联系(4分)16.①这两部分前后照应,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认识的逐步深化。②从最初对自然单纯的喜悦感受进而领悟到:自然不仅有喜悦,有时还会被忧伤笼罩,身处自然中的人也是如此。关系体现在结构上的照应和情感认识上的深化设题角度总述1.考察开头部分在文章中的作用。2.考察结尾部分在文章中的作用。3.考察中间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4.考察文中某一物象(或场景、人物)在文章中的作用。5.对整篇文章谋局布篇技巧进行赏析。局部作用整体鉴赏(一)局部作用——开头部分经典例题1:09山东高考《记住回家的路》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案: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内容),引发感悟,为下文写“不要忘了回家的路”(内容),做铺垫(结构术语)。经典例题2:《沙漠中的苇》19.本文开头描写的沙漠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辽阔(茫茫)(2分)。突出了“苇”生长环境的恶劣(1分),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生命力强)作铺垫(1分)。方法:结构术语+内容+情感(通常出现)经典例题3:《井冈瀑布》19.从全文来看,文章的首段描写雨水、云雾、小溪有什么作用?答:①通过描写雨水、云雾、小溪等,点明水量丰沛的季候特点,为下文写井冈瀑布张本(2分);②表现井冈的自然景观之美,从正面衬托井冈瀑布最美,“最让人动心”(2分)。经典例题4:《沙漠中的苇》19.本文开头描写的沙漠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辽阔(茫茫)(2分)。突出了“苇”生长环境的恶劣(1分),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生命力强)作铺垫(1分)。(二)局部作用——中间部分经典例题:07江苏卷《麦天》16.“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分)答:①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内容),为写女人心疼男人(内容)作铺垫(结构术语);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内容)相照应(结构术语);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内容)的描写相呼应(结构术语)。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方法:结构术语+内容+情感(通常不必要出现)(三)局部作用——结尾部分经典例题:知识储备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如下: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引出下文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承接上文欲扬先抑的手法,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含蓄深刻,启发联想,象征、暗示、点名或揭示引用或文学性强的语段:创造文化氛围或……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分析写景的语段: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烘托、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表现人物……的心情,暗示社会环境,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四)局部作用——主要物象文中作用经典例题:思路导引:(1)贯穿全文的线索(2)是作者所抒之情、所言之志、所寓之理的载体(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了……)(五)局部作用——次要物象作用思路导引:(1)本身表达的内容(2)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引出主要对象,为下文……做铺垫。(3)与主要景物的关系:对比或类比,起烘托、反衬或正衬的作用。(4)突出主旨的作用:从正面(侧面、反面)突出……主旨经典例题1:《红叶落处是秋风》18.文章描写红叶,为什么在⑤段写到“一大群高大的水鹿”?(4分)答:①一群水鹿的出现,表明喇叭河风景区不仅有迷人的红叶,也有美丽的动物,衬托环境优美。②“我”纵情歌唱,水鹿聆听,为“天人合一,绝不仅仅是理想”的观点作铺垫。③突出了全文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深化了文章立意。(“衬托”“铺垫”“突出”“深化”等各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经典例题2:《草屋的声音》第⑤自然段中写终年不枯的茗苳草,草屋前后的梧桐和枣树,对描写草屋起到什么作用?通过写茗苳草点燃草屋的绿意,两棵树庇护着草屋,衬托出了草屋的安宁而有情致。(六)局部作用——引用作用①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③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考点阐释:对整篇文章谋局布篇技巧进行赏析,此类题型主要出现在写人叙事散文、人物传记和小说中,主要考查选材的特点。思考角度:点面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细节描写、选材典型、材料安排(顺序、倒叙、插叙)等。经典例题1.《鲁山,在鲁之山》20.文章名为“鲁山,在鲁之山”,主要是写鲁山的独特之处。通读全文,分析作者从哪些角度写出了鲁山的哪些特点。(1)从与泰山对比的角度,整体概括地写出鲁山保持了自己特有的一份真实,鲁山是一个安静、简单的所在;(2)从具体的登山中对石径、山石等的感触入笔,写出了鲁山平静、淡泊的格调。二、整体鉴赏——赏析技法经典例题2.《井冈瀑布》20.本文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井冈瀑布,试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答:文章既从“面”(整体)上描述了井冈瀑布数量众多、多姿多彩的基本特点,又从“点”(个体)上全方位、多角度生动描绘了井冈瀑布的代表——龙潭瀑布(2分)。这种点面结合的手法,能够使读者对井冈瀑布得到既全面又直观的认识,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2分)。三、人称叙述类提问方式:1、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2、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经典试题】(10年全国卷1《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