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研究本期主题:集聚区在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研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CCIDConsulting.com.,LTD.主办集聚区在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研究《新研究》2009年第10期2本期主题:集聚区在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研究第一章自主创新的概念1.1创新体系的定义及结构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都在不同程度上,把建立和加强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共同参与下,科技和经济各部门及机构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科技创新的网络系统,是国家(地区)创新体系的重要内涵。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系统各部分必须协调、均衡地发展,任何一个部分的薄弱都将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如果把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区域创新体系则是一个子系统。而要解决当前我国科技、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科技经济脱节、科技产出落后和对外技术依赖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已是我国的当务之急。1.1.1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现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切实增强国家竞争力。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更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并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必须在大幅度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建立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二是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促进科研院所之间、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结合和资源集成。加强社会公益科研体系建设。发展研究型大学,努力形成一批高水平的、资源共享3的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基地。三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从宏观管理、发展战略和计划、研究开发活动、科技产业化等多个方面,促进军民科技的紧密结合,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形成全国优秀科技力量服务国防科技创新、国防科技成果迅速向民用转化的良好格局。四是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统筹规划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深化地方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加强中、西部区域科技发展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县(市)等基层科技体系建设。五是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针对科技中介服务行业规模小、功能单一、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社团在科技中介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1.1.2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要素,或者实现要素的新组合而形成的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网络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第一,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主体性要素、资源性要素和环境性要素。主体性要素是指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某些主体性要素可以缺失;资源性要素是指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人力和知识资源;环境性要素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是指科技基础设施,软环境包括市场环境、社会历史文化和制度环境。第二,新要素或要素的新组合必须进入本区域的生产体系。第三,由于主体性要素可以有缺失,因此区域创新体系的网络构成可以是网状,也可以是链状结构。第四,网络的不同结构和形态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制度安排、政策法规、基础设施水平和创新文化氛围共同决定了不同区域创新体系的多样性。第五,该网络的直接目的是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目标是提高区域创新集聚区在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研究《新研究》2009年第10期4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1.1.3企业创新体系企业的创新体系是由不同种类的创新共同构成的: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源泉;人力资源创新是企业决胜的根本;制度创新是企业运行的保障;组织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技术创新是企业领先的法宝;市场创新是企业扩张的关键;财务创新是企业运作的血液;管理工具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武器;文化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导向。现代企业面临着激烈竞争的环境,处于一个因供需和竞争以及消费转移等因素的作用而造成的急剧的非连续与非线性动荡的环境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创新来创造临时优势,进而把这种临时性的优势连续起来创造一系列的持续优势。而企业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哪一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但企业间的竞争主要分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价值链和企业的最终产品和细分市场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各当一面,且又彼此内在一致。相应的根据这三个环节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层次的创新,会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优势。1.1.3.1最终产品与细分市场层次的创新这个层面的创新主要指的就是产品的创新以及在确定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方面的创新。(1)产品的创新——开放式创新。对于产品的创新大家都不陌生,早在半个世纪前,经济学家熊彼特就率先提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而这个观念也深深的影响着后来专家学者对于创新的看法,并且奠定了一个我们无比熟悉的词——R&D(Research&Development)。但现在对于产品开发的创新观念悄然发生着改变。二战后,欧美建立了经典的研发模式大学负责基础科学研究,企业负责开发其成果。随之,企业界很快如法炮制,让穿白大褂的科学家和穿着工装的工程师分开工作。这种做法曾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功。AT&T贝尔实验室次获得诺贝尔奖。如今,这种模式的辉煌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openinnovation),是企业思考以开放向外的态度来进行创新,不只是借用外界力量,也可以让其他公司运用自己的创新成果。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重大的创新,仅凭某一个企业往往难以达到,但实施了开放式创新,灵活的运用委托研究、合作研究、共同开发、研发联盟等手段,使任何规模、形态的5企业,都可以轻松有效提升创新活动的生产力。(2)细分市场层次的创新。此层次的创新多在于市场营销方面即通过确定细分市场的层次、模式,细分消费者市场的基础,细分业务市场的基础,来选定目标市场,评估细分市场,选择细分市场。企业的最终竞争优势还是要在市场上实现,所以细分市场层次的创新至关重要,这个层面的创新更多地体现在开发新市场,发掘新顾客群上。1.1.3.2价位链配置层次的创新价值链概念是1985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在《竞争优势》(CompetitiveAdvantage)一书中提出的。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任务是创造价值。企业的各项活动可以从战略重要性的角度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且它们能够创造价值,这些组成部分包括公司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四项支持性活动,以及运入后勤、生产操作、运出后勤、营销和服务五项基础性活动,上述九项活动的网状结构便构成了价值链。价值链理论发展到今天,实现了新的突破,即价值链可以进行分解与整合。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困难,而另一些企业则通过创新另辟蹊径,它们从对整个价值链的分析中,放弃某些增值环节,从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发,选择若干环节培养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利用市场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整个价值链的全过程。但是这样的价值链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且各自都有核心竞争力的增值环节组成的。这些原本属于某个价值链的环节一旦独立出来,就未必只对应于某个特定的价值链,它也有可能加人到其他相关的价值链中去,于是出现了新的市场机会──价值链的整合,即可以设计一个新的价值链,通过市场选择最优的环节,把它们联结起来,创造出新的价值。实现虚拟经营的企业能够充分意识到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作为一种经营策略功效卓著,它能够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投人产出比。笔者认为,成功的价值链配置重点就在于在整个价值链配置系统过程中不断谋求好的定位,并同时管理好企业价值链,以及以供应链为代表的上游价值链和以渠道价值链和消费链为代表的下游价值链从而营造和保持竞争优势。1.1.3.3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创新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创新是企业竞争实力的核心体现,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深层基础。这是基于企业愿景实现的第一步,也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一步。集聚区在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研究《新研究》2009年第10期6在动态的商业环境里,虽然企业的竞争优势要在最终的产品和市场上体现出来,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越过产品和服务,直接升华到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整体的对抗。这样利于企业长远的看待问题,使企业避免目光短浅所犯战略性错误。并且基于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的创新能够全方位整体性的提高企业能力,这远比单独产品或细分市场胜利更具有深远意义,更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而言,这层的竞争优势更多的体现在知识本质方面。(1)基于技术的独特竞争优势。企业技术创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NEC公司在半导体生产及电子和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技术领先,佳能整合和利用其在光学,成像和微处理器控制方面的知识等都是基于技术创新的例子。(2)基于服务的独特竞争优势,即企业通过质量、交付时间、售后服务等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这些都构成了最终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根本特征。IBM的全球高质量售后,日立电梯的突出重围,海尔的迅速崛起这些都与他们树立的服务竞争优势有不可分离的关系。1.2自主创新的含义1.2.1要从国家战略高度上认识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在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挑战的特定背景下提出的概念。对自主创新概念的理解不仅是从学术概念上,而且最主要的是从国家战略上进行阐释,自主创新是对重要战略信息的传达,在某种意义上,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它远远超过了学术概念本身。1.2.2正确认识自主创新的内涵与外延自主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自主创新就是指技术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三个方面。广义的自主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非技术创新,如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自主创新的实质是受创新主体控制的创造新的社会经济价值的过程,技术创新是自主创7新的核心。非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实现起着强大的支持作用,在某些情形下,其作用甚至超越了技术创新本身。在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初期实践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过于严格地限制自主创新的外延,这会将大量的创新活动排斥在自主创新之外,让人觉得“自主创新”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这十分不利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创新行为,且脱离了其产生效益,获取利润的本原。另一种倾向是,要防止因自主创新概念的过度泛化或多元化而忽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这一真谛,从而使创新活动失去持久的竞争力,而“创新”本身也成为一个简单的“口号”。因此,科学界定自主创新的外延,有利于正确指导我国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创新活动的实施。1.2.3狭义的自主创新,即技术创新的内涵的理解第一,自主是前提,即要发挥创新主体的主动性,掌握创新的自主权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