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是现代校长的修养与品格“钝感力”:一词出自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能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作为一校之长,必定要承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甚至打击力,加之生活节奏加快,如果对各种压力或打击力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事实上,在许多取得成功的校长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种钝感力:只要自己心中的教育理想与信念坚定不移,“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他们对外界的各种压力或打击,“大事不糊涂,小事讲风格”,任何风浪都可以泰然处之。相反,如果一个校长凡事冒失莽撞,轻浮急躁,是什么事情也干不好的。有时“欲速则不达”,钝感也是现代校长的一种生存智慧与管理风格,钝感力不是愚钝,更不是麻木不仁,而是“吹尽黄沙始得金”,“退后一步天地宽”的缓冲力,是后发制人的爆发力,校长应该是“大智若愚”的开拓者,其实这种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品格正是钝感力的另一种表现。钝感力的修炼源自于校长的自我认知与激励。钝感力来源于明确的自我认知。许多成功的人共同拥有的素质之一就是:他们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能做什么,自己要往什么方向去,在这个浮华喧嚣的社会中,自我认知能力能够让一个人冷静分析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判断出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找准自己的位置。由于自我认知而形成的钝感力是一种高度智慧,可以让我们在充满压力与挑战的生涯中,在最失望、最困厄之时,依然能看到远方摇曳着的希望之灯,鼓励着我们不断努力,最终抵达辉煌的终点。钝感力的修炼源自于校长的深度思考与慎独。常见一些新校长血气方刚、踌躇满志,上任伊始便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其结果成功者甚少失败者甚多,究其原因缺乏“钝感力”的修养。具有钝感力的校长,总是通过冷静、细致的观察与深思熟虑的思考,对学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有了清楚的把握,真正做到胸有成竹了,才会有所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君子慎始”是冷静者的哲学。成功者不应心急如焚,而应心静如水,主张新官上任先“拾柴”是为了更好的“放火”。当然,这与提倡校长要具有大胆开拓、勇于探索并不矛盾,因为成功的校长不仅要“有胆”更要“有识”;不仅要“勇于”还要跟“善于”相结合。惟其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负师生员工的期望。钝感力的修炼源自于校长“以柔克刚”的睿智。道家鼻祖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软绵绵的太极拳能无敌于天下,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也是钝感力的一种表现。在学校管理中,也应该常常运用以柔克刚的方法。学校是个小社会,师生员工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校长在处理时要坚持以理服人,不要与其争高低。要学会留情面,学会以柔克刚。如果校长与员工之间都固执己见,势必伤害彼此,而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完全可以以理服人,达到目的。总之“柔”本身是一种钝感力,是一种成熟的标志,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钝感的表现,校长应该正视它,运用它,将老子“以柔克刚”的处世之道运用于做人和学校管理方面,这就是一种钝感的睿智。钝感力修炼源自于校长“如理乱麻”的理性。论及校长处理事务的能力标准,很多人主张处事高效率,而钝感力修养切忌“快刀斩乱麻”。乱麻特征是矛盾多、头绪乱,常常是真真假假绞在一起,是是非非各执一端,在此种情况下挥刀一斩,结果一团乱麻倒成了两团乱麻。正象“抽刀断水水更流”一样,“举刀斩麻麻更乱”。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常常会有事情被校长“斩”错了,有的师生员工感情被校长“斩”伤了,积下怨气。校长“快刀”一斩,痛快一时,事后却要用几倍的时间与精力去处理“斩乱麻”所留下的后遗症。“斩乱麻”是感性行为,“理乱麻”是理性行为,“斩乱麻”靠敏感力,“理乱麻”靠钝感力,相对而言,“理乱麻”比“斩乱麻”高明得多,而这种“理乱麻”的钝感力的底蕴则是现代校长的文化、知识和智慧。校长的钝感力来自于自身的学识、修养及在管理学校中展示出的智慧和艺术,要练就钝感力需要校长不断充实自己,厚积而薄发,需要积极开朗、平和豁达的心态面对矛盾和问题,钝感力修炼是校长最终赢得职业幸福的一种手段和智慧。作者:临海市回浦中学校长李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