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二中数学组关于学生优势智能培养实施方案一、理论的启示1、加德纳经过研究发现每个人有九种不同的智能和特质: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项智能,只是九项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有各自的特点。大多数人的智能只要给予适当的激励、机会和引导,加上个体本身的努力,可以得到更好的相应的发展,同时各种智能的发展又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2、我们应当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只是我们还怯于或者惰于去发现它。每个人都是能够发出自己光芒的星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多元智能的教育理念是关爱生命的教育理念。3、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很聪明,只不过他们聪明的方式不同。要根据不同学生实际来教育教学才是我们教学的最有效的途径。多元智能的教育并不是让儿童片面地发展,而是在发展儿童智能强项的同时,引导他们将自己从事智能强项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特点以及意志品质迁移到其他弱项领域中去。过去我们统一规格的全面发展只能导致全面平庸。教育应该促进儿童富有个性特点地全面发展。4、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改变单纯以标准的智商测试和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业学习智力,而应当是多元的;在评价的方式方面,也不能只注重书面的考试,而应当探索多维的评价方式。多元智能理论使我经历了一次教育理念的脱胎换骨: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我再也没有以往的嫌弃和冷淡,而是倾注了更多的热情和耐心;总是站在多元的角度观察学生,引导他们向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我心中始终坚信:多元智能的实施,定会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丰厚的回报吗?懂得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后,我对学生宽容了,也开始充满信心了,不再将他们的“不规矩”视为烦恼,而是将其变成意外的惊喜,变成发展学生智能强项的切入点。三、基本目标和任务四、实施步骤。最后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兴趣特长指导学生进行弹性选课,在选课时把具有相同兴趣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组成套餐课程学习班或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同一类型的套餐课程。但考虑到学生的精力和学校的场地实际,我们有时要让教师或学生退出一些“套餐式”课程,有时也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套餐式”课程,因为高中生有时对自己的学习效能评价还会出现一些偏差,需要教师给予帮助指正。3、了解学生:加德纳经过研究发现每个人有九种不同的智能和特质: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项智能,只是九项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有各自的特点。大多数人的智能只要给予适当的激励、机会和引导,加上个体本身的努力,可以得到更好的相应的发展,同时各种智能的发展又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1)多元智能的本质是因材施教。材,就是学生。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智能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指导,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尊重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是我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怎样才能发现学生的智能特点呢?。有一位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者曾经幽默地建议,1、判断最发达智能的一个好办法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不规矩表现”:语言智能发达的孩子老爱说话;2、空间智能发达的孩子爱涂涂画画,发呆冥想;3、人际交往智能发达的孩子善于与人交往;4、肢体运动发达的孩子爱做小动作。5、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学生在向教师表示他们具有这些特长,希望被老师认可,并接受因材施教,用多元智能的眼光看,就是发挥他们的强项,带动其弱项,努力使他们向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再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及教学特长,设定有能力开发的课程“菜单”,学校把促进同一类学生强势智能发展的课程组合在一起组成套餐课程2)多元智能调查问卷拓宽课程: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之始,对学生的需求口味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了解了学生在各个学科方面对课程开发的兴趣和需求情况发挥教师的优势智能.学科课程: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逻辑-数学智能,忽视学生的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的智能等的培养,使得学生较少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正在此时,学生对学习数学普遍不感兴趣,他们困在烦人的习题堆里无可奈何地学习。正当我们努力寻求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时候,多元理论为我们打开了解决矛盾的大门,对当前的数学新课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我在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的基础上,力求选择体现这种智能差异的教学方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如对学习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为其提供足够的练习材料,促进数学智能的进一步提高。对一些“逻辑——数学智能”差的学生,我在练习的内容上给他们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在练习的难度和数量上给他们自主选择余地,在练习方法上可以运用多种智能参与,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在学习“柱、锥、台、球的特征”(高中数学必修2)的时候,我就布置这样一道加深对这些几何体特征理解的作业:同学们在课后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做这道题,比如可以用文字写出其中一种几何体的特征;也可以用语言向全班同学描述其中一种几何体的特征;还可以用画笔画出其中一种几何体;或者做其中一种几何体的模型。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满足了学生多元智能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优势和兴趣爱好,选择完成练习的方式方法,并在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鼓励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来参与数学的学习呢?1、课堂应成为以“探究—研讨”为主的合作交流空间“探究—研讨”为主的合作交流,它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4)让学生红纸剪出“红双喜”或其它对称图案。(5)让学生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科学道理。如:增强建筑物的美观、庄重、均衡。又如:闹钟的对称保证了走时的均匀性;飞机的对称使飞机能在空中保持平衡;双耳的对称能听到的声音具有立体感等。析: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把数学拉到了身边,使数学变得亲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也变成自己的所求,从而达到对这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常配合使用下述方法:1、语文智能教学法:讲述数学家的佚闻趣事、大声朗读、写学习日记、编辑数学板报。数学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特具魅力的符号系统,可通过其与日常语言的转换加深理解和记忆。教师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善于运用语言技巧,课堂上的语言要生动有趣、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使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探知到教师思维的进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2)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形象化,以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语言。(3)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培养和锻炼这些能力的机会。2、空间智能教学法:影像立体呈现、彩色记号、图画、比喻思维、速写、图解符号。空间智能就是运用图形化的思考来学习,把大部份的知识点用几何图形或动画、或树状网络图来表达。传统的数学教学仅用写在黑板上的语言来呈现数学内容,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多智能,多智能理论要求课堂上数学内容的呈现要多样化,如照片、幻灯、电影、图解符号、表意文字视觉空间智能指对结构、空间、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包括用视觉手段和空间概念来表达情感和思维能力。利用真实空间、借助现实物体进行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智能最直接的手段。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多智能来学习数学3、肢体-运动智能教学法:使用肢体语言回答问题、课堂剧场、概念动作化、操作学习。例如,进入直角坐标系的学习时,可经由地图寻找目标、模拟航海等游戏激发孩子高昂的学习兴趣,并体会数学与生活间的密切关系。4、音乐智能教学法:旋律歌曲、顺口溜、超记忆音乐、概念音乐化、心情音乐。在课内欣赏音乐,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智能方面得以舒解,改善心情,进入“放松性的警觉”状态,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来面对原本很枯燥、很理性的数学难题。5、人际智能教学法:同学讨论与分享、合作学习、图板游戏。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而不是讲课,目的是释疑与解惑,帮助学生增强判断思维的能力。在运用人际关系智能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的是: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关心和爱护学生,二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承认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在认知时,有人依靠“感官”,有人靠“直觉”,在做决策时有人依赖“感性”,有人依赖“理性”。强调智能的公平性:提高不同性别、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的学业成就。6、内省智能教学法:注重作业订正、反思学习过程、了解自己的智能结构、寻找最佳学习时间、情绪调整、制定学习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一个活泼、多元的教学生态环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则做为一个开放、尊重、包容的学习情境经营者,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老师则为催化者和引导者。假日数学乐园提供学生参与积极学习的机会,让渴望学习、不满足于枯燥的学习和演算的学生,寻找“沙漠中的绿洲”。个性化预习的思考首先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所有的学科,所有的教师都要求学生每天预习新课.可行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高中学习科目繁多,学生课外自主支配的时间有限,如果所有的学科学习都按同一要求,难免顾此失彼.因此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预习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正确途径.其次,每个学生在上数学课之前都按同一标准进行预习,有必要吗?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数学课堂听课效率与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水平有关,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有关.每个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智能特点和发展水平不同,不承认这种差异,就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既然承认差异,就要设法在上课之前力争减少这种差异,而同一标准的预习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那些逻辑—数学智能和语言智能发展水平原来就高的孩子,往往其预习效果更好,而那些听课较困难的,往往又是预习效果比较差的.这样一来,只能使学生课前差异加大.而教师上课面向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时,则出现那些逻辑—数学智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在等待中消磨时间的状况.所以,数学教学不搞一刀切,对逻辑—数学智能和语言智能水平较高的学生,不要求他们预习,而把更多时间花在自主学习、提高创新上.而对那些“逻辑—数学智能”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普通的预习要求甚至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更有效的预习,这已经不属于通常意义下的预习,我们将它称之为“超前学习”.这也是笔者在教学中辅导后进生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课前帮助学生进行超前学习的方法,比起课后补缺效果更为明显.从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来看,以前,这一部分学生上课时约有10~30min处于一种“听不懂”的状态.而课后再花一定时间补课也许有一定效果,但课堂上的那些“听不懂”状态下浪费的时间是再也“补”不回来,久而久之,产生了恶性循环.即上课不听课,下课找老师补.这种情况现在在一些高中生中已经非常普遍了,陷入这种境地的学生数学学习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超前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补齐”了学生新课的切入水平,能有效地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听课效率,有效地减少上课“听不懂”的时间,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学习数学的困难.个性化课堂学习的思考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来看,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最终得到发展的当然是逻辑—数学智能.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每个人的各种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因而每个人的学习类型也就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要使每个人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