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基本功学会用饵详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自然饵巧挂钩钓鱼用什么做饵,自古传下来的有钓鲫鱼用蚯蚓、蝇蛆和米饭粒,钓鲤鱼用面团、玉米、煮熟的红薯块,也有用蚕蛹的。这些来源于自然界,通过采集、挖掘得来,再经蒸煮泡拣等简单加工就能挂钩的饵称为自然饵。取以上物质做饵不仅是因为它分布广,唾手可得,采取方便,还因为它装钩简单。例如把蚯蚓掐成小段或整条穿到钩上,利用其腥膻体味和蠕动能刺激鱼争抢;将面团搓成圆球后再套住钩尖,会因其色白而吸引鱼的眼球。自然饵都有不易被水溶解的特点,所以鱼咬钩比较实,有时还会将钩吞得很深,造成摘钩困难。为了在鱼还没有完全将钩吞入时就把它钓上来,钓鱼人装饵时都会注意掩盖钩尖。然而鱼种不同,有的鱼会围着钓饵转悠,轻易不下口,就是咬钩也是吞吐反复:有的鱼张口前先用吻试探几次,确定没有危险了才来一口;有的鱼先在钩弯处咬一口,然后放弃了。除了出于本能和伤了嘴的鱼摄食小心外,鱼类的这些反应其实有很多是由饵的挂钩方式引起的。以蚯蚓为例,掐段和整条挂钩就有明显差别。将较长的蚯蚓按钩条长度掐成段,如果钩尖从断口穿入,鱼会因为切口渗出的腥膻体液而首先从这里下口;若倒过来从蚯尾穿入,则切口会因蠕动而露出钩尖。两者都有不利于咬钩的一面,但钓小鱼又不能不这样。整条穿钩时钩条的整体被蚯蚓掩藏,并在钩尖处留有一段蠕动的蚓体,鱼咬钩都从蠕动部位下口。但若留在钩尖外的蚓体过长,鱼又比较小的话又容易把蠕动段咬掉。所以怎么装钩是由鱼种和鱼的大小来确定的,用蚯蚓应该是整条,钩尖从离蚓首l~2厘米的体侧穿入,长短以超过钩条长度2~3厘米为合适。这样除了钩条整体被蚯蚓掩藏外,还在钩尖和钩柄后部留下了两段蠕动的活体,形成“活饵”。另外,包括蛆、蚕蛹、蜂蛹、苍蝇、地蚕、蝼蛄、蚱蜢、虾、蚌肉、螺蛳肉等“虫饵”挂钩时,除了见饵就吞的凶猛鱼类外都要注意掩藏钩尖。有些鱼会经常改变泳层,’如草鱼、鳊鱼贴底咬钩时食蚯蚓,上浮后则吃菜叶、青草,这就无须掩盖钩尖了,所以挂饵方式要随鱼情而变,因水情而异。区别于动物性钓饵,米饭粒、麦子、玉米、花生仁、黄豆、面团、马铃薯、红薯、豆腐干、年糕、菜叶、南瓜蔓、嫩芦苇芯等植物性钓饵,有的要经过蒸煮浸泡,有的要切割成段或小块才能挂钩。这就需要饵形与钩形的配合了,如伊势尼适合挂麦子、玉米等颗粒状钓饵;于又适合挂马铃薯、红薯、豆腐干、年糕等呈块状的饵;丸世适合挂菜叶、瓜蔓等。自然饵种类多,差异大,要把饵顺利送入鱼嘴就不能不讲究挂饵技巧。2、商品饵搓和拉钓鱼历来都是就地取材,简单加工,可是自“台钓”之后鱼饵商品化了,不管钓什么鱼都是用袋装的粉状饵。这种由工厂生产,配合着钓组运动特征,既能诱鱼又能钓鱼的鱼饵不仅改变了用饵观念,也将挂饵方法统一了。商品饵的成分虽不外乎米豆麦黍薯,但粉碎后按不同配比混合并加入特殊的添加成分就形成了个性。例如以马铃薯粉为主,混合了麦麸、变性淀粉、小麦蛋白、红薯粉而具有香甜特征的饵适合钓鲫鱼。可是同样是这些物质,调整一下配比再加上呈颗粒状的烤麸粒、蛋黄素、香酸料就能扩大到钓鲤鱼和钓草鱼了。然而养殖环境不同,北方的鱼多喂粮食饲料,南方则比较杂。以鲤鱼为例,淮河以北多喂玉米,长江及其以南喂菜籽饼和利用天然饲料如蚌、螺蛳等,所以同是鲤鱼饵,北方用本味纯香的,而且揉的比较硬;南方则用腥或腥香型,软软的。成粉状的商品饵其实还只是原料,它需要对水、揉搓成面团状后才能装到钩上。与过去用面团,都是将面粉对水后反复揉搓,到软硬黏合适了再取小团搓成球或卵形装钩不同,商品饵是用搓的方法将钩整体包严包实了。其过程是按包装袋标明的对水比例先将水倒入盆内,然后倒入鱼饵,用手将饵搅拌使之完全湿水后静置3~5分钟,接着再揉搓至松软适中,并有一定黏性。之后三指撮饵并转动手指,使饵成圆条状,再按钩的大小用大拇指掐去一部分,然后让钩贴着食指与中指之间的饵并用大拇指轻轻压一下,随后转动三指就把钩整体包裹住了,是为搓饵。用面团装钩,饵沉底后可以保持10分钟不化,商品饵的松和粘是由对水量和揉搓时间的长短决定的,但要发挥它诱钓两方面的作用就不能太黏,要让它有一个慢慢溶散的过程,时间控制在1分半钟左右。这也是“台钓”提竿频繁而中鱼不多的原因,饵化了,浮标升起来了,当然要重新装饵。“台钓”钓鱼多,但有时候钓着钓着鱼渐渐少了,经常出现钩将及到底时有一个短促停顿,如果不注意,钩触底后就没有口了。这是鱼离底了,什么原因故且不论。另外随着抛钩频率的增加,水体自上至下充斥着溶散的饵微粒会引得鱼不断上浮,该怎么钓这些被雾化引上来的鱼呢?经过无数次实验,钓鱼人终于发现,日本鱼饵中有一款比重很轻,对水后形成拉丝网状结构,能将饵微粒粘住的饵,使用时只须将饵团压着钩往外一拉,哪怕钩上只粘了很小一点饵也能被鱼接受。这样装饵的时间短了,抛钩频率也增加了,并因为饵轻而可以通过剪铅皮、调整浮标来实现两钩任意定位。这种新的装饵方式称为拉饵,它以拉丝粉形成网络并将松散的饵微粒粘住,使原来搓饵钓底扩大为拉饵钓全泳层。3、松和黏含鱼情鱼接受钓饵都是经验行为。如池塘喂哪种饵料,吃得多了会对味型、形状、颜色、软硬等方面形成记忆,即使是不喂饲料的水库湖泊,有什么吃什么也会倾向于某些食物。然而不管什么食物,鱼接受它总是同它的物理状态联系着的。如北方用干玉米、豆饼、麦子打窝,鱼来得迟,必须长时间守钓,到玉米、麦子被水泡软了鱼才会聚窝。南方用碎屑状的菜籽饼、麦麸、米糠打窝,吸水就软了,虽然鱼来得快,可是吃完就走了,所以必须随时补窝。商品饵的诱钓合一是以入水软化、溶散为基础的,并由对水量的多少和揉搓时间来决定它的物理状态。商品饵的包装袋上都有简单的用法说明,如“请将本钓饵加入适量清水,润湿后略加搅拌即可,黏度以个人习惯调节使用。”可是初学者按此操作至少有三点疑惑:(1)该怎样把握适量的“量”?(2)搅拌多长时间才算合适?(3)如何调节黏度?这三个司题可能会有30种答案。因为钓手的习惯不同,垂钓鱼种不同,又因为水情、天气差异导致鱼口变化,即使是历经考验的鱼饵也会出现被鱼拒绝的现象。然而不管什么原因,最简单的做法是改善钓饵状态。例如,以米豆麦黍为主要原料的鱼饵比较粘,兑水量1:0.6~0.8,可以任意搓饵,可是随着搅拌和存放时间的延长会变得越来越黏。当鱼比较大,又是生口的时候,一坨饵钓3~4个小时,除了发现鱼口少了和变轻之外不会觉得有什么异样。然而还是这坨饵,把它掰成许多小块后湿一点水,加些马铃薯粉,使钓饵变得松散一点,鱼口又会恢复原来样子。因配方不同,商品饵兑水后不是由松变黏,就是随着水分蒸发而变硬,另外本来松黏正常的钓饵会因返水成鼻涕状,此时就不在状态了,必须放弃。鱼接受钓饵固然是食的需要,但状态的缺失会使鱼讯变得晦涩难辨。商品饵的特点是诱钓合一,其中松是为了诱鱼,但又不能诱鱼太多,因为密度会影响鱼口,如水底铺满碎屑状残饵,那么鱼只食碎屑就顾不上钩上的钓饵了。如果钓饵松散而比重又比较小,那么溶散的残饵呈悬浮状态,会引得鱼离底。黏是为了钓,但若钩上的饵不化不散,抛钩5~8分钟后提起钩来还是那么大,除了说明窝里无鱼外,还同饵的松黏有着一定的联系。其实从粗细配置的诱饵开始,钓鱼就是一个培养驯化的过程,只是由于钓组的原因,我们虽然发现了鱼有留恋碎屑的习性,却无法将碎屑装到钩上才选择了形状固定的定型饵。商品饵通过控制兑水量和揉搓时间使本来松散的粉状饵具有了黏性,于是搓大饵,入水后被水进一步软化并由外及里层层剥落,到了钓饵的大小和鱼的口型相一致的时候就被鱼接受了。接着根据鱼情,如大鱼聚窝慢就增强钓饵的持钩性,用黏来延长其软化时间,让钓饵溶散一部分,钩上还保留一部分。另外鱼聚得多,不需要引鱼了,那就用比较黏的饵。反之,鱼聚得少或鱼口很轻,就用松散饵,这样既起到了诱鱼聚窝的作用,又因为饵重减轻而容易被鱼吸入。earbdsg法莱渔具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