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导学案(7)编写人:刘秋田使用日期:9月20日1课题:地球公转的特点、黄赤交角教学目标:1、知道赤道面、黄道面和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特点2、理解并掌握黄赤交角的影响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法总结、跟踪检测。自主学习: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的叠加,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可用赤道面和黄道面来表示。读下面两图,完成三个概念。一.概念:1.赤道面:地球________(自转或公转)平面,是通过________与地轴垂直的平面。2.黄道面:地球________(自转或公转)轨道平面。3.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_______平面与公转的_______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是________,其在一定时期内看作不变。二.黄赤交角的影响:1.太阳直射点: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为90°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表面的交点。延长太阳光线后,光线可以通过直射点直接到达地球球心。2.黄赤交角的影响(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概念: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指向基本不变,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成因: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规律:高一地理导学案(7)编写人:刘秋田使用日期:9月20日2(2)黄赤交角与五带知识回顾:在右图A-E字母的对应位置标出五带回归线度数是________,极圈度数是______①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决定回归线度数;同时决定极圈度数,因此确定了五带的范围。②黄赤交角与五带范围的关系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________;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________。合作探究1: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发生周年回归移动(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取决于大小)。思考: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在哪一纬线?直射纬线是否会有变化?如果黄赤交角增大为30°,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有何变化?二、作图:1.观察黄赤交角的平面投影图思考:(1)AB、CD、EF分别代表什么?(2)哪个角是黄赤交角?高一地理导学案(7)编写人:刘秋田使用日期:9月20日3(3)黄赤交角的存在会产生哪些主要影响呢?(4)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五带范围将如何变化?2.在下图①处画出自转方向、轨道上画出公转方向;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位置对应标出二分二至日与日期;画出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在右图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标出二分二至的节气及日期。3.观察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图,总结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并在下面纬线简图上用曲线把规律表现出来,并回答以下问题。⑴地球上哪些地方没有太阳直射?⑵地球上哪些地方有太阳直射?一年内有几次太阳直射?①②③④高一地理导学案(7)编写人:刘秋田使用日期:9月20日4跟踪检测1.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B.度数永远不变C.随公转有规律地增大或减小D.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形成的2.读右图,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至位置P时,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A.赤道上B.北回归线上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D.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3.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A.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26′S向北移至23°26′NB.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C.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D.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4.假如地轴与黄道相交成90°,那么,地球自转和公转,可能发生的现象是()①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均相等②沿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存在偏转现象③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④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无四季变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右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图中表示北半球春分日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四点中,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6.读右图,回答问题。(l)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2)地球公转至D时,是___月___日,北半球是____节气,___季节。(3)地球公转到___点时,北京为秋分。(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___。(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___至___期间。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