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10.1.1雨量分析1.降雨量2.降雨强度(暴雨强度)3.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4.降雨的频率和重现期10.1.2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公式是()、()、()三者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我国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为:qAcPtbn16711lg10.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10.2.1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径流系数概念在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化,ψ值也各异。因此整个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采用平均径流系数也可采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0.5~0.8,郊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0.4~0.6。10.2.2断面集水时间与折减系数1.集水时间——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设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min)2.式中——设计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min);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m——折减系数。21mtt(1)地面集水时间t1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雨水口的地面流行时间。地面集水时间受地形坡度、地面铺砌、地面植被情况、距离长短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流距离的长短和地面坡度。在工程实践中,地面集水时间通常不予计算,一般采用5~15min。一般在建筑密度较大、地形较陡、雨水口布置较密的地区,宜采用较小值,取t1=5~8min。在建筑密度较小、地形较平坦、雨水口布置较疏的地区,宜采用较大值,取t1=10~15min。同时,起点检查井上游地面雨水流行距离以不超过120~150m为宜。应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合理地选定t1值。t1选用过大,将会造成排水不畅,致使管道上游地面经常积水;选用过小,又将加大雨水管渠尺寸,从而增加工程造价。(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的确定t2是指雨水在管渠内的流行时间,即:式中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L——各设计管段的长度(m);v——各设计管段满流时的流速(m/s);60——单位换算系数。(3)折减系数m的确定折减系数m的提出原因如下:1)按公式算出的管渠内流行时间t2将比实际时间偏小。2)为了利用管道的调蓄能力,应使管内水流实际流速低于设计流速,故要延缓管内流行时间t2。考虑到以上两个原因,在设计降雨历时计算时引入了折减系数m,延缓了管内流行时间,使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并达到折减管段设计流量,减小管渠断面尺寸的目的。规范规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的暗管m=1.2~2。各设计管段的雨水设计流量应等于该管段所承担的全部汇水面积与该管段设计暴雨强度的乘积。各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就是以管段设计断面集水时间作为降雨历时所对应的暴雨强度。由于各管段的集水时间不同,所以各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也不同。FqQ2.例题雨水从各汇水面积上最远点分别流入雨水口a、b、c、d的地面集水时间均为τ1,并假设:1)汇水面积随集水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加;2)降雨历时t等于或大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流达设计断面的集水时间τ1;3)径流系数ψ为定值。(1)设计管段1~2的雨水设计流量直到t=τ1时,F1全部面积上的雨水均已全部流到设计断面,这时管段1~2内流量达到最大值。1121FqQ(L/s)式中q1——管段1~2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降雨历时t=τ1时的暴雨强度(L/s·ha)。(2)设计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该设计管段收集汇水面积F1和F2上的雨水,2断面为管段2~3的设计断面。当t=τ1+t1-2时,F1和F2全部面积上的雨水均流到2断面,管段2~3的流量达到最大值。即:21232FFqQ(L/s)式中q2——管段2~3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于降雨历时t=τ1+t1-2的暴雨强度(L/s·ha);t1-2——管段1~2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3)设计管段3~4的雨水设计流量321343FFFqQ(L/s)式中q3——管段3~4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于降雨历时t=τ1+t1-2+t2-3的暴雨强度(L/s·ha)。t2-3——管段2~3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4)设计管段4~5的雨水设计流量4321454FFFFqQ(L/s)式中q4——管段4~5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于降雨历时t=τ1+t1-2+t2-3+t3-4的暴雨强度(L/s·ha)。t3-4——管段3~4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某雨水管线如图所示,径流系数为0.5,q=1200(1+0.75lgT)/(t+5)0.61,重现期T=1a,F1、F2F3的地面集水时间分别为10min、5min、10min,折减系数m=2,管内流动时间t1-2=5min,t2-3=3.75min,t4-3=3min,则2-3管段和3-5管段的设计流量分别是()L/s,和()L/s。10.3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10.3.1雨水管网平面布置特点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雨水管渠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布置,要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等水体中。一般情况下,当地形坡度较大时,雨水干管布置在地形低处或溪谷线上;当地形平坦时,雨水干管布置在排水流域的中间,以便于支管接入,尽量扩大重力流排除雨水的范围。分散出水口:当管道将雨水排入池塘或小河时,水位变化小,出水口构造简单,宜采用分散出水口。就近排放管线短、管径小,造价低。集中出水口式:当河流等水体的水位变化很大,管道的出水口离常水位较远时,出水口的构造就复杂,因而造价较高,此时宜采用集中出水口式布置形式。2.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当地形平坦,且地面平均标高低于河流的洪水位标高时,需将管道适当集中,在出水口前设雨水泵站,经抽升后排入水体。尽可能使通过雨水泵站的流量减到最小,以节省泵站的工程造价和经常运行费用。10.3.2雨水管渠设计参数(一)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QvvnRI12312式中Q——流量(m3/s);ω——过水断面面积(m2);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n——粗糙系数。(二)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1.设计充满度雨水中主要含有泥砂等无机物质,不同于城市污水的性质,加之暴雨径流量大,而相应较高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强度的降雨历时较短。故管道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考虑,即h/D=1。明渠则应有不小于0.20m的超高。2.设计流速为避免雨水所挟带的泥砂等无机物在管渠内沉积下来而堵塞管道,我国设计规范规定满流时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明渠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为防止管壁受到冲刷而损坏,雨水管渠的最大设计流速为:金属管道为10m/s;非金属管道为5m/s;明渠按表采用。明渠最大设计流速明渠类别最大设计流速(m/s)明渠类别最大设计流速(m/s)粗砂或低塑性粘土粉质粘土粘土石灰岩或中砂岩0.81.01.24.0草皮护面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或浆砌砖混凝土1.62.03.04.03.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雨水口连接管的最小管径为200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1。4.最小埋深与最大埋深在冰冻地区,雨水管道正常使用是在雨季,冬季一般不降雨,若该地区使雨水管内不贮留水,且地下水位较深时,其最小埋深则可不考虑冰冻影响,但应满足管道最小覆土厚度的要求。其它具体规定同污水管道。10.3.4雨水管网设计步骤(一)划分排水流域,进行管道定线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图,按地形划分排水流域。在每一排水流域内,结合建筑物及雨水口分布,充分利用各排水流域内的自然地形,布置管道,使雨水以最短距离靠重力流就近排入水体。在总平面图上绘出各流域的主干管、干管和支管的具体位置。(二)划分设计管段根据管道的具体位置,在管道转弯、管径或坡度改变、有支管接入、管道交汇等处以及超过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段上都应设置检查井。把两个检查井之间流量不变且预计管径和坡度也不变的管段定为设计管段。并从管段上游往下游依次进行检查井的编号。(三)确定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划定。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并将每块面积进行编号,计算其面积并将数值标注在图上。汇水面积除包括街坊外,还应包括街道、绿地等。(四)确定各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通常根据排水流域内各类地面的面积数或所占比例,计算出该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也可根据规划的地区类别,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五)确定设计重现期P和地面集水时间t1结合地形特点、汇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和气象特点确定设计重现期。各排水流域的设计重现期可相同,也可不同。根据设计地区的建筑密度、地形坡度和地面覆盖种类、街坊内是否设置雨水暗管等,确定雨水管道的地面集水时间。(六)求单位面积径流量q0暴雨强度q与径流系数ψ的乘积,称为单位面积径流量q0。即:nbmttpcAqq2110lg1167对于某一设计来说,式中P、t1、ψ、m、A1、b、c、n均为已知数,只要求得各管段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t2,就可求出相应于该管段的q0值。(L/s·ha)(七)管渠材料的选择雨水管道管径小于或等于400mm采用圆形断面的混凝土管,管径大于4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八)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列表进行雨水干管的水力计算,求得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并确定各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流速、管内底标高及管道埋深等值。(九)绘制雨水管道的平面图和纵剖面图雨水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要求与污水管道相同10.4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10.4.1合流制管网的使用条件和布置特点1.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的使用条件(1)排水区域内有一处或多处水源充沛的水体,其流量和流速都足够大,当一定量的混合污水排入后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危害程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2)街坊和街道的建设都比较完善,必须采用暗管(渠)排除雨水,而街道断面又较窄,管(渠)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时;(3)地面有一定的坡度倾向水体,当水体出现高水位时,岸边不受淹没。污水在中途不需要泵汲。2.布置特点(1)管渠的布置应使所有服务面积上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都能合理地排入管渠,并能以最短的距离坡向水体。(2)沿水体岸边布置与水体平行的截流干管,在截流干管的适当位置设置溢流井,使超过截流干管截流能力的那部分混合污水能顺利地通过溢流井就近排入水体。(3)合理地确定溢流井的数目和位置●从对水体的污染情况看,合流制管渠系统中的初期雨水虽被截流,但溢流的混合污水总比一般雨水脏,为保护受纳水体,溢流井的数目宜少,其位置应尽可能设置在水体的下游。●从经济上讲,溢流井过多,会提高溢流井和排放管渠的造价,特别是在溢流井离水体远,施工条件困难时更是如此。当溢流井的溢流堰口标高低于受纳水体的最高水位时,需在排放管渠上设置防潮门、闸门或排涝泵站。为减少泵站造价、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便于管理,溢流井应适当集中,不宜过多。(4)在合流制管渠系统的上游排水区域内,如雨水可沿地面的道路边沟排泄,则该区域内可只设污水管道。只有当雨水不能沿地面排泄时,才考虑设置合流管渠。10.4.2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的设计流量1.第一个溢流井上游管渠的设计流量第一个溢流井上游管渠的设计流量为设计生活污水量Qs、设计工业废水量Qg和设计雨水量Qy之和Q=Qs+Qg+Qy=Qh+Qy要求高的场合可取最大时生活污水量和最大生产班内的最大时工业废水量;一般情况下可取平均日生活污水量和最大班内平均日工业废水量。Qs+Qg为晴天的设计流量,称为旱流流量Qh。由于Qh相对较小,Q计算所得的管径、坡度和流速,应用旱流流量Qh进行校核,检查管道在输送旱流流量时是否满足最小流速的要求。2.溢流井下游管渠的设计流量溢流井下游管渠的雨水设计流量为:Qy=n0(Qs+Qg)+Qy′式中Qy′——溢流井下游汇水面积上的雨水设计流量,按相当于此汇水面积的集水时间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