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1求解气候疑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求解气候疑团:地球变暖等于世界末日?谁是最大的受益国?【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4月号总第594期】许多时候,我们看到和听到的,都将这样一种景象当作事实:我们这个星球的温度就像是一辆刹车失灵的汽车,正在以一种失控的速度狂飙,如果现在不设法让它停下来,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所有的气候科学家都会同意,过去100年里全球平均气温呈上升的趋势。但是共识也仅仅到此为止。气温上升的速度有多快、未来究竟会怎样,科学家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把20世纪的气温放在历史的框架里去看,它究竟有多不正常?这是一个相当基本的问题。但是现在的科学研究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中世纪暖期】1965年,英国气候学家HubertLamb首先提出,欧洲和北大西洋附近地区在公元900-1300年间出现过一段和20世纪一样温暖,甚至更热的时期。那个时间正好覆盖了欧洲的中世纪,因而得名“中世纪暖期”。但是,有些科学家认为中世纪暖期根本不存在,他们坚持认为在过去的1000年里,20世纪的温度是最高的。这种观点也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多次引用。到目前为至,中世纪暖期研究的最新结果是美国学者2009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它确认中世纪暖期确实存在,并且某些区域的温暖程度可能超过了20世纪末。尽管科学家们对中世纪暖期温度对比有争议,但能在科学界达成普遍共识的是,地质历史时期内,曾不止一次出现地表温度及二氧化碳浓度都远高于今日水平的时代。【数据的不确定性】历史数据的获取方式与今日不同,方法的不一致导致了数据的不可靠性及不确定性。系统误差是气候变化研究中数据不确定性的另一个来源。以热岛效应为例,城市温度高于乡村,一个地区从乡村发展为城市,会造成气温观测数据的明显上升。但是目前还并没有一种能有效适用于全球订正热岛效应的方法。而IPCC认为热岛效应对地表气温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气象观测站的不均匀分布也是造成当前气候评估结果不确定的一个因素。IPCC指出,观测点的密度一直是、而且仍然是极度分布不均的,许多站点位于人口密集地区,而在广阔的海洋地区却只有数量有限的商船走航观测。【温室效应机理】许多人根据温室效应的“常识”认为,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从而让地球升温。而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太阳的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层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则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并向所有方向发送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而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的增加加速了这种保温作用。但是直到今天,一些人仍然认为温室效应的机理不清晰,20世纪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的变化与全球温度变化并不完全一致。【不靠谱的气候模型】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以我们目前的认知水平,只能研究几个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在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逐一分析这几个因素单独变化引起的结果,会造成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与现实不符。【谨慎性原则-----“夸大”气候变暖】绿色人士是按照“谨慎性原则”行事的:一旦有证据显示损害有可能发生,就应当立即采取行动去纠正问题。谨慎性仅仅关注风险的一面,既损害性的可能性。这类似于我们在新闻中看到夜间抢劫案件高发,而其实当地乘车不系安全带的死亡率更高,但前者显然更能引发人们的焦虑。【气候变暖,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兴盛】大约一万年前,又一次冰期结束。地球气候普遍转暖,温度显著升高,冰川溶解,一度逼向中低纬度地区的大陆冰原迅速向两极撤退,海平面因融冰而抬升,地质历史时期进入了世界性的气候回暖期,在这个时期,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文明相继兴盛,人类进入文明时期。就我国而言,在仰韶温暖期(BC3000-----BC1100),原始农业兴起,中华文明从新石器时代步入青铜时代。而百家争鸣、秦始皇统一六合、铁制农具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这一时期则对应我国历史上第二个温暖期(BC770)第三个温暖期,隋唐温暖期则对应着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个高峰——大唐盛世。当时的温度比今天也要高出1摄氏度左右。欧洲的气候变化与中国也大体同步。大约在公元900——1300年间,发生了一次气候变暖,这是近2000年来的一次最暖时期。它的高峰出现在11世纪,气温比现在高4摄氏度左右。正是在这个时期,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冰川融化,陆地也可能上升】地球的表层是地壳,地壳的下面是地幔,地幔成流体、半流体状态,它的密度要比地壳大,地壳之于地幔,就好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一样。冰川融化,好像把压在木块上的重物移开,木块的水下部分就会上浮。这就是地壳均衡现象的一个最简单表述。【从传说中走出来的黄金水道】“西北航道”东起加拿大东部巴芬岛以北向西经加拿大北极群岛间一系列深海峡,至美国阿拉斯加北面的波弗特海的一条北冰洋航道。如果它能通航,就会成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间最便捷的航道。比现有航道可减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距离,而且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无法通过的大船在这里也可以通航,其巨大的经济价值不必多说,堪称真正的黄金水道。但是这条航道从发现之日就被冰层覆盖,其巨大价值难以发挥,但当其一旦开通,势必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最大的赢家】在北冰洋航线中,除了“西北航道”,另一条沿西伯利亚穿越北冰洋的“东北航道”,对俄罗斯的意义更为重大。远东和西伯利亚一直是俄罗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人口稀少,交通设施落后,地区竞争力较低。但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自然能资源,在此处建造港口,便于油气开采,加强与东亚、东南亚、大洋洲各国的联系,巩固俄罗斯的重工业地位。然而,俄罗斯赢得还不仅仅是一条航道。北冰洋的冰雪之下掩藏着一个令人震惊的“聚宝盆”。钻石矿,锰结核,锡和硬石膏矿等相继被发现。但对现代国家来说,北冰洋最大的宝藏当属石油和天然气了。据调查,北极地区石油储量占全球未开采石油的30%,天然气资源占全球的30%。各国对此虎视眈眈,而在这场利益角逐中,俄罗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他控制的北冰洋水域面积相当于加拿大、挪威、丹麦、和美国所控制的北冰洋水域面积的总和!【中国人不怕全球变暖】黑龙江是气候变暖受益最大的中国省份,西北干旱地区也可能由暖干型转变为暖湿型。而对于青藏高原,虽有阳光优势,但气温一直处于劣势,全球变暖将使这一劣势减弱,对农业发挥正面作用。对北方地区来说,已发生的气候变暖改变了冬季采暖和能源需求。人们只强调“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而忽视气候变暖对采暖期节煤的贡献实在是有失偏颇。【在地球面前人类需要永远保持敬畏】实际上,全球变暖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世界末日”——整个地球的末日的。地球从诞生到至今经历过多少次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有过冰盖铺向中低纬度地区,曾有过两极的冰雪都消失无踪,甚至也曾经发生过磁极对调或是小行星撞地球导致的“大爆炸”和“核冬天”……地球就这样安然走过了46亿年。人类真的能够影响到地球么?地球不见得会被人类毁灭,但人类可以轻易的毁掉自己。人类是被地球宠坏的小孩,在地球的孩子中表现突出。然后,这个狂妄的小孩就认为自己最聪明、最有能力,他刚刚学会了一些技能,骄傲的称之为“科学”,以为科学无所不能。然后他就失去了敬畏之心,觉得自己可以站在地球顶端,为所欲为。它肆意浪费地球提供的资源,毫不顾惜的破坏地球的环境,还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地球。他正满怀信心的大干一场,却发现事情突然失去了控制,地球并没有按照他规划好的轨迹前行,地球也不再对他和颜悦色,还要求他对自己做过的一切负责。于是,这个孩子恐慌了,一边拼命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一边大声疾呼“救救地球”。人类只有保持了敬畏之心,才会找到一条与地球和谐发展的相处之路,否则,地球不会毁灭,毁灭的,只有人类以及他连累的兄弟姐妹们…….然而,国内一些地理学者并不同意厄尔尼诺是今年副热带高压异常的主因。他们认为副热带高压移动的主要动力,来自中国陆地对大气的加热,一旦大气热到一定程度,就会变轻跳起。而今年年初的冬季太冷了,所以中国大陆对副热带高压气团的加热不如往年那样强,致使这个气团沉在中国东部上空久久不去。从而在它的下方和周边地区,异于往常的长时间闷热和降水天气就出现了,如此可以解释中国入夏以来各地的极端天气。(撰文/左凌仁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第9期)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