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合作学习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竞争―合作学习,脱胎于西方经典的合作学习理论,它是以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以集体授课、独立学习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竞争与合作交叉并举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为在竞争学习中有合作,在合作学习中有竞争。竞争学习不仅促生了合作学习,还为合作学习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动力。群体之间的竞争对于促进群体内部的合作,改善群体成员的关系有着特殊的心理效应。缺乏竞争的合作学习,是没有活力和生命力的,是脱离实际的低效的合作学习。[1]竞争―合作学习既注重激发竞争的“活力”,又关注合作的“合力”;既能实现多项竞争学习,又能实现多项合作学习。其中,竞争学习主要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竞争、小组的自我竞争、相同层次学生的竞争、组间竞争、角色竞争及全班竞争等。在竞争学习得到极大丰富的前提下,合作学习也得到充实,表现为组内个别合作、小组集体合作、组间合作、全班合作及师生合作等。竞争―合作学习作为已被教学实验验证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2]它将传统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过度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适度竞争,把个人计分、奖励个人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小组计分、奖励集体的评价方式,从而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本文拟从教学前的多维准备、教学中的系统实施和教学后的评价反思等方面简要介绍竞争―合作学习的实施程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竞争―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一)竞争―合作学习的小组划分1.确定小组的规模和数量小组的规模和数量是互为反比的,小组规模较大,组数必然较少;反之,小组规模较小,组数必然增多。在竞争―合作学习中,小组规模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分组时应综合考虑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小组学习的时间,学生的年龄、交往技能及参与程度等因素。2.进行异质分组合作学习通常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异质分组被合作学习普遍接受,以至于已成为合作学习概念的一部分。组内异质将含有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入和输出,能拓展学生思维的角度,提高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推理的质量,为合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借助组内异质连带产生的组间同质,则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的学习竞争创造了条件。必须注意:小组有效性的一个潜在的障碍就是小组异质的不充分性。[3]因此,进行异质分组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性别、能力、气质、性格及家庭背景。3.确定小组长小组划分后,教师要为各组指定一个小组长。在开始阶段,小组长应由成绩优、能力强、威信高、人缘好的学生担当。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相应的角色和技能培训。小组长主要负责召集并主持小组学习活动、组织小组讨论;领取与分配学习任务、做好总结等。随着学习的深入,小组长可由所有成员轮流担当,以充分发挥更多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其组织领导能力。(二)竞争―合作学习的小组建设1.创建小组形象小组形象的创建能增强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并能指明小组的努力方向。小组形象主要包括组名、组训和奋斗目标。较好的组名能象征小组互助共进、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还能昭示小组发展的方向。组训就是小组的口号,能够激发学生的凝聚力和进取心。一切合作性学习开始于一个互相共享的小组目标。[4]2.角色分工与角色互换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一定角色,并履行相应职责。就6人组而言,可设置小组长、协调员、监督员、记录员、统计员和检查员等角色。随着小组人数的变化,这些角色可进行适当整合或细化。在学生能熟悉个人角色的情况下,有必要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这样能使学生有机会扮演不同角色,丰富角色体验,增强学生沟通、理解和合作等社交技能。3.明确学习责任感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其必须承担的个体责任与小组责任。首先,个体责任把每个学生的成败和集体利益联系在一起,每个人的成功将成为被小组同伴接纳的条件,而不负责任的失误则可能成为同伴排斥的因素。其次,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小组责任,明确奖励评价是以小组成绩为依据的。个体与同伴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要想获取小组成功,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还必须帮助同伴,以保证小组成员都能学会。4.教授合作与竞争技能合作与竞争技能是进行高质量竞争―合作学习的基础,也是小组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确保学生将来能有更多的合作,必须对学生进行正式的小组技能的教学。[5]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与竞争的基本技能,以促使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行为化和能力化。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竞争技能时,才可能顺利开展小组竞争―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技能主要包括:(1)基本礼貌,包括表达感谢―接受感谢、诚心道歉―接受道歉、鼓励赞赏―接受鼓励、公开认错―谅解宽容、耐心等候―尽快答复;(2)交流沟通,包括先想后说―仔细聆听、积极提问―合理应答、合理建议―接受建议、分配任务―优化组合、据理说服―接受说服;(3)控制协调,包括解决冲突―接受调停、适度批评―接受批评、委婉拒绝―接受拒绝、礼貌打断―接受打断、部分否定―反思让步;(4)互助共进,包括寻求帮助―提供帮助、同伴支持―表示感谢、主动检测―接受检测、寻求反馈―提供反馈、主动监督―自控自律。小组竞争技能主要包括:(1)积极进取,包括乐观自信―超越自我、勇于进取―敢为人先、独立自主―乐于开拓;(2)行为表现,包括勤奋努力―坚强果敢、主动积极―不畏艰难、总结反思―合理归因;(3)优良品质,包括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态度端正―心胸宽广、公平公正―合理适度。5.明确小组学习规则小组学习规则主要包括:(1)自我管理,包括服从安排、各负其责、不离座位、不讲废话、控制音量、不扰他人;(2)听人发言,包括不要插嘴、努力听懂、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听完再议、恰当评价;(3)自己发言,包括独立思考、围绕中心、口齿清楚、耐心解释、有理有据、先想后说;(4)互帮互助,包括说清问题、请教同学、态度虚心、关心同学、主动热情、耐心细致;(5)说服别人,包括学会质疑、先同后异、尊重诚恳、以理服人。[6](三)竞争―合作学习的计分方法基础分代表学生以往测试成绩的平均分。竞争―合作学习以学生前一学期期末考试和平时单元测试成绩的平均分为每个人的基础分。为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竞赛,基础分不能定得太高,一般不宜超过90分。基于Slavin的STAD小组记分法,体现重奖轻罚的思想,确定个人提高分记分法(见表1)。由个人测验分可得到个体提高分,再将小组成员个人提高分平均得到小组提高分。表1个人提高分记分法(四)竞争―合作学习的教学准备1.拟订教学目标竞争―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术性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第二层次是社会性目标,包括竞争与合作技能目标。学术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是辩证的统一。竞争与合作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术性目标的实现,达成学术性目标的同时有助于竞争与合作技能的形成。2.选择学习材料并非任何学习材料都可以提供给学生进行竞争―合作学习。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学习材料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适合开展讨论与合作,又要处在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的合作热情不高,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一般情况下,学习材料的难度要以高于个人能力而低于小组集体能力为宜。3.编制作业单和测试题一般而言,作业单中习题的难度要求由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习题主要考查知识的理解和直接应用;第二层次的习题主要考查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第三层次的习题主要考查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而言,学困生只要求完成较低层次的习题,而优等生在完成一、二层次习题后,还要完成第三层次的习题。此外,为了便于教学之后的检测和评价认可,教师还要精心准备好测试题。二、竞争―合作学习的系统实施竞争―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程序,如图1所示。(一)大班教学大班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也是竞争―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而言,大班教学阶段分为导入、展开和指导练习三个阶段。导入阶段重在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简单复习有关的预备性知识和技能。展开阶段要求教师善于精讲,用简明扼要的教学语言点拨教学目标、讲解重点难点。指导练习阶段要求教师根据精讲内容,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练习。大班教学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竞争―合作学习的知识背景,并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竞争―合作学习。(二)组内合作组内合作主要包括接受与分配学习任务、学生个人独立学习、完成作业单、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等几个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每节课组织小组活动2~3次,每次3~10分钟,一般每节课不超过20分钟。在进行组内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作业单,以供学生练习之用。教师要努力确保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三)组间交流组间交流既包括组间竞争,也包括组间合作。组间竞争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问题式的,可采取随机提问、抢答等形式;另一种是测验式的,全班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单或测试题进行组间竞争。小组测验也是竞争―合作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测验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如个别测试法是对所有学生分别进行测试,获得个人分数,从而评价个人和小组;成果共享法随机将某一成员的分数作为小组各位成员的分数,即小组所有成员获得相同分数;合作测试法意味着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完成一个测试任务,最后得到一个共同的分数。组间竞争的目的在于,一是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组内合作学习,二是检查各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为评价认可提供基础。组间竞争有利于增强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可以引发组内同伴之间较强烈的合作动机和合作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此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以小组报告的形式进行组间合作,参与全班交流。根据教学需要,有时也可组织学生进行组间讨论和互助合作。(四)统计分析在小组测验或报告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尽快统计个人测验分。根据表1所列的个人提高分记分法,由个人测验分可得到个体提高分,再将小组成员的个人提高分进行平均,最后得到小组提高分。对小组提高分达到10分、20分、30分的小组,分别授予良好组、优秀组和超级组的称号。教师可通过个人提高分来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己。因为每个人的竞争对象只是自己,因而每个人都有均等的成功机会。“如果学生因为比过去做得好而得到奖励,他们将更有动力去完成任务,远远超过在与他人进行比较而得到奖励,因为这使学生的成功既不太困难,也不太容易。”[7]三、竞争―合作学习的评价反思(一)评价认可首先,从评价内容看,竞争―合作学习既重视评价学习结果,如学习成绩、社交技能、情感态度及社会性发展等,还注重评价实施过程,如小组活动方式及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和学习气氛等。其次,从评价主体看,竞争―合作学习不仅要进行教师评价,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在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学生进行认可和奖励。从奖励对象看,教师既要奖励个人,还要奖励小组,甚至可以奖励全班学生;从奖励类型看,既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如分数奖励(如提高分、奖励分)、时间奖励(如自由支配时间、额外休息时间);从奖励范围看,不仅要奖励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要奖励合作技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可放宽奖励范围,如帮助他人、遵守纪律、作业良好等积极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将各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以图形、表格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呈现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以唤起学生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二)总结反思首先,教师要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竞争―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经验与教训。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师,也会成为高人一等的教师。[8]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还要抽出一定时间来指导学生,或同学生一起反思竞争―合作学习的情况。总结反思能产生以下效果:一是简化学习过程;二是消除不熟练和不适当的行为;三是继续提高学生作为小组成员的工作技能;四是给小组成员提供庆祝成功的机会。[9]因此,小组必须定期讨论他们的学习情况,反思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活动能力、课堂纪律、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以保持小组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参考文献:[1]蒋波.试论合作学习的十大误区[J].教育导刊,2010(2).[2]蒋波.竞争―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数学成绩影响的实