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在护肤品中的应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酵母在护肤品中的应用•皮肤概论•酵母在护肤品中的应用•面膜概述皮肤概论1.皮肤结构2.皮肤表面微生物环境3.透皮吸收1.皮肤结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0.2毫米,根据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特点,由外向内可分为5层。1.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体液外渗和化学物质内侵。角蛋白吸水力较强,一般含水量不低于10%,以维持皮肤的柔润,如低于此值,皮肤则干燥,出现鳞屑或皲裂。由于部位不同,其厚度差异甚大。角质层的细胞无细胞核,若有核残存,称为角化不全。2.透明层:由2~3层核已死亡的扁平透明细胞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电解质、化学物质的通过,故又称屏障带。3.颗粒层:由2~4层扁平梭形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颗粒层里的扁平梭形细胞层数增多时,称为粒层肥厚,并常伴有角化过度。颗粒层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4.棘细胞层:由4~8层多角形的棘细胞组成,由下向上渐趋扁平,细胞间借桥粒互相连接,形成所谓细胞间桥。5.基底层:又称生发层,由一层排列呈栅状的圆柱细胞组成。此层细胞不断分裂(经常有3%~5%的细胞进行分裂),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角化脱落。基底细胞分裂后至脱落的时间,一般认为是28日,称为更替时间,其中自基底细胞分裂后到颗粒层最上层为14日,形成角质层到最后脱落为14日。基底细胞间夹杂一种来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又称树枝状细胞),占整个基底细胞的4%~10%,能产生黑色素(色素颗粒),决定着皮肤颜色的深浅。另发现:从护肤的角度来讲表皮并不是最外面的皮肤成分,外面还有一种起保护作用的皮脂膜。真皮来源于中胚叶,由纤维、基质、细胞构成。接近于表皮之真皮乳头称为乳头层,又称真皮浅层;其下称为网状层,又称真皮深层,两者无严格界限。1.纤维:有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三种。(1)胶原纤维:为真皮的主要成分,约占95%,集合组成束状。在乳头层纤维束较细,排列紧密,走行方向不一,亦不互相交织。(2)弹力纤维:在网状层下部较多,多盘绕在胶原纤维束下及皮肤附属器官周围。除赋予皮肤弹性外,也构成皮肤及其附属器的支架。(3)网状纤维:被认为是未成熟的胶原纤维,它环绕于皮肤附属器及血管周围。在网状层,纤维束较粗,排列较疏松,交织成网状,与皮肤表面平行者较多。由于纤维束呈螺旋状,故有一定伸缩性。2.基质:是一种无定形的、均匀的胶样物质,充塞于纤维束间及细胞间,皮肤为皮肤各种成分提供物质支持,并为物质代谢提供场所。3.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种:(1)成纤维细胞:能产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2)组织细胞:是网状内皮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吞噬微生物、代谢产物、色素颗粒和异物的能力,起着有效的清除作用。(3)肥大细胞:存在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以真皮乳头层为最多。其胞浆内的颗粒,能贮存和释放组织胺及肝素等。皮下组织来源于中胚叶,在真皮的下部,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其下紧临肌膜。皮下组织的厚薄依年龄、性别、部位及营养状态而异。有防止散热、储备能量和抵御外来机械性冲击的功能。皮肤结构2.皮肤表面微生物环境皮肤微生态由许多生理、形态不同的微环境“生态位”和生活在其中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群系组成。这些微生物群系以细菌为主还包括少量的真菌、病毒和螨虫等。定居在皮肤表层的细菌通常可以分为常驻菌群和暂住菌群。常驻菌群是指长期定居在皮肤,并且可以自我恢复的菌群。暂住菌群是指由于通过接触,从外界环境中获得的一类菌群。皮肤表面的常驻菌群主要包括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丙酸杆菌、不动杆菌、马拉色菌等此外还有一些微球菌、革兰阴性菌,常驻菌群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变为条件致病菌,如在免疫功能低下时,表皮葡萄球菌会变为致病菌。把皮肤看作是由各种各样活的微生物和多样生理形态不同的生态位组成的生态系统可以增强对机体和微生物之间平衡关系的认识。皮肤微生物菌群的生长还受皮肤免疫的影响。角质细胞通过识别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启动了固有免疫反应,释放抗菌肽、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进而调节皮肤微生物的平衡。皮肤免疫功能的异常则会导致皮肤微生物的改变。如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相比,皮肤变形杆菌、厚壁菌属数量明显增多,而葡萄球菌和丙酸杆菌数量却大大减少。但是免疫功能异常,影响皮肤微生物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皮肤微生物也可以调节机体固有免疫。表皮葡萄球菌还可以产生可溶性苯酚分子调控蛋白,具有类似抗菌肽的作用,可以选择性地抑制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的生长。痤疮丙酸杆菌可以发酵糖类成为短链脂肪酸从而抵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由此可见,皮肤微生物、角质细胞和皮肤免疫功能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稳态体系彼此相互协调维持着皮肤正常生理状态。内容来源:《皮肤微生物群系的形成、发展及免疫调节》3.透皮吸收护肤品中的营养成分如果不能被皮肤吸收,就是一种负担,不但会造成“皮肤氧化”,还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因此,护肤品的透皮吸收具有重要意义。护肤品的功能性成分是以透皮吸收后积累在作用皮层为最终目的,不需要进入体循环。例如:防晒产品的UV吸收剂应滞留在皮肤表层起吸收和反射紫外线的作用,美白产品作用于表皮的基底层阻断黑色素的产生,抗衰产品作用于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使皮肤富有弹性。透皮吸收的途径主要有3条:1、角质层,2、毛囊,3、汗管。水溶性、极性物质通过角质细胞扩散进入皮肤,脂溶性、非极性物质通过细胞间隙的脂质扩散进入皮肤。细胞间隙虽然只占角质层的30%,但阻力较小,因此在透皮吸收中起主要作用。后两条途径为“旁路”,只占整个皮肤表面积的1%,但大分子物质和离子型物质难以通过富含类脂的角质层,可能由此进入皮肤。护肤品中的透皮吸收技术包括软化角质技术、水合技术、乳液技术、渗透促进剂技术,以及使用脂质体、微胶囊、环糊精、纳能托、多孔聚合物微球等将功效成分进行包裹、渗透、缓释。软化角质是使用水杨酸、果酸等使角质层变薄或软化,从而增大透皮吸收。水合技术即提高角质层细胞的角蛋白中含氮物质的水合力,使细胞膨胀,降低结构致密度,从而增大透皮吸收。例如:使用丙二醇、甘油等保湿剂,或贴式面膜使皮肤水合化程度增加。乳液技术包括微乳液和多重乳液。微乳液是粒径在10nm-100nm的两种不混溶液的透明分散体系,易渗透,乳化和增溶能力强,主要用于香精的增溶。多重乳液(W/O/W和O/W/O)可同时包含多种有效成分。渗透促进剂分为化学渗透促进剂、中药渗透促进剂和复合渗透促进剂。化学渗透促进剂为氮酮、有机酸、表面活性剂等,应用范围广但会引起刺激。中药渗透促进剂为杜香萜烯、桉叶油、薄荷、丁香等,效果不如化学渗透促进剂,但副作用小且本身具有一定护肤功效。复合渗透促进剂是不同渗透促进剂的复配。内容来源:《化妆品功效成分的透皮吸收途径与技术》酵母在护肤品中的应用1.补水保湿2.美白亮肤3.抗衰防晒4.消除痤疮1.补水保湿角质层是皮肤屏障和功能的部位所在,与皮肤保湿关系最密切。角质层由5~15层细胞核和细胞器消失的薄饼样角质细胞和薄层脂质组成,有学者形象地将角质层比喻为用砖砌成的墙,角质形成细胞构成砖块,间隔堆砌于连续的由特定脂质组成的基质(即灰泥)中,形成特殊的砖墙结构。要使皮肤光滑、柔软和富有弹性,必须使角质层的含水量保持最佳状态,一般认为含水量应在10%~20%之间,低于10%,皮肤就会干燥、粗糙甚至皲裂。另外保持皮肤湿润还是改善皮肤生理环境、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的先决条件。因此,保湿剂是护肤类化妆品的必备原料。人体皮肤中的天然保湿系统主要由水、脂类、天然保湿因子(NMF)组成。脂类呈层状填充于角质层细胞之间,主要作用是形成水屏障,防止水分丢失。大多脂类为非极性物质,可以限制水分在细胞内外及细胞间流动。当各种原因所致脂类缺乏时,其水屏障作用减弱,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就会增多,出现皮肤干燥脱屑。天然保湿因子(NMF)是存在于角质层内能与水结合的一些低分子量物质的总称。NMF占到角质层细胞基质的10%,通过渗透压来吸引水分子,和NMF结合的水是角质层中较固定的一部分,含量变化较大的那部分水与角质层选择性的通透及脂质屏障有关,而通透性又与角质细胞间脂质及板层结构的完整性及特点相关。内容来源:《皮肤屏障与保湿》、《保湿化妆品功效评价与发展展望》物质名称含量(%)氨基酸类40吡咯烷酮羧酸12乳酸盐12尿素7.0氨、尿酸、氨基葡萄糖、肌酸1.5钠5.0钙1.5钾4.0镁1.5磷酸盐0.5氯化物6.0柠檬酸盐0.5糖、有机酸、肽及未确定物质8.5天然保湿因子(NMF)的化学组成类别名称(别名)物理性状特点多元醇类丙二醇无色透明、具有吸湿性的粘液,稍有特殊味道,无臭安全性很高,不会引起刺激和过敏聚乙二醇(PEG)根据相对分子量不同而不同:白色粘液(相对分子量200~700),蜡状半固体(相对分子量1000~2000),坚硬的蜡状(固体相对分子量3000~20000)优良的水溶性、不挥发性、非油脂性、良好的与皮肤的亲和性、浅色泽和低毒性丙三醇(甘油)无色澄明黏稠液体,味甜来源广、价格低,具有特定功效,是化妆品的优质保湿剂丁二醇无色液体由于丁二醇是小分子保湿成份,所以抓水比例很小,同时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成份护肤品常用的保湿剂类别名称(别名)物理性状特点天然保湿因子(NMF)氨基酸白色结晶状粉末或微球体容易与水分子结合,但有别于其他多元醇保湿剂,物理条件改变时,它很容易把水分子释放,让水分子可以被活细胞利用吡咯烷酮羧酸无色至微黄色,50%左右活性含量的液体,无臭,略带咸味,易溶于水与其他产品具有很好的协同效果,长期保湿性较强乳酸为无色澄清或微黄色的粘性液体,几乎无臭,味微酸,有引湿性对皮肤无毒、无刺激,尿素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具有保湿以及柔软角质的功效,所以也能够防止角质层阻塞毛细孔,藉此改善粉刺的问题类别名称(别名)物理性状特点其它泛醇(维生素原B5)无色黏稠液体,稍有特异气味,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油脂较易渗透入头发、皮肤和指甲内,并从“内部”起作用胶原蛋白白色、透明的粉状物由于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羟基,因此有着相当好的保湿作用。在相对湿度70%时,仍可保持其自身重量45%的水分β-葡聚糖白色粉末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可以吸收水分或锁住皮肤角质层水分类别名称(别名)物理性状特点其它透明质酸(玻尿酸、HA)白色纤维状固体或粉末状颗粒可保留比自身重500倍~1000倍的水甲壳素(甲壳质、几丁质)类白色无定形物质,无臭、无味1、与皮肤有很好的亲合能力,不存在异源过敏,安全、无毒和无刺激,具有优良的生物兼容性2、由于其结构与人体皮肤中存在的天然保湿成分透明质酸接近,因此对皮肤具有良好的保湿性、润湿性内容来源:《化妆品常用保湿剂保湿吸湿性能研究》、《保湿剂及保温护理品的配方设计》酵母提取物的保湿功效天然保湿因子(NMF)具有皮肤亲和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能快速透过皮肤提供皮肤所需养分,深层滋养皮肤细胞。而酵母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天然保湿因子(NMF),如氨基酸、肽类、钠、钾、镁等矿物元素。其中,氨基酸占天然保湿因子(NMF)的40%,钠、钾、镁等矿物元素占天然保湿因子(NMF)的12%。由此可见,酵母提取物具有天然、安全、强效的保湿功能。酵母细胞壁主要成分包括酵母β-(1,3)/(1,6)-葡聚糖和甘露聚糖M60。酵母β-(1,3)/(1,6)-葡聚糖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可以吸收水分或锁住皮肤角质层水分。酵母甘露糖M60特有的分子结构能锁住水分子,达到长效保湿的效果,此外,甘露聚糖蛋白还能提供皮肤所需水分。由下图可见,酵母甘露糖M60保湿能力不输于号称“可保留比自身重500倍~1000倍的水”的透明质酸HA。2.美白亮肤东方女性对白皙美丽的皮肤尊爱有加,我国女性历来崇尚“肤如雪、凝如脂”,白净细嫩的肌肤一直是东方人来衡量女性的重要标准,在我国民间就有“一白遮百丑”的说法。拥有健康、白皙、富有弹性的的皮肤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皮肤的颜色主要决定于表皮内黑色素含量的多少。黑色素在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中形成,然后转移至基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