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痂是指骨头受伤后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痂。一般将骨折愈合分为3个阶段骨痂是指骨头受伤后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痂。一般将骨折愈合分为3个阶段,即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也有根据骨折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和生理学特征分为撞击期、诱导期、炎症期、软骨痂期、硬骨痂期和改建期6个不同的阶段。多种骨生长因子与骨折愈合有关,它们共同作用可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调节局部成骨。学术术语来源---不同长度兔桡骨缺损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文章亮点:1有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量在骨缺损时会发生变化,但是它与缺损长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却少有报道。2实验观察了不同长度兔桡骨骨缺损时骨形态发生蛋白2分泌量的变化,探索在不同长度的骨缺损时骨缺损局部骨形态发生蛋白2分泌量的变化情况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缺损的愈合中所起的作用。3实验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量会随着骨缺损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某一较大的缺损长度时达到最大分泌量并可能维持于该水平;推测对于较大程度的骨缺损,单纯使用小剂量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于骨缺损的治疗可能是无效的。关键词:骨关节植入物;骨关节损伤基础实验;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2;长度;骨愈合;兔;桡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摘要背景:有研究表明在骨缺损的状态下,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目的:观察不同长度兔桡骨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麻醉下用线锯造成兔左前臂桡骨中段0.5和3.0cm的骨缺损。结果与结论:Westernblot检测显示,0.5cm骨缺损组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量在损伤后1,3,4周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且每组均较损伤即刻明显增加(P0.05);3.0cm骨缺损组骨缺损部位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相对表达量在损伤后3周达到高峰(P0.05),其峰值水平明显高于0.5cm骨缺损组(P0.05),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对骨痂的生成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损伤后3,4周,3.0cm骨缺损组的骨痂生成量较0.5cm骨缺损组明显减少(P0.05)。证实,兔桡骨3.0cm的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上调,但还不能使该长度的骨缺损自行愈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