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心震研究层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6.叙述利用钻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的步骤①进行关键井岩性序列、沉积旋回和沉积相研究,并建立岩性及其序列与电测曲线的响应关系。②依据风化壳、底砾岩、古土壤、生物化石的断带和岩性、沉积相的垂向突变以及地层产状的不一致性确定层序边界,并进行多井层序边界对比,通过古生物组合和同位素测年等方法,确定层序的年代,建立盆地覆盖区年代地层框架。③识别不同级别的界面,包括不整合面、海泛面与侵蚀面,最大海泛面或湖泛面,确定体系域类型。④通过测井资料的时频分析,确定层序旋回周期的规律,探讨形成层序的主控因素。⑤建立测井-地质岩相知识库,实现地质资料与测井资料的沟通。⑥识别关键井岩相序列。⑦建立多井关键对比沉积层序剖面。⑧通过沉积环境和古气候详细分析,编绘单井和多井层序地层综合分析图以及以层序或体系域为作图单元的地层等厚图、沉积相图,为确定有利的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分布区作准备。⑨建立岩性序列、沉积相类型、层序和体系域与地震反射之间的响应关系,为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分析作好准备。⑩预测有利的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分布。钻井资料层序地层分析:钻井资料应尽量包括测井曲线、岩样、岩心描述、生物地层年代和沉积环境资料、海平面升降旋回曲线、合成地震记录,以及与该井合成记录作适当对比,并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作出解释,从而识别每口井的海平面升降旋回曲线、层序、体系域和准层序等地层单元边界,建立井间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的对比关系。单井层序地层学分析是一项内容最丰富、最复杂和难度较大的工作。由于钻井及测井资料分辨率较高(地震资料一般只能划分到体系域),因此分析解释工作应尽量做细,在初步的岩性、生物地层学、环境解释之后,划分准层序、准层序组及体系域层序地层单元。进行这项工作时,一般先着手单井剖面的层序和体系域边界的解释,当开始井间对比并将井与地层解释联系起来时,可以修正层序和体系域边界的解释,扩大其解释范围,为以后在层序和体系域地层单元内进行井间准层序及准层序组的对比打好基础。钻井资料层序地层学分析内容项目内容2沉积及地层形式岩心、岩屑、测井曲线特征;层序和体系域边界,配以地震记录用生物地层标定年代以来全球性海平面升降旋回曲线准层序对比准层序和标定准层序环境解释沉积环境剖面图示意横剖面图平面图绘平面图构造图年代地层表面构造图等厚图年代地层单元等厚图;岩性单元等厚图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内容:通过在露头、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层序分析基础上,综合露头、钻井、地震进行地层构型的综合分析,并通过层序划分和对比,建立年代地层格架,分析控制层序构型的主控因素,研究各层序不同体系域的沉积体系特征,建立能够反映盆地地层样式的层序地层模式,指导矿产生产勘探。相关要点:1、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层序、准层序等),每年基本都可能考;2、河流相沉积特点和模式(重点是曲流河和辩状河)3、三角洲相沉积特点(陆相、海相、扇三角洲)4、沙质海岸沉积特点;5、在实际地震剖面上识别层序界面(识别方法);6、储层方面研究的内容和方法7、生物礁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尽量多看一些书,扩大知识面8、野外露头层序地层分析:露头资料是最详细的资料,所以开展层序地层分析亦应从露头开始。其基本步骤如下:A沉积岩露头的层序、体系域以及准层序的解释,从识别岩性、岩相以及地层型式开始。B鉴别构成层序及层序内部地层单元界面的那些不连续面。若露头范围有限,无法区分不连续面,这些层序界面的解释就取决于对相变的认识。因为这种相变与海平面升降引起的3可容空间的变化有关。层序界面上下的沉积相发生突变。C从生物地层学的角度确定这些层序单元的年代,并且使之与海平面升降旋回曲线拟合。D对同一时代的露头,结合地下地质资料如钻井、地震等一起进行解释。露头层序地层分析的内容项目内容沉积学及地层型式在可能的地方,识别岩系、主要岩性、沉积环境以及体系域的地层型式边界运用可容空间概念进行相分析予以确定生物地层标定年代可与全球性海平面升降旋回曲线进行对比地层单元对比运用地下资料对比露头间的各级地层单元的边界9、地震资料层序地层分析:①地震反射面的地质含义:了解地震反射与岩性单元、地质年代的关系,对于根据地震资料进行地层解释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知道,当地震波投射到两个速度和密度不同(即具有波阻抗差)的岩层间的界面时,在此界面上会产生地震反射。所以从本质上讲,地震反射界面是物理界面。但是,大量的实际资料证实,岩层中产生反射的物理界面主要为具有速度和密度差异的层面和不整合面。这两类的界面都具年代地层意义。相反,跨时代岩性单元的边界却不存在连续的地震反射。所以,地震反射界面基本上反应的是地层沉积表面的年代地层界面,而不是穿时岩性界面。这个基本原理是很重要的,也是用地震资料进行地层学解释的基础。因为只有沉积表面,即层面(包括不整合面)是连续的具有波阻抗差的界面,只有它才能构成连续的反射。虽然由于沉积环境、物质来源的变化,在这个界面上的波阻抗差在空间上有所变化,但这些变化只影响反射强度(振幅)和连续性的变化,不会影响它的延续性。相反,岩性地层单元界面(即岩性地层界面)在实际上是指状交互的,是不连续、不平整的。人为对比画出的界面,实际中不存在完整、连续平整的岩性地层界面,所以不能产生连续的反射。②地层尖灭形式与地震反射终止:受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大小、沉积环境及物源供给等因素的控制,任一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地层往往在一定范围内分布。因此,任一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地层在横向上最终要以各种形4式尖灭。例如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尤其是上下地层常沿层序界面、体系域界面等以各种不同形式尖灭或变得很薄,从面沿这些界面形成地层会聚带。地层尖灭形式往往如图1—4所示。因此,沿这些地层界面地层反射的同相轴就会出现不同的地层反射终止类型,从而形成地层反射的会聚带。用地层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学分析正是利用了地层反射终止来识别层序、体系域等地层单元。图1—4被动大陆边缘地层尖灭形式(Vail1989)根据地层在地震上的响应将地层反射划分为协调(整一)关系和不协调(不整一)关系两种类型。协调关系相当于地质上的整合接触关系;不协调关系相当于地质上的不整合关系。它们又根据反射终止的方式区别为削截(削蚀)、顶超、上超、下超、视削蚀(或阶状后退)等5种类型。A削蚀(削截、侵蚀)层序的顶部反射终止,即可以是下伏倾斜地层的顶部与上覆水平地层间的反射终止,也可以是水平地层的顶部与上覆地层沉积初期侵蚀河床底面间的终止。它代表一种侵蚀作用,说明在下伏地层沉积之后,经过了强烈的构造运动或者强烈的切割侵蚀。B顶超下伏原始倾斜层序的顶部与由无沉积作用的上界面形成的终止现象。它通常以很小的角度,逐步收敛于上覆层底面反射上。这种现象在地质上代表一种时间不长的、与沉积作用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路冲蚀现象。顶超与削蚀的区别在于它只出现在三角洲、扇三角洲沉积的顶积层发育地区。顶超与削蚀属地层与层序上界面的关系C上超层序的底部逆原始倾斜面逐层终止现象。上超是地层与层序下部边界的关系。D下超层序的底部顺原始倾斜面向下倾方向终止。下超表示一股携带沉积物的水流在一定方向上的前积作用。最大海泛面在向海方向其上覆地层往往以下超为待征,故最大海泛面也称下超面。E视削蚀(阶状后退)视削蚀与阶状后退不易区分,往往共生在一起。所谓阶状后退是由(海相)进积而成。此处每个进积体向盆地(海)的伸展都不如前一个远。阶状后退标志着海平面相对上升很快或物源供给变小所致。视削蚀是因沉积物断源导致阶状后退地层向盆地变薄引起。视削蚀与阶状后退都标志最大海泛面(或密集段)的位置。③地震反射参数的地质意义:5地层资料中所使用的地层反射参数及其地质意义如表1—3所示。表1—3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地震相参数地质解释反射结构层面形式、沉积作用、剥蚀及古地貌,流体界面反射连续性层面连续性、沉积作用反射振幅速度—密度差,地层间隔,流体成分反射频率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层速度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地震相单元的外星和平面组合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地质背景无反射结构一般表示岩性均质单一,在碎屑沉积体系中,这种反射结构可能表示砂层或页岩非常均质。在碳酸盐及蒸发岩体系中,则可能表示为盐岩或块状碳酸盐岩礁核。无反射结构也可产生于块状火成岩,陡斜沉积物或多岩性沉积后发生的强烈均质化作用,如滑塌沉积。层状反射结构可简单可复杂。简单层状结构包括平行或发散型地震反射。平行或亚平行结构反映了在一稳定均匀下沉面上的匀速沉积。波状结构也称乱岗状反射结构,由不规的、不连续、亚平行的反射组成,常有许多非系统性的反射终止相同相轴分裂现象,波动起伏幅度小,接近地震分辨率的极限。代表一种分散弱水流或河流之间的堆积、前三角洲或三角洲之间的指状交互的较小的斜坡朵叶地层。发散状结构表示平面上沉积速率不均一、沉积面逐渐倾斜,或这两种现象兼而有之。进积式结构包括S型和S斜切型结构。这两种结构是由反射沉积面,也就是从浅水区向深水区的平缓倾斜面进积发展而成。由此而形成的地层结构可分上(顶积层)、中(前积层)、下(底积层)三个层。如果上层代表沉积于波浪扰动浅水环境的砂岩和页岩,那么该地层相单元由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组成。通过研究地震相单元的外部几何形态及空间展布,可以了解总的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外部几何形态可以分为席状、席状披盖、楔形、透镜状、丘形和充填型,等等。(5)层序综合分析方法与步骤地层层序综合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一定要综合钻井和地震资料以及现有露头资料进行不连续面对比。其最有效的方法是结合合成地震记录测井曲线划分的地层单元和地震剖面进行详细的对比。综合分析工作的具体工作步骤为:6A露头:岩性、岩相以及地层型式。层序、体系域以及准层序的解释。B钻井、测井曲线层序分析:主要是识别每口井的钻井、测井曲线层序和体系域,以及沉积环境和岩相解释。化石和所有生物地层年代资料,标记初步层序和体系域边界。C地震层序分析:主要是识别地震层序和体系域,地震反射终止、识别不连续类型和对比不连续面。D与测井曲线的合成连接:以合成记录和地震剖面之间的拟合程度来确定地震记录和合成资料质量并显示反射组成,在井所在部位、将测井岩相、沉积环境以及生物地层资料与地震剖面连接起来,并将地震和测井层序与体系域边界进行对比。E地震相分析:包括识别体系域内反射几何形式。对比研究区内地震相反射几何形式。并用岩相概念解释地震相和沉积环境。F解释沉积环境:主要是识别和困定体系域内的主要沉积体系,并解释沉积环境。12、论述陆相层序地层学与海相层序地层学的异同,及层序地层学在我国的应用(大概是这样,不太确切)。于兴河P58答: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或者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重复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年代层序格架内岩石关系的学科,是一种划分、对比和分析沉积地层的新方法。层序地层学首先是在海相地层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包括了层序地层的最核心和精髓的部分,层序和层序边界的定义均是以海相地层为研究对象建立的。海相层序地层学主要特点:(1)均强调海平面变化是控制层序成因和相分布的内在机制,可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地层对比;(2)将构造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沉积物供给、气候变化作为影响层序的四大控制因素;(3)对成岩作用的影响考虑较少。陆相层序地层学主要特点:(1)将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气候及古地形作为影响层序的四大控制因素;(2)层序类型划分为构造和气候层序,构造层序又可以分为简单断坳层序、同生断坳层序和多期断坳层序;(3)不同类型湖盆对应不同的层序地层模式。陆相层序地层与海相层序地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陆相盆地沉积受多种因素控制,而且不同类型盆地的主要控制因素又各不相同,造就了陆相盆地沉积类型多、相变快、横向连续性差、纵向上层序厚度变化大,频繁的湖侵湖退使湖盆沉积垂向上韵律变化快;因此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结构和模式更为复杂,研究更为困难。陆相地层层序研究的方法体系主要包括露头层序研究方法、实验观测和分析方法、测井层序地层分析、地震层序地层分析和层序地层的数值模拟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区带勘探阶段、目标勘探阶段和开发阶段,层序地层学都能发挥不可替代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